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芳
摘 要 新媒體在信息獲取、交流方式、聚合效應等方面都具有海量性與共享性、即時性與互動性、個性化與社群化等鮮明特征。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業基礎設備不完善;就業工作的階段性;就業指導觀念滯后;就業指導渠道單一;就業指導師資不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策略:搭建新媒體就業平臺,實現信息一體化;轉變就業指導工作觀念,重構工作新思路;開展新媒體指導與服務,開拓工作新局面;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打造工作新團隊。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就業 策略
Abstract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mode, aggregation effect, the new medi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ss and sharing, instant and interactive, personalized and social.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Employment infra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the stage of employment; employment guidance concept; employment guidance channels; employment guidance of teachers is not strong.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build a new media platform for employment, to achiev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ransform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deas, new ideas to carry out reconstruction work; new media guidance and services, develop new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build new team work.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employment; strategy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及就業壓力的加大,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已不適應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部門應順應時代發展形勢,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針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問題,探析相應的對策,不斷促進大學生求職擇業,逐步實現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新發展。
1新媒體的內涵及特征
新媒體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各種媒體形式。所謂新媒體可理解為以數字媒體為核心、通過數字化互動的固定或移動的多媒體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目前新媒體的主要傳播形式有:微信、微博、飛信、QQ等。新媒體在信息獲取、交流方式、聚合效應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特征。
(1)信息獲取:海量性與共享性。新媒體信息是以多種媒體形式呈現的,包括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還可以實現超文本鏈接,內容涵蓋面廣,信息量大。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可以提供給任何人觀看、下載、評論、轉發。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豐富的就業信息、生涯規劃、職業輔導、就業指導等相關材料。
(2)交流方式:即時性與互動性。新媒體環境下,交流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即時互動。人們利用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傳播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在新媒體中,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又是信息的發布者,網民之間可以跨越時空自由發表觀點、言論,進行交流討論,互動性強。這種即時互動的交流方式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
(3)聚合效應:個性化與社群化。網民借助新媒體平臺可以在網絡空間自由發表個人觀點和思想,充分張揚了個性。新媒體所帶來的這種及時性和互動性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將同質人群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定規模的社群。高校就業工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這些社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面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高校就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1)就業基礎設備不完善。完備的新媒體網絡基礎設施是新媒體時代開展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保障。但是對于大部分高校而言,都存在著網絡速度慢、信息傳播途徑狹窄等問題,使得新媒體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此外,鑒于人力、財力和物力考慮,新媒體設備的日常運行和維護仍需要高校相關部門重視和加強。
(2)就業工作的階段性。在傳統的教育思路中,就業指導工作從屬于教學活動,處于從屬地位,是培養學生的最后一個環節,在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一般是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或是最后一年,其育人功能才得以發揮,因此就業指導工作帶有階段性,有人也稱之為“季節性”。這樣很容易導致的一個后果是,由于時間短,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認知和自我提升的效果不佳,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強。
(3)就業指導觀念滯后。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觀念陳舊、滯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一個高校人才培養成果的重要體現,因此,就業工作是個系統工程,應包括高校教學、管理等諸多部門全校動員和協同合作。但大部分高校認為就業工作只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事情,缺乏整體布局和協調,給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4)就業指導渠道單一。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渠道單一,沒有實現系統化和經常化。就業指導的工作內容局限于就業政策的宣講、招聘信息的發布、求職技巧的講解、就業協議的辦理等服務性工作。學生大多是被動的接受,缺乏互動交流,不能有效掌握學生就業需求,因此也不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另外,部分高校雖然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但大多是就業內容的介紹和灌輸,缺乏實踐性和操作性。
(5)就業指導師資不強。目前大部分高校就業指導師資隊伍亟待加強。從數量上來看,多數高校就業指導專門工作人員非常少。由于人數不多,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多忙于紛繁復雜的時常就業工作瑣事,無暇對就業工作進行思考和調研,影響了整體就業工作水平的提升。從質量上來看,多數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的組成中,兼職人員較多,又缺乏專業培訓,專業化程度不高。
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策略
3.1 搭建新媒體就業平臺,實現信息一體化
傳統的就業指導工作內容和途徑已經不能滿足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就業需求。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主動抓住新機遇,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搭建新媒體就業平臺,使就業指導工作實現信息一體化。
首先,要加強校園媒體硬件設施的投入和建設,這是開展新媒體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保障。加大資金、設備、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網絡基礎建設,充分發揮新媒體功能,是新媒體助推就業指導工作快捷、方便、高效。
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以就業指導網站為主體、涵蓋微信、微博、QQ、飛信等新媒體傳播形式在內的新媒體就業平臺。通過新媒體就業平臺,及時傳遞招聘信息、企業介紹、就業創業政策等就業信息,使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就能在自己學習、生活之余隨時、隨地、隨手把握就業信息狀態,實現就業工作信息化和經常化;通過新媒體開展就業問題公共答疑,學生將疑問以短信形式發送至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系統預設“常見問題解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開通人工服務,開展針對性、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聚合效應,借助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形式,組建專題社群,也可以將就業指導網站植入微博、微信等平臺,鏈接到招聘網站或用人單位賬號;通過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即時交流,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進行就業意向調查建立數據庫,通過電腦自動篩選,將合適的工作機會有針對性地發送給相關學生;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與優秀校友的聯系,一方面優秀校友對在校學生能起到“幫、傳、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就業資源。
3.2 轉變就業指導工作觀念,重構工作新思路
在傳統的就業工作觀念中,在畢業季做好就業政策宣講、指導服務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改變了就業指導工作的形式,豐富了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拓展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渠道。在這種形勢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不能循規蹈矩,要突破傳統就業工作局限,樹立新理念、重構新思路。要善于接受、并主動學習新鮮事物,熟練掌握飛信、微信、微博等新軟件的使用技巧,并自如地應用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中去。同時,還要樹立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深入到學生當中,用平等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學生需求,鼓勵他們不斷提升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實現成功就業。
3.3 開展新媒體指導與服務,開拓工作新局面
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要不斷開拓工作內容、工作形式和途徑,不斷開拓工作新途徑。
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不斷開拓工作內容。一方面,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招聘信息的發布、就業政策的宣傳等基礎性工作,還應利用新媒體平臺不斷開展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如:開設就業指導網絡課程、職業能力測試、展示優秀簡歷、交流應聘技巧、分析就業創業成功案例、尋訪優秀校友記錄、就業問題留言等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充分利用,我們可以打破就業工作的“季節性”,就業工作可以轉變為學生的日常性教育。這樣,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樹立職業發展意識,針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斷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不斷開拓工作形式和途徑。新形勢下,單純的口頭傳授和實地講座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開拓工作形式和途徑。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一方面,可以傳播給學生有關就業指導與服務方面的海量信息;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師生之間、校企之間以及企業與學生之間的及時互動交流,這是以前的工作模式不能比擬的。
3.4 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打造工作新團隊
不斷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積極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工作新團隊。一方面,從數量上,針對就業指導工作人員較少的問題,積極吸納一批就業指導業務精湛又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工作人員,作為新鮮血液,對現有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結構作有益補充。另一方面,從質量上,針對多數高校就業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問題,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和學習,從對新媒體技術一無所知到能夠熟練掌握,并能自如地運用到日常的就業指導工作當中去。還可以考慮將新媒體的運用與評獎評優一定程度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李佳佳.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推進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10.20(5).
[2] 白冰,王曉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5.7.32(7).[3]雷旭斌.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創新[J].中國市場,2013(21)(總第736期).
[4] 江國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8.31(16).
[5] 張衛中,烏力吉,白曉榮,楊逸隆.基于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就業工作研究——以微信為例[J].才智,2015(4).
[6] 鄭涵.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創新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