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教學中如果能深入研究,善用、會用、巧用、活用教材配套光盤,則能為我們的數學課堂增色不少。既能創設靈動的生活情境,激發興趣,突破學習難度,提高效率,又能運用工具的交互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還能化抽象為直觀,提高練習反饋的效度。
【關鍵詞】配套光盤;生活情境;交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01-0069-02
【作者簡介】王軍,南京市天正小學(南京,210000)教師,一級教師,南京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蘇教版教材新配套光盤也進行了全面升級,光盤的交互性、工具性、兼容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優勢不言而喻,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力量,成為我們數學教師最好的助手。可是由于很多一線教師的認識不夠,誤認為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代替所有傳統教學模式,從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光盤從頭放到尾;有的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的教師由于自己對光盤的功能開發認識不夠而不愿意使用。如何才能創新性地使用教學光盤,最大限度地發揮光盤的作用,筆者結合蘇教版二上《觀察物體》一課,談一談自己在使用光盤方面的收獲。
1.善用光盤,創設生活情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會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現實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首先拍一些學校景色圖片,利用軟件工具欄的“打開”功能打開圖片。學生欣賞著自己的校園,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于是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教學——教室的觀察。
在學生學習新知后,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教材安排了校門的觀察,盡管學生可以開展學習活動,但是如果把觀察對象改成自己學校的大門,學生表達的欲望會明顯不同。這種生活化的情境設置,能迅速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因為對感興趣的事物學生總是能愉快地去探究。
2.會用光盤,突破學習難點。
如果我們能充分挖掘工具欄的妙用,通過“變色”“閃爍”“放大”“聚焦”等手段,不僅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是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而且能積極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刺激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找到事物間的聯系與區別,突破教學難點。
在本節課教學中,重點和難點就是體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在觀察時傳統課件由于圖形較小,不便于觀察,新版的配套光盤可以調用工具欄的“放大”功能,讓主題圖更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隨著學生發言,還可以利用工具欄里的“拖拽”功能處理畫面。教學時,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能看到國旗,所以是在后面拍的;有的說教室的前面有柜子,所以是在后面拍的。這時一個學生說:“這個桌子抽屜里真亂。”面對這樣一個“意外”,筆者及時利用工具欄中的“聚光燈”功能,讓畫面聚焦,繼續追問:你覺得從哪面才能看到桌子的抽屜呢?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聚光燈以及放大的功能幫助學生抓住典型的物體進行對比觀察,從而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3.巧用光盤,掌握交互功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在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光盤的交互功能,讓教師用心教變為學生主動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配套光盤提供了完全開放交互的場景,教師在組織的時候要用足用好。
下面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
這里是整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除了實物操作外,情境圖的判斷同樣重要,這也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必經過程。因此這里可以讓學生上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則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要適時追問。為了呈現學生不同的想法,可以把這里的點擊連線調整成工具欄里的“繪圖工具”,用其中的實直線進行操作,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不停地刪除和創建新的連接方法。學生們的匯報精彩紛呈:有的學生從圖去找人,也有的學生從人去找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明白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作為教師,我們要仔細研究各種方法背后隱藏的原理,不能僅僅限于匯報結果,要從方法中看出學生不同的思維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吃透教材意圖,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將講臺交給學生,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讓學生覺得數學課是好玩的。
4.活用光盤,化抽象為直觀。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活用光盤,能直觀形象地把重要的思考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他們學習數學知識架設一座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橋梁,幫助他們理解知識。
在本節課中,還要求學生照樣子觀察飛機,說一說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一幅圖。很多教師只是把這作為一個情景,讓學生相互說一說就結束這一環節的教學了。而用好光盤卻能把學生的學習結果直觀反饋出來,從而找到有困難的學生來加以輔導,也便于了解全班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程度。具體做法是首先根據教學參考書的建議把學生編上小組序號,然后所有小組相同序號的學生坐在同一個位置。先組織學生小組交流,然后想象其他學生的觀察結果,在圖形下面寫上他的序號。接下來教師反饋就可以分成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先隨機點名讓學生猜某一幅圖是小組幾號看到的,教師及時利用工具欄的“插入文字”功能輸入在圖形下方,再讓其他學生判斷;第二個層次是全面反饋結果,由于同一位置學號一樣,所以每幅圖下的數字就相同,高效率地反饋了所有學生填寫的正確率。
“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把配套光盤用好,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泓清泉。<\\Ysc02\d\邱\江蘇教育\小學版\2017\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