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瓦標+陳汝風
【摘 要】為了促進課程改革,建設高效課堂,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推行“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規(guī)范教研活動流程。由探究主題確定目標、根據(jù)設計方案組織實施,進而評價操作過程,使教研活動課程化。這種模式能有效提升課堂質量,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研活動;課堂質量;教師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02-0053-02
【作者簡介】1.成瓦標,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江蘇淮安,223001)校長,高級教師;2.陳汝風,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江蘇淮安,223001)校長助理兼教務主任,高級教師。
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廣“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全區(qū)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淮安市楚州實驗中學作為“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試點學校之一,扎實開展教研活動課程化,讓“循環(huán)—差異”教學落地生根,破繭成蝶,引領全校課程改革和高效課堂建設向縱深推進。
一、規(guī)范教研活動流程,促進教研活動課程化
1.調查研究,事先探究出教研活動主題,充分提高教師對“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的認識和理解。
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模式要被教師理解、接納和運用,離不開對教師的培訓。教研活動課程化首先要設計好對教師的培訓問題,全面客觀地了解教師實際需求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在分析和綜合這些需求或問題的基礎上,提煉整理,形成有價值和實踐意義的教研活動主題。依據(jù)“循環(huán)—差異”教學的要求,我們在匯總師生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好教研活動主題:如何整體把握“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的內涵、目標定向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操作、個體自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行為、同伴互導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引導、練習檢測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評價、教師解難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設計、補充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要求等。通過有主題的研討活動,促進了廣大教師對“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的認識和理解。
2.完成設計,針對主題確立可行目標,充分體現(xiàn)教研活動課程化的特點和要求。
課程的特點就是依據(jù)目標而實施教學過程,當目標確定之后,再進行研修活動設計,也就是課程設計。我們把研修活動的主題根據(jù)其內容分成課案研討性模塊,課堂反思性模塊等。課案研討性模塊的目標主要是指通過對每個課案的研討,統(tǒng)一學習目標的內容、表述和達成方案,統(tǒng)一教學案的設計內容和結構安排,統(tǒng)一檢測題的設計和分層要求,統(tǒng)一教學方法及意外應急處理預案等;課堂反思模塊的目標主要是指通過對每節(jié)課教學反思,總結成功經驗,反思失誤,相互取長補短,研討補救方案和完善教學案內容等。
3.組織實施,依據(jù)可行目標設計方案,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尤其是教材資源。
依據(jù)主題和目標,設計出具體的教研活動方案,即教研活動的課程化不僅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還要有清晰的操作思路和過程。操作方案思考得越充分、設計得越清晰,教研活動課程化的效果就越顯著。我校制定了備課組每周半日研討,每月教研組集中研討的活動制度。學校制定了二次備課制度,要求各備課組、教研組對全區(qū)統(tǒng)一的循環(huán)差異教學案依據(jù)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進行增刪修改和完善創(chuàng)新。此外,學校還要求各備課組、教研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夯實基礎,以教材為主體,適當拓展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
4.發(fā)現(xiàn)實踐,進行評價梳理操作過程,充分推動“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不斷完善。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完畢后,還應有課程評價的跟進。評價是為了促進和完善,我校非常重視評價體系的構建和作用。我們建立了四級評價體系即學校評價、學科組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體系。學校成立教學工作督導組,對各學科組執(zhí)行研討活動制度、二次備課制度等進行督查評價,及時通報并提出整改建議。
通過對教研活動課程化的規(guī)范,我校廣大教師教研活動的熱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教師們喜歡課程化教研活動,認為培訓目的性強,培訓內容有系統(tǒng),研究探討有突破,讓他們受益匪淺。
二、實施教研活動課程化,謀求“循環(huán)—差異”教學新作為
1.實施教研活動課程化,使教師深刻理解和掌握“循環(huán)—差異”教學的理念和內容。
教研活動的課程化,規(guī)范和強化了我們的教研活動,約束了教師們的教研行為,使得我們在推行新的教學模式中有了制度一樣的保證。如果沒有明確的活動主題規(guī)范教師的上課評課,沒有清楚的教研目標引導教師的教研方向,沒有系統(tǒng)的問題提出、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引導教師的教研前進,“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的實施就會像以前我們學過用過的教學模式一樣,學一學,用一用,丟一丟。通過教研活動的課程化,“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運用中出現(xiàn)的一個個難題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我們通過不同規(guī)模的培訓切實掌握了模式的基本理論,通過目標清楚、主題明確、過程完整、問題蟬聯(lián)、連續(xù)不斷、循序漸進的教研活動熟練掌握了模式的課堂運用。嚴格的課程化教研活動,使得我們廣大教師較快地掌握了“循環(huán)—差異”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并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比較熟練地運用。
2.實施教研活動課程化,解決了“循環(huán)—差異”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各種疑難問題。
通過課程化的教研活動,我們在“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運用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尤其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互助活動把握學習內容,并為下面接受教師解難做好必要的準備,把握不好就直接導致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為此,我們要求各教研組會同各備課組制訂分年級、分階段教研目標,并圍繞目標明確若干活動主題。如語文教研組制訂了七、八、九三個年級的教研目標:建立合作小組,制定行為規(guī)則,組織學習討論,落實合作成果,準備小組展示等。三個年級根據(jù)各自特點又明確了不同的活動主題。在各備課組的努力下,這些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研目標和活動主題都得到較好地實現(xiàn),而這個實現(xiàn)都經過了個人思考、組內研討、課堂實踐、改進提高等完整有序的過程。語文教研組正是經過教研活動這種課程化的過程,較好地把握了“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中這個十分重要又比較難以實施的環(huán)節(jié),為整個“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3.實施教研活動課程化,激發(fā)了廣大教師教學研究的潛力,促進了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以教研活動課程化為抓手,通過不斷學習、持續(xù)活動、充分研討、反復磨課,教師們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而且還有部分不少教師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理解。學校號召教師將自己的思考和收獲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為理論,廣大教師認真撰寫論文或教學心得,很多青年教師紛紛走出校園,積極參加省市區(qū)級各類賽課活動,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教研活動課程化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研品質提升的需要。教研活動課程化讓“循環(huán)—差異”教學破繭成蝶,進一步激發(fā)了廣大教師參與課程改革和投身教研教學活動的熱情,讓我們開展教研活動有了新的抓手,對“循環(huán)—差異”教學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并有效指導我們進行實踐研究和課堂教學,為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Ysc01\d\江蘇教育\2017年\2017管理\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