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客教育是當前教育界討論與實踐的熱點。基礎教育階段的創客教育應是扎實開展跨學科知識融合的STEAM教育,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等多學科知識基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習個體發展需求。
【關鍵詞】創客教育;STEAM教育;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1-0065-02
【作者簡介】胡衛俊,江蘇省淮安市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002)教師,一級教師。
“創客”一詞源于國外,是指一批樂于創造,勇于創新,努力將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并分享的人。近年來,“創客”特指具有創新理念、自主創業的人。
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創客教育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革命性意義。學生需要了解真實的世界,需要體驗動手做的快樂,并在做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從而形成真切的學習體驗。
一、背景:創客的必要素養構成
創客們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創客的技術素養專指實現目標時所必需的基本技術知識和技術能力。它是創客實現目標的技術保障,但技術范疇卻是多樣化的,比如焊接技術、木工技術、車床技術、編程技術等等。作品的設計、架構、制作、分享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就像蓋一座房子,里面涉及很多知識和內容。創客們需要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把自己的構思變為現實。創客們制作某個作品時,需要考慮到可能用到的數學計算、公式等。在觀察問題時,能夠抓住其中的內在關系,在局部認識基礎上做出多元素的全局性考慮,創客的藝術素養,可能更體現在對事物的審美層面上。
二、落地:STEAM教育
近年來,STEAM教育逐漸成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理念支撐和平臺。結合創客教育,STEAM更符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也就是說,STEAM是創客教育的基礎和保障。
STEA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人文(Art)和數學(Mathematics)五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教育宗旨是將原本分散的科學、技術、工程、人文、數學五門學科課程集合成一個新的整體。這一集合,不是課程的簡單組合,而是把學生學習到的零碎知識轉變成一個探究世界相互聯系的過程,強調學生在“雜亂無章”的學習情境中提升設計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五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有機整體,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比如小學數學中的圓錐體認識,設計者也許可以這樣設計:做一個指定大小的圓錐體,讓它成為某個物體的一部分。學生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他需要知道如何確定大小(底面積和高)、如何建模(3D打印)、怎樣做得更美、更精致(科學、藝術)……這個任務的達成,需要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并且為用而學。這個過程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所帶來的成果和快樂。他們體會到了快樂,能夠學會,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學了。
三、實踐:學校STEAM教育的開展策略
1.學生發展——STEAM教育的源點。
這是STEAM教育的出發點和根本點。給予學生一個開放、共享和指導的空間。通過各種創客分享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哪怕是一次手工展、手抄報展……在STEAM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采用項目學習法,將課程內容分解成具體項目進行教學,把知識講解和實際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火星救援”,在模擬的火星表面上,給原有的機器人設計一個機械臂,讓機器人到達準確位置后用機械臂實現救援。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已有經驗基礎(也可理解為已有的STEAM基礎)進行設計,從而促進他們的知識運用和創新想法的實現。
2.混合學習——跨學科整合。
跨學科性是STEAM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滿足學生動手實踐的需求,為他們提供“用知識”的機會,努力將他們的奇思妙想實現。基于混合學習的理念,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提升技術并交流創意,最終形成一個匯聚創意的場所,一個讓想法變成現實的“夢想實驗室”。
比如小學課程體系中的“綜合研學”“信息技術”“科學”以及許多學校正在開展的社團活動,拋開學科界定,想方設法地將這些學科專業中的若干知識、方法、問題等有內在邏輯的課程加以整合,以項目引導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發展。這樣,不僅進行了課程整合,還可以實行課時整合、內容整合等等。
3.共建共享——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1)資源。目前國內專注創客教育的專營企業最需要的是產品的推廣和師資的培訓。而學校則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合作資源,組建出自己的創客空間。與此同時,國內現在有很多的專業院校也相繼開展了創客教育,建立了創客空間。對于開展合作研究的高校來說,不僅提供了教育研究所需要的實驗實踐基地,還為研究生人才培養開拓了新路。通過學校共同體建設,資源和人才共享,尤其適合已經集團化辦學的學校。利用兄弟學校資源來豐富和提升本校的發展空間。另外,家長們的職業和專業往往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資源。利用家長可以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資源。在STEAM開展的起步階段,也可以采用BYOD的模式,減輕學校的資金困難。
(2)運行。模擬經營結合生活情境,將問題或需求轉化為項目,以項目化的形式組織活動。在后期的分享與評價階段用模擬經營的方式,提供給學生真實的買賣環境,讓學生、伙伴、家長、教師都參與進來,在走廊、班級、社區以真實買賣的情境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而客觀地評價,促進學生的整體素養提升。試點運行——反復實踐,減少浪費。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部分校區、部分年級或部分班級進行試點研究,讓有興趣的教師和團體先加入進來,不斷地反思和總結經驗,避免一次投資所帶來的巨大浪費。筆者所在的學校目前就是按照這樣的規劃進行的,先由廠家或經銷商提供部分產品,然后由部分教師帶領著部分學生試點使用。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后,如果效果不錯,再向全體教師進行展示和匯報,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STEAM教育對學生發展的益處,再吸納更多的教師參與進來,逐步擴大范圍。
(3)團隊。STEAM教育更是需要一批有熱情、能擔當的教師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這些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觀和學生觀,能夠整合多學科知識,而非僅僅依靠信息技術教師或其他專職教師,因為依靠某個人或某個學科是遠遠不夠的。
同時,在這個團隊當中,每位教師都可以在其教學的領域成為區域范圍內的先驅者、領導者,甚至可以享有特殊的話語權。這些優勢可以幫助教師快速地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實現個人的職業追求。努力實現全員化教育,盡可能擴大受教范圍,以全員參與、社團提高的方式進行。給每一位學生機會,可以在學校的部分班級、部分年級甚至某個校區開展STEAM教育,以社團、興趣小組、課程超市的形式實現提高。
創客教育是大趨勢,國家需要創新性人才,學生需要個性化的發展。但創客教育的實施必須基于正確的學生觀、發展觀和強大的師資力量,而不是單純的項目和資源。我們期望創客教育能夠融入學生生活和學習。<\\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