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余冠芳
摘 要:按照場域理論來講,高學歷、高職稱、工作經歷等因素,造成在高職院校教師的相關參與權參差不齊,故而,為了構建高職院校教師整體、科研水平、綜合素養,筆者運用文獻資料法,解析了高職教師構建四級幫扶機制的必要性,進而探究了高職教師四級幫扶的具體內涵,并且對運作高職教師四級幫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期推進高職教師四級幫扶,達到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教師 四級幫扶 內容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b)-0150-02
為實現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高職教師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但由于優質師資力量的匱乏,使得高校師資隊伍處于不均衡發展的狀態,不利于高職院校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不僅要向吸收外來先進的經驗,更要依靠自身內部力量的幫扶共助。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優勢,建設高水平學科體系,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群體的均衡性和專業化,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發揮骨干教師的學科引領作用,增強教師隊伍整體的專業能力,形成和諧共進的教學氛圍。
1 高職教師實施四級幫扶制的必要性
1.1 師資隊伍專業水平不均衡
由于高職院校逐年擴大招生,為滿足師資力量的配備,高校教師隊伍出現了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一些剛畢業入職的教師,并非是專業的師范學院畢業,僅僅只有通過短時間的學習和培訓,考取了教師從業資格證書,缺乏教學經驗和專業的教育知識儲備,職業能力較差。導致這類教師真正上崗之后,未能掌握現代的教學理念,所學的專業知識匱乏,教學內容又不夠新穎,教學形式單一,而且缺乏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教學經驗,不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注重身份等級,宣揚的是以長為尊,尊卑有別,重視長者和上級的權威性和控制力。這種教育理念致使專業能力和教學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必須向年長、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如果有評優評先或晉級的機會,優先考慮優勢教師,這樣只會讓優者更強,弱者更弱,一些教師將會逐漸喪失創先爭優的積極性,必將導致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差距越來越大,不利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
1.3 缺乏敬業精神,責任意識淡薄
部分教師迫于就業壓力,不得已才選擇教師行業,將教師這個職業只是當成謀生工具,缺乏對教師工作神圣性的認同感,在工作中存在得過且過、散漫應付的情緒,沒有認真對待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年輕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較低,使得他們迫于經濟壓力,利用閑暇時間從事各類兼職,同時,他們為了提升工資水平,需要抽時間提升學歷、考取職稱,致使他們更加缺乏時間和精力去做好教學工作,不能盡心盡力,責任意識淡薄。
2 高職教師四級幫扶制的具體內涵
2.1 高職教師四級幫扶制的主體
即院長幫扶專業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幫扶課程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幫扶課程教師;專任教師幫扶兼職教師。
2.2 高職教師四級幫扶制的內容
(1)院長幫扶專業負責人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①指導專業負責人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②指導專業負責人制訂專業教學標準;③指導專業負責人做好專業建設工作;④指導專業負責人創新專業教學模式;⑤幫助專業負責人提升教、科研能力。
(2)專業負責人幫扶課程負責人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①指導課程負責人理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②指導課程負責人理解專業教學標準;③指導課程負責人制訂課程標準;④指導課程負責人做好課程建設工作;⑤指導課程負責人創新教學方法;⑥幫助課程負責人提升教、科研能力。
(3)課程負責人幫扶課程教師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①指導課程教師理解并認真執行課程標準;②指導課程教師做好課程教學工作;③指導課程教師創新教學方法;④幫助課程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⑤幫助課程教師提高課程教學能力。
(4)專任教師幫扶兼職教師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①幫助兼職教師熟悉學校教學規范;②幫助兼職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工作;③指導兼職教師運用有效教學方法;④指出兼職教師的教學不足并指導其改進;⑤幫助兼職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3 高職教師四級幫扶制運作的建議
3.1 打牢專業基礎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質的飛躍,離不開教師專業知識的日積月累,只有打牢專業基礎,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等到機會來臨,才能把握機會,進一步縮小與優秀教師之間的差距,才能更好發揮出教師領航人的作用。
3.2 強化團隊合作意識
高職教師由于崗位的個體性,接觸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學生,同事間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缺乏進步的動力。而高校部分新入職的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在教學工作中比較容易遇到阻力,需要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和幫扶,因此,需要他們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善于向其他同事請教學習,與同事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幫助的團結合作關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平衡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
3.3 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
實施高職院校四級幫扶制時,可以考慮使用激勵機制進行輔助。例如:給予幫扶者提供更多工作上的支持,將其對被幫扶對象的扶助作為績效考核中的加分項,增強其與弱勢教師的聯系,鼓勵他們幫助更多的弱勢教師群體。另一方面,激勵弱勢教師群體發揮并展示自身的特長,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充分考慮其優勢特點,進行差異化評價。弱化評價結果的名次,注重每位教師工作的得失,使他們更關注工作的進步和教學效果,把精力投入到專業技能的提升中,形成長效激勵機制,達到促進弱勢教師群體專業能力提升的目的。
4 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為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目標,應充分發揮四級幫扶機制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作用。鼓勵進行一對一的幫扶,通過加強幫扶教師與被幫扶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提升高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徐紅,董澤芳.大學教師的角色差距與調適[J].教師教育研究,2010,22(6):35-40.
[2] 宋繼勛,南峰,丁玉偉.加強高校師德建設關注青年教師成長[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3):78-79.
[3] 馬維娜.學校場域:一個關注弱勢群體的新視角[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64-70.
[4] 劉順湖.高校培養青年教師的導師制及其推行[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