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摘 要 網球是一項富有趣味性,具有較大吸引力的活動。現在不僅在全社會,更在高校內迅速的普及開來。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計法對華北電力大學各院系學生參加網球活動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總結出我校學生參與網球活動的特點,為我校學生今后更好的參加網球活動提出了建議,也為我校各院系更好地開展網球活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華北電力大學 學生 網球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網球運動是深受人們普遍喜愛,富有樂趣的一項體育活動。網球在世界各類球類運動中,其地位不亞于足球,素有第二大球之稱。它鍛煉價值很高,既是一種消遣、一種增進健康的手段,也是一種藝術享受和追求,還是一種扣人心弦的競賽項目。本文通過對華北電力大學各院系學生的網球運動開展現狀進行詳細的調查分析,總結出網球運動在我校開展的大致情況以及我校學生參與網球活動的特點,為我校今后更好的開展網球活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也為學生們今后參與網球運動提供了良好的建議,使網球運動在我校蓬勃發展。 此外,通過對華北電力大學這所體育院校的網球活動開展現狀進行系統的調查與分析,也為其他院校在今后開展并普及網球運動提供了較強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從而帶動高校內網球運動的發展,使網球成為更多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華北電力大學七大專業學生共計300人。其中,電氣學院男生60人,女生20人;能動學院男生10人,女生5人;控計學院男生60人,女生20人;可再生學院男生30人,女生10人;經管學院男生25人,女生10人;人文學院男生20人,女生5人;國際教育學院男生20人,女生5人。共計男生225人,女生75人。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詳細閱讀2000—2010年國內有關大學開展網球活動的資料文獻共15篇。
(2)問卷調查法:本文根據研究任務的需要設計了調查問卷。此次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總數為300份,收回率達到100%。其中有效問卷290份,有效率達96.7%。在有效問卷中,女生樣本為73份,占有效問卷的25%,男生樣本為217份,占有效問卷的75%。
(3)訪談法:對被調查的學生進行抽樣訪談。其中,電氣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能動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控計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可再生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經管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人文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國際教育學院男生1人,女生1人。
(4)數理統計法:計算了有關的頻數和百分比。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學生喜愛網球活動的程度
由問卷1可看出,在收回的290份有效問卷中,其中有94.9%的學生問卷示對網球運動持喜愛的態度,而不喜歡網球運動人數的僅占5.1%,可見網球運動是被我校大部分學生所認可的。
2.2影響因素
對樣本同學進行了隨機訪談,調查顯示,在喜歡網球的275名同學中,大部分是受各類傳播媒體和學生的影響,通過媒體平時對網球方面消息的大量報道,許多人開始逐步了解網球這項“貴族運動”,再加上平時學生之間的一些交流,許多人開始接觸網球并愛上了這項運動。此外,網球明星的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學生都是因為崇拜某位網球明星而喜歡上了網球這項運動。而在不喜歡網球的5.1%的學生中,有2.3%的學生是因為對網球不感興趣,有1.8%的學生則是因為不會打而對它不感興趣,剩下的0.9%的學生認為網球消費太高而不喜歡這項運動。
根據上述調查所得結果,網球運動是我校大部分學生所喜愛的項目之一。網球運動是以網相隔,網拍擊球和無身體接觸智慧型的對抗項目,同時也是智力型的靈敏素質運動,多在變換條件下,迅速做出協調、準確的應答動作。網球正是具備這些特點,充分滿足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即使網球條件要求較高,設施器材較為昂貴,為追求運動時尚和健身之效,在大學校園里也就成了熱門的體育項目。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網球運動在我校逐漸普及。
(2)網球場地的緊缺是制約學生去打球的一大因素。
(3)沒有適合自己的運動伙伴同樣限制了很多學生去打球。
3.2 建議
(1)網球場地應適當調整收費標準 學校的網球場地應適當地降低對本校學生的收費標準,使得更多的同學了解這項運動,也使得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網球這項“貴族運動”中來,享受網球運動的樂趣。
(2)學生網球協會應加大宣傳力度 應多舉辦有關網球知識的講座,使得學生了解網球及網球器材,這樣學生對網球就不會一無所知。學生網球協會還應加大宣傳力度,降低入會費用,使更多的學生了解這個協會,更好的參與到其中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加球友之間的交流,很多學生也可以在協會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伙伴,不斷提高自己的球技。
參考文獻
[1] 吳蕾紅,等.吸引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因素的調查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2,21(4):17-19+22.
[2] 許洪松,等.蘇州大學普通院系學生籃球開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1(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