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智文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1-000-02
摘 要 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離不開軟實力,企業文化作為企業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企業的績效會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在研究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辯證關系的基礎上,就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加以分析,從中西方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對企業整體績效產生作用的案例中,發現不同的企業文化對于該企業的員工個性、績效以及未來發展方向起著不同的導向作用。促進企業文化的更新、以實現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便成為我國國內大多數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 企業文化 企業績效 相互影響
作為當今時代企業競爭綜合實力中的軟實力,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績效影響愈發顯著。企業的軟實力——企業文化能夠適時為企業提供戰略支持,從而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需求。如今各個管理學學者在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問題上的研究趨于系統化、理論化。
本文首先闡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并提出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通過國內外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不同作用的實例,證明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的影響具有差異性。而后,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于企業如何促進自身文化的更新換代以實現其對于企業績效影響的最大化提出幾點客觀的建議。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的內涵及作用
企業競爭的軟實力是指企業組織模式、行為規范、價值理念、管理科學、創新能力、企業文化、品牌戰略、社會公信度、企業內外部環境和諧指數等所構成的影響企業發展的長期性、基礎性和戰略性諸要素,是一種文化力。其表現在企業內部員工群體身上的形式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它在企業內部群體合作時起著不可或缺的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始終,并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企業的靈魂。它通過凝聚功能、導向功能包括價值導向與行為導向、激勵功能和約束功能推動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具有塑造企業形象作用。
(二)企業績效內涵及影響因素
企業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的企業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企業經營效益水平主要表現在盈利能力、資產運營水平、償債能力和后續發展能力等方面。經營者業績主要通過經營者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來體現。
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大的社會背景下的政治、經濟、市場等環境因素,而內部因素則是指企業內部的績效管理系統、工作環境和氛圍等因素,這些內部因素往往都離不開企業的精神文化。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持續良好的企業績效來源于卓越的管理,而管理的藝術性的支撐平臺、就是管理的哲學理念,即大家通常講的企業文化。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在企業里,一切有形與無形的事物都無不體現著企業的文化理念和核心領導人的哲學思想。就企業而言,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是無形的,但它將在人類生產活動中決定人們的績效高低。企業的硬件設備也許會消耗殆盡,而優秀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并和員工的生活理念相融合,則會為企業績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因此,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重要作用決非人才、資金的作用可以比擬。良好的企業績效從表象講來源于卓越的管理,而從根本上說則來源于企業文化。用哲學上意識的主觀能動性來講,企業文化如果匹配以適當的管理,必然會產生相應的企業績效。這么說來,企業文化和企業績效之間就像是因果關系,企業文化是原因,企業績效是結果,二者通過管理這個橋梁而聯結。
二、不同文化對企業績效的作用
(一)中式的華為文化
中國人素來提倡團結統一,認為凝聚力是一個團隊制勝的關鍵因素。我國大型通信科技公司華為非常崇尚“狼”,認為狼是企業學習的榜樣,要向狼學習“狼性”,狼性永遠不會過時。任正非說:發展中的企業猶如一只饑餓的野狼。狼有最顯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永不疲倦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斗的意識。同樣,一個企業要想擴張,也必須具備狼的這三個特性。作為最重要的團隊精神之一,華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這樣的幾個詞語來概括:學習,創新,獲益,團結。用狼性文化來說,學習和創新代表敏銳的嗅覺,獲益代表進攻精神,而團結就代表群體奮斗精神。
華為通過“狼性精神”令每個員工樹立危機意識,并使他們能在工作崗位上以團隊的形式堅持不懈地進行產品研發、修正的工作。這種利用目標價值導向不斷牽引員工努力向前的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企業績效上一個個質的飛躍。
華為總裁任正非以企業文化為先導來經營企業,為良好的企業績效的實現提供了監事的思想基礎,這是華為在我國國內不斷壯大并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西式的蘋果文化
美國素來講究以個人主義為核心,但這種個人主義不是一般概念上的自私,而是強調個人的獨立性、能動性、個性和個人成就。在這種個人主義思想的支配下,美國的企業管理以個人的能動主義為基礎,鼓勵職工個人奮斗,實行個人負責、個人決策。蘋果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便是,鼓勵創新、勇于冒險的價值觀。正是這種獨創精神,使得蘋果公司獨立創新人才輩出。
“Think Different!”喬布斯用這樣類似的話激發公司內員工的熱情。推崇精英人才文化無疑是蘋果企業文化的創新靈魂的延伸。與對產品和戰略高度聚焦的做法相似,在人才的使用上,喬布斯也極力強調“精”和“簡”。蘋果以個體員工的高效勞動為品牌質量提供了保證,由此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并拓寬了國內、國際市場,甚至在不同的地區還形成了“蘋果熱”的風氣。正是慣有注重個人創新的企業文化使得蘋果提高了本公司的企業績效,同時擁有強大的客戶源,在激烈的電子產品市場競爭中如標桿一樣堅忍不拔地挺立著。
(三)對比及結論
在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不同區域的企業文化各具特色,雖然主導精神有所不同,但都對員工績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不論是講究團結統一的中式文化,亦或是崇尚個人主義的美式文化,都能創造巨大的驅動力、孕育無限創造力,在精神層面激勵員工績效的提高,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不容小覷。
三、如何建設能夠促進企業績效提升的企業文化
(一)根據員工個性差異合理調整企業文化
根據員工個性差異調整企業文化,需要關注整個企業中的員工類型(可參考霍蘭德的職業人格理論進行員工個性整合),每個員工所需要的企業文化或許不同,但可以著手他們所需文化的共性進行企業文化調整。企業作為整體,員工作為企業的局部,二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基本滿足員工需求的差異,它將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引導企業員工創造出良好的企業績效,達到1+1大于2的整體效果。反之,則可能不利于企業績效的提高。
(二)根據社會發展狀況不斷更新企業文化
哲學上的運動規律講到: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之中,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而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人類活動中可轉化為物質力量,對人類社會產生深刻影響。所以,文化亦需要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更新,否則它將阻礙企業的發展壯大。
富士康的總裁郭臺銘曾公開宣稱,他的偶像是成吉思汗,富士康實施的是所謂“鐵腕統治”,企業內部等級森嚴,上級對下級動輒斥罵,這樣公司會形成令人神經緊繃的企業文化。也許,富士康最初在內地建廠的時候,這種極其嚴苛的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很可能是必要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們更見多識廣,也更具個性,對于家長式的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對廠區軍事化的生活、對沒有社會化接觸的碎片化生活也更抵觸,容易產生絕望情緒。但富士康的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企業文化需要隨社會發展狀況不斷進行更新,仍然用老一套方式對員工進行高壓式“洗腦”,這樣不但企業績效無法得以提升,巨大的矛盾沖突也將難以避免。
對待企業文化應有一個辯證的態度。更新企業文化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企業所固有的傳統文化的積極成分,相反,它會使企業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為企業員工展現出原有企業文化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氣。立足于企業優秀的傳統文化,根據社會發展狀況更新企業文化,能夠更好地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引導作用。
(三)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新詞匯——“工匠精神”,這個詞匯自提出后便備受關注,也激起了各方,特別是企業家委員、代表的思考。“工匠精神”是對于現我國企業生產制造層次差異較大、自主創新能力弱的現狀所提出的。那么這便意味著,企業決策層的領導者應當有遠見卓識,結合企業現狀,進行企業文化的調整,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當今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時代的品質和品牌的保證。
四、總結及反思
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文化具有兩面性。企業文化是大的社會文化在小的團體中的縮影,它也具有社會文化所具有的本質特征。不同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不同的引導作用。積極、樂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能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而消極、滯后的企業文化則會阻礙企業績效的提高。故企業應根據時代發展需求,不斷更新企業文化,在每個發展階段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以實現企業績效的最大化提升。
由于個人學習范圍的局限性,僅限于資料查詢、文獻考據等層面的研究,未能深入企業內部實踐研究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具體影響,盡管結合具體的理論依據,但仍應秉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客觀原則。在對建設新型企業文化的建議方面,還需通過企業內部管理者根據企業自身狀況進行具體操作驗證,在不斷的更新調整中以達到用良好的企業文化帶動企業績效提升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趙鐵成.論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J].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2007.
[2] 郭鷹.試論企業競爭中的軟實力[N].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6-15.
[3] 孫劍,薛惠鋒,寇曉東.企業文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8(10).
[4] 滕春林.如何構建特色企業文化[J].企業文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