□趙鑫(貴州理工學院體育部貴州貴陽550001)
“廣場舞沖突”原因的探討分析
□趙鑫(貴州理工學院體育部貴州貴陽550001)
在全民健身的熱潮下,人們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廣泛提高,在這一背景下,廣場舞以其簡便易行的特點迅速成為廣大中老年人的新寵,然而廣場舞的流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噪音擾民,場地爭奪等都將廣場舞推到了輿論的頂尖,而“廣場舞大媽”也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本文將從廣場舞興起的原因著手,探究大媽熱衷廣場舞的深層原因,找出廣場舞沖突的根源,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廣場舞噪音擾民中老年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在注重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關注精神生活。同時,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提出,人民群眾的體育參與意識與積極性廣泛提高,一些群眾自發組織的體育活動悄然興起,其中,廣場舞成為了中老年人最喜愛的戶外健身活動之一。但是,在廣場舞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社會問題,出現了很多因廣場舞而產生的糾紛事件,北京市昌平區的朝天鳴槍,釋放藏獒事件;武漢市漢口區的糞襲跳舞者事件以及溫州的高音炮還擊事件都是很典型的案例。一時間,廣場舞擾民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廣場舞大媽也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在筆者看來,對于廣場舞擾民所激發的社會問題,并不能只是簡單的治理和管理,對于廣場舞大媽也不能只是一味的批判。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綜合分析廣場舞興起的原因,中老年人參加廣場舞的動機以及廣場舞開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從而找出矛盾的根源,為廣場舞事件的解決提供有效的參考。
2.1、人口老齡化和“失獨”、“空巢”現象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正處于快速老齡化的階段,是目前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有關調查顯示“在快速老齡化的階段,中國將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使中老年人的物質生活的到了保障,然而物質生活的富足卻不能彌補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獨與空虛。此外,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失獨家庭越來越多,這也就意味著當前有數百萬的老人正在經歷著比孤獨,空虛更為可怕更為恐懼的喪子(女)之痛。雖然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然而大多數的子女都因忙于生計而無暇顧及老人的精神需求與心理健康,很多的“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子女的關心而選擇自殺,據媒體報道,每年春節期間,有多位老人在子女假期結束后患上了“分離綜合癥”而選擇跳樓輕生。人口老齡化和“空巢”、“失獨”現象越來越嚴重,老人無法從子女和社會那的到相應的慰藉。集體廣場舞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滿足了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參加廣場舞健身的人群主要是女性,以中老年人為主,地點多在居住的小區附近的公園或廣場,鍛煉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傍晚或晚上,廣場舞健身群體中,孤獨的中老人無疑占據了很大一部分。體育活動可以愉悅身心,釋放壓力,使人體產生快樂因子,在這種數十人的集體活動中,人們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起舞,在跳舞過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孤獨的個體在集體活動中找到歸屬感。
2.2、廣場舞的項目特點更能滿足中老年人追求身心健康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均壽命也明顯的增加。追求健康,延年益壽是人們永恒追求的目標,在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中老年人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參與到健身的隊伍中去,期望通過體育活動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中,列舉的我國全民健身的活動主要包括: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競技性強、普及面廣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及健身操(舞)、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太極拳(劍)、騎車、登山、跳繩、踢毽、門球等群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中老年人由于身體各方面機能開始下降,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以及場地的缺乏,所以只能選擇運動強度不大,對場地,技術,裝備等要求不高的項目。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適合中老年人進行的便只有健身操(舞),健身氣功等一些簡便易行的項目。由于廣場舞動作簡單,容易上手,節奏鮮明,具有很強的健身性與娛樂性,同時對參與人數,活動時間,場地器材等沒有限制,一個音響一片空地便能開展,既能夠滿足中老年人精神需求又符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點,所以成為了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健身的不二選擇。
廣場舞開展過程中存在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噪聲擾民。廣場舞由于其自身的項目特點,必須搭配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動感的音樂便是廣場舞的“魂”,另一方面,廣場舞開展的地點多在小區附近的公園或者空地上進行,距離居民區比較近,而且活動開展時間基本在晚上七點到九點。高分貝長時間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一方面需要休息,一方面需要健身,雙方各有所需,矛盾自然無法避免。當矛盾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時,矛盾就演變為沖突,高空潑糞,高音炮還擊等事件都是便由此演變而來。
廣場舞所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爭奪場地所引起的沖突。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由于城市土地有限,在規劃城市建設的時候居民房更為密集,小區里或者小區之間的空地綠化都比較少。健身人群眾多而可供利用的場地卻相對較少,需求與供給達不到相對平衡,自然就會出現因爭奪場地而引起的沖突。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肉聯廠惠苑小區門前的空地上,廣場舞大媽因越過對方的“邊界線”發生扭打并且調高各自的音響聲音,引發嚴重后果。以上只是廣場舞大媽之間的場地爭奪,還有廣場舞大媽與居民之間的場地爭奪,比如說在泰州某小區,一些廣場舞愛好者在車輛上貼紙條“鍛煉重地,請勿停車”。
除了以上這些矛盾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矛盾。比如說廣場舞后滿地的垃圾所造成的廣場舞大媽與環衛工人的矛盾以及妻子沉迷于跳廣場舞被丈夫打死事件這種家庭內部矛盾等。
無論是廣場舞過程中的噪音擾民問題,場地爭奪問題還是大媽與環衛工人之間的矛盾等,歸根結底都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公共體育設施不齊全。根據2013年,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布,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m2,建筑面積2.59億m2,場地面積19.92億m2。按照2013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61億人計算,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m2。據國家體育總局2013年《20-69歲人群體育健身活動和體質狀況抽測工作調查結果》顯示:“群眾參加體育健身的人數明顯增加,經常參加體育健身的人數呈增長趨勢,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參與度提高。參加體育運動的人群比例,從1996年34.34%上升到2001年35.0%、2007年41.5%,2013年達到49.2%,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群比例從1996年的15.5%,逐漸上升至2001年的18.3%、2007年的28.2%,至2013年達到32.7%。”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場地現狀是無法滿足廣大健身群眾的需求。當公共體育設施無法滿足廣場舞大媽健身需求時,熱愛廣場舞的居民便會侵占“公共”場地設施來開展廣場舞,滿足自己的健身欲望。
第二,居民文明健身的意識薄弱。全民健身一開始致力于提高居民體育參與的積極性,后來又倡導居民科學健身,但是對于文明健身的宣傳引導卻比較欠缺。居民在健身過程中缺乏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的引導,太過“利己化”而忽視了文明健身,對他人造成困擾。
第三,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管理與引導。管理部門對于廣場舞擾民問題,多采取拖、推、等方式,沒有正面回應,被干擾的居民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居民不再信任政府部門,便自行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結果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就是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素來有“法不責眾”意識,對于這種集體性性為所造成的侵占公共設施,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等問題沒有明確的處理辦法,導致執法部門無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漲了健身者自認為的“合理”氣焰。
(1)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國家在推進全民健身的過程中應加強體育場館及相應體育設施的建設,為全民健身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加強體育場館建設的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例如小區周邊學校的體育資源;
(2)加強對文明健身的宣傳與引導。有關部門可以借助大眾傳播媒介加強對居民文明健身的教育,幫助中老年人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同時可以加強公共意識教育,促進居民間的相互溝通與理解,形成文明和諧的健身氛圍;
(3)構建有效的溝通管理機制。對廣場舞開展的時間(最早開始時間以及最晚結束時間),地點,音量以及規模都進行嚴格的控制,充分利用社區居委會,對廣場舞團隊實行一定的獎懲措施,對于嚴重擾亂社會治安的應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處罰;
(4)重視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廣場舞的受眾群體大多為中老年人,他們中大多為孤獨的“空巢”老人,缺乏子女與社會的關愛。健身活動對他們而言是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獲得滿足感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所以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身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健身需求。社區也可以多開展一些關愛老人關愛健康等活動。
隨著廣場舞沖突事件的增多,廣場舞已從一個自發健身擾民的普遍問題上升為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而社會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對廣場舞大媽進行口誅筆伐。可以預見,“廣場舞事件”的對峙雙方沒有贏家,而在媒體的渲染中,“就有了各種新聞性十足的戰斗,這些戰斗,最終傷及的,是社會良俗和秩序,并傳遞出一種不善的氣息。”對于“廣場舞大媽”,并不能一味的批判討伐,問題的長久解決也并非是簡單的提供場地或者是加強管理等措施所能實現的。廣場舞沖突最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和“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的增多,中老年人精神層面的孤獨與空虛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說,在解決健身場地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等外部因素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關注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的精神需求。
[1]侯勝川,宋梁廣場舞所折射出的社會問題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
[2]徐全汛.廣場舞沖突分析與解決路徑[J].體育世界,2016(12).
[3]穆森.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發布,體育總局網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EB/OL]www.gov.cn,2014-12-26/2016-3-16.
G812
:A
:1006-8902-(2017)-06-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