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科知識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更加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好教學方法的探究和革新。本文主要結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談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06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延續的幾千年歷史進程中,通過無數代人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各方面的經驗和知識,并以語言和書面文字為載體一代代的流傳下來,而文明傳承的方式從最開始的口耳相傳,到小范圍的私塾教育,直到發展為如今系統性的學校教育制度,是我們現代社會科技文明不斷進步的根本原因和支撐。而學校教育根據學生年齡層次的不同以及智力發育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階段,規劃不同的教學內容,而小學階段,受教育的主體一般是七到十二歲的兒童,不論是在身體還是智力發育方面都處于初步階段,所以各科知識設置過程中也以入門級的內容為主,重點培養學生各科知識的基礎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等各領域內飛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更高的要求,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經過不斷地嘗試與改革,最終素質教育取代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成為我國各階段教育教學的主流。與以考試為主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強調興趣的激發和個性的引導等。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吃透素質教育先進的教學觀念,并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教學模式的多方面探索和創新,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素養
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交換可以看作是知識和學生之間的連接紐帶和橋梁,教師通過自身的專業素養將教材中所規定的嚴肅的、復雜的、專業性的內容轉化為有趣的、簡單的、靈活化的內容,然后選擇相應教學技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輸出,從而讓學生能夠最大效率的吸收知識。因此,作為學生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保證自身素養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高度。
首先,教師要在自己所教授學科專業領域內做到足夠專業性和權威性。當然這里所講的權威和專業并不是要求教師成為類似專家一類的研究型人物,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自己所教授的內容能夠吃透,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信手拈來游刃有余。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備課過程中做到細致研究教材,結合教學大綱將課本中的每一個例題,每一個知識點都詳細研究。因為小學數學這門雖然涉及的內容相對于教師的知識儲備來說非常簡單,但對于初次接觸這門學科的小學生來說任何的知識點都存在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只有做到事無巨細的做好準備,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講全、講細。
其次,雖然我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般只負責數學這一門學科的講解。但任何知識之間都具有互通性,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一專多能”。例如小學數學中所涉及的應用題部分,就對學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要想培養學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就必須讓自己的思維站到更高層次的角度上,并且探索出最為有效的方法和規律。因此,教師在保證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也要做好各方面素養的提高,從而為知識傳輸的全面性提供保障。
二、轉變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實施之前,我國小學教育曾經長期處于應試教育考試為主觀念的指導下,即使小學階段不面臨考試升學的壓力,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習慣于圍繞考試內容設置教學內容。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不僅導致學生思維模式的僵化,還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新時期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的轉變思想觀念,將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教學理念融入教學實際中。
首先,教師從觀念上樹立所有學生平等的教學觀念。人是一種具有獨立意識和思維的物種,性格、思維的不同導致不同人的好惡不同,而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會把這種好惡放到學生身上,而判斷的標準通常情況下就是成績,這就容易導致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的群體培養偏向性,甚至導致班級學生內部之間的分裂。在我看來,小學階段學生剛開始接受教育,教師所要做的是針對班級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基礎的夯實,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而不是通過個人好惡判定學生的可塑性,甚至是耽誤學生未來學習潛力的挖掘。
其次,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遵循學生為主的觀念,尤其是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具備一定的信心。小學生雖然在智力和學習能力方面都處于初步階段,但隨著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會逐漸培養起一定的思維模式。而對于數學這一類問題探究為主的學科來講,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思維方式的引導和解題方法的指點,從而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初高中階段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 學習打好基礎。
三、創新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實行以來,新型教學觀念應用于教學實際呈現出了探究式教學、分層次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重實用型教學模式,并在不同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發現,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是非常適合小學數學日常教學的兩種教學方式。
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教學過程中很難做到安靜。并且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原本就是一項有挑戰性的學科,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感到枯燥。而探究式教學則恰好能夠實現讓學生動起來的這一教學目標,再具體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然后派出代表上臺解答。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在討論過程中積極表現自己,甚至爭搶著作為代表上臺分享成果,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思考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與探究式教學相比,啟發式教學更注重教師對于學生思維方面的引導。尤其是對于應用題來說,很多時候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題和思考,通過啟發式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尋找解題辦法,從而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實施,給我國各階段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教師的我們要積極接受新型教學理念的引導,并且結合教學實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不僅僅是小學數學這門學科,要實現所有學科教學成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