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平+原玲+周佳會
【摘 要】“互聯網+”概念的出現,引發了新的互聯網熱潮,推動了傳統產業的革新和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本文從獨立院校學生的特點出發,探討“互聯網+”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 獨立院校 大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91
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是指互聯網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1],促成中國走進“互聯網+”的黃金時代,帶動中國各種傳統行業走上了“互聯網+”的道路。因此,引領大學生把握好“互聯網+”的機遇,利用好“互聯網+就業創業”的新模式,是高校工作的新方向,是時代的要求,特別是對于獨立院校的學生,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會為自身就業創業提供直接而有效的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揚長避短,這也是“互聯網+”時代對高校教育的挑戰。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近幾年,由于大學生數量增加,用人企事業單位的招聘數額減少,專業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對接等原因,剛畢業的大學生直接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果自身素養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就會直接失去就業的機會。“互聯網+就業創業”是技能和職業發展的新模式,致力于人才培養的高效化[2],將傳統的就業和創業注入互聯網的優勢和活力,它能使各行各業相互融合[3],打破傳統模式,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等服務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打破許多信息不對稱的現象。
在大學生初次就業的調查中,高職高專和普通本科的就業率均高于獨立院校,獨立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中會直接面臨更大的困難。“互聯網+”計劃利用自身優勢將為大學生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而互聯網對獨立院校的學生的整體要求比其它院校要高,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因為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并且滲透在生活中的各種方面,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同樣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抓住互聯網技術產生的機會。
二、“互聯網+”環境下獨立院校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是新興行業,不僅發展快,信息和技術創新更快,而創新能力一直是我國大學生的短板,并且在很長一個時期都會存在,獨立院校的學生除積累工作經驗和提升學歷外,更需要大幅度培養創造性思維;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不同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僅有某一方面的專長的人才不如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大,獨立院校的實力普遍與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在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壓力更大,學生在既定的環境下需要外在的幫助,更需要自身的努力;獨立院校學生社會經驗欠缺,在面對互聯網技術創造的巨大利潤和成功時,容易盲目投身創業,造成時間、精力和經濟等方面的損失。
三、“互聯網+”對獨立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影響
獨立院校在促進學生就業和創業的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力量,收集大量數據,提供專業需求數據分析和技術數據分析,精準分析信息的可信度,為學生提供的信息服務要保證準確、精確、安全;高校需要廣泛關注目前各省市政府對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扶持政策,針對不同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就業地的畢業生提供精細到個人的服務,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優勢,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獨立的參考方案;高校需要結合社會的需求,及時調整學生的培養方式,并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大力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畢業前就積累盡可能多的經驗。
總之,“互聯網+”計劃能有效增加就業崗位,緩解獨立院校大學生就業壓力,使學生在今后具備更大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寧家駿.“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內涵及主要內容[J].電子政務,2015,(6):32-38.
[2]陽榮威.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戰略選擇[J].教育與職業, 2010,(21):5-8.
[3]盧曉.“互聯網 +”時代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