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西南石油大學
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方興未艾。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要轉化為教育實踐,需要依托有效的課程載體。因此,建立適合我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也是我國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工科大學為例創造性地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從創新創業理論和創新創業實踐兩方面建立起連貫、完整和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我們以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及《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兩個文件為指導[1],結合工科大學的實際情況,設置了適合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基本內容與框架。
大學生與社會創業者相比,既存在聯系也存在區別。大學生創業更強調創新,并致力于高層次人才。此外,工科大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工科大學生創業的類型以科技成果轉換以及商業模式創新為主,因此,加強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業市場的對接能力、提升商業邏輯思維能力是工科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
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標為統領,以全面素質提升為根本,以核心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系統知識學習和職業基本技能訓練為基礎,設置工科大學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如下:
(1)通識課程
創業通識課程應涵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包括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關理論,涉及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劃、政策法規、新企業開辦與管理,以及社會創業的理論和方法。
創業通識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并主要面向大一或大二學生進行培養,使低年級學生普遍接受創新創業意識的啟蒙教育。
(2)創新創業核心課程
在創業通識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專業情況、以選修及輔修等方式針對高年級、有創業熱情與構想、準備付諸創業實踐的同學開設“創業思維訓練”、“互聯網與商業模式創新”、“創業融資”、“創業營銷”、“創業與創建新企業”、“公司法”、“知識產權管理”、“如何撰寫創業計劃書”、“小企業管理”、“生產動作管理”等相關課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積累和儲備更多的養分和能量。
(3)理論課程拓展體系
最后,構建創新創業理論課程拓展體系,為有大學生提供學習創業知識的一個更廣闊的平臺。該體系主要應該由經濟法、西方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構成。受到學習時間的限制,讓每個大學生都系統地學習這些課程是不太現實的,因而,有必要組織編寫一個簡明版本的創業教育理論課程拓展系列教材,并突出其應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最重要的環節,也是當前高校較薄弱的環節,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延伸,創業實踐內容應以“第二課堂”等方式納入課程體系,并給予相關學分。
具體而言創業實踐體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課內實訓
在創業類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引入創業企業模擬經營與創新思維訓練課程創業課程,強調交互性教學方法,廣泛開展案例分析討論,鼓勵經驗的共享和實踐的交流并安排學生獨立完成創業調查、分析與策劃環節,以幫助同學們在課程實訓過程中更深地感悟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
(2)課外活動。
充分整合校內教育資源,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新創業講座、創新創業專題交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業模擬、創業大賽等活動。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創辦并參加創新創業協會、創新創業俱樂部等社團活動。在雙創學院開設與企業家面對面等活動。
(3)社會實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依托校企聯盟、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創業項目孵化器、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業基地等,開展學習參觀、市場調查、項目設計、成果轉化、企業創辦等創業實踐活動。
(1)校內在線教育平臺。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專門的“創業學院”頻道,推出系列創業在線課程,幫助學生在日常教學以外,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選擇相關創新創業知識進一步學習。
(2)社會創業教育資源。現代商業社會為創業教育提供了廣泛的資料。我校將利用圖書館或在網絡教育資源中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相關書籍或多媒體資料,供同學們課余時間學習。此外,各學校可將創業相關電視欄目(如:贏在中國、商戰)、斯坦福大學[3]、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創業類優秀視頻納入到學院的多媒體資源,供大學生學習觀看。
[1]鮑桂蓮,馮愛秋,肖章柯,楊芳,楊沛.對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狀況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
[2]牛金成,陸靜.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
[3]張笑巖.斯坦福大學創業教育課程的目標研究[D].西南大學,2011.
[4]劉巍偉.大學生創業教育在溫州高校的實踐、創新與展望[D].溫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