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從確立到發展至今經歷了較長的歷史時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背景下,對現階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系起來,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批評與自我批評;十八屆六中全會;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一、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進程和現實意義
1、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進程
(1)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主張共產黨及其黨員應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使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一。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確信:“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這就表明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而要提升和改造以觀念、意識為存在形式的主觀世界,離不開批評與自我批評。人總是喜歡批評他人的錯誤而不批評自己的錯誤。馬克思在批評“對對方采取批判的態度,對自己本身采取非批判的態度”。的基礎上,主張對不符合人類進步和社會文明的東西進行批判,要求人們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的錯誤,盡可能做到主觀客觀相一致。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觀的題中之義。
(2)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進程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三大優良傳統作風之一。而今,中國共產黨已走過90多年的風雨歷程,贏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而這與我黨始終堅持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是分不開的。所以回顧我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程,總結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經驗,對大興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有著重要意義。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形成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早在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提出:“黨內批評是增強黨的組織、增強黨的戰斗力的武器”。1935年遵義會議上,黨內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才解決了左傾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危害,及時扭轉了左傾危機,由此成為黨中央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標志,成為革命轉折點。后經歷延安整風運動,全黨對毛澤東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思想達成共識,并運用此利劍,有效地消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等不良作風在黨內的影響。在1945年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把黨形成的新的學風和作風明確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而后“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從內因上看,是由于我黨丟失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而成,造成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走上了“階級斗爭”的錯誤道路,使國家政治陷入了混亂的局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通過果斷撥亂反正,重新確立新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恢復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使黨內的政治生活走向正常化,促進黨的事業走上新的發展征程。八十年代以后,中共黨內的整黨、“三講”教育、實踐“三個代表”以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這一優良作風貫徹始終。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2、現實意義
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加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建設,對每一個黨員,甚至于每個公民來說都有深刻的意義。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具體規定。全會公報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充分發揮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用,指出黨內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使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并要求領導干部帶頭發揚這一作風。因此,他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多次強調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并將全面從嚴治黨提到了戰略高度,明確提出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并要求領導干部要帶頭發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現階段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面對現在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作風問題,我們應該正確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探討批評與自我批評在新時代下的現實意義,這將會對我國實現宏偉藍圖具有促進作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交融的同時帶來了文化滲透以及西方敵對勢力的威脅。這就使我們黨面臨著復雜的執政條件。雖然目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就,但黨的思想建設方面也是挑戰連連。在我們黨的內部,一些黨員干部存在思想覺悟不高,責任感不強等問題,批評與自我批評由此顯得格外重要。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也數次強調了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要求全黨把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優良傳統形成制度,不斷的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貫穿于教育實踐活動始終,這充分體現了在新時期中我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
二、現階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十八屆六中全會豐富了作為我黨優良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繼續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是每個公民承擔義務的題中之意,可以將它用到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高校重視,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常用的武器之一,雖然通過開展了一系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實際情況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高校學生群體中處境艱難,沒辦法真正落實。
1、背離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宗旨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宗旨。在指導具體實踐時,大學生往往偏離原有的宗旨。與很多黨政機關開展民主生活的效果一樣,批評與自我批評往往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在指出別人問題時,避重就輕,表面批評,實則溜須拍馬;在需要對自己進行自我批評時,就會故意說一些避重就輕的話,在師生面前根本不會暴露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做到實事求是,通常編造各種借口蒙混過關。因此,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實際運用過程中,沒有起到它原本的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使許多歪風邪氣有所滋長。
2、“拜金主義”作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變成了異化的人,人與人的關系往往通過貨幣的形式表現,雖然它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但在許多時候,它卻反過來支配人、控制人,人們對它“俯首稱臣”并拜倒在它的魔力之下。在這個物欲橫流現代社會,“金錢至上”、“有錢能使鬼推磨”是許多人奉行的人生信條,人成為金錢的奴隸。批評與自我批評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凈化思想,增強防御能力”的武器,而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人的防御系統時刻受到金錢和糖衣炮彈的威脅,我們沒有及時拿出這一武器,這不得不說是人類社會的一大悲哀。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因素,或多或少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大學生如果沒有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思想武器引領,很容易隨波逐流,迷失自我。
3、缺乏必要的輿論監督
在我國,輿論監督是法律賦予公眾的監督權力,通過一定的組織分工和傳播媒介表達輿論并影響公共決策。輿論監督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具體的監督實踐中,由于它的無強制力,帶來了許許多多的約束。政府和公民的言行是輿論監督的主要對象,各級行政權利應該對新聞媒介進行約束,因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而應用到實踐中,許多權利機構或者資金雄厚的產業家,為了自己的利益,通過自己的權利或者金錢甚至控制了部分為了創收不顧人民利益的媒體。由此,這些不良媒體成為了部分人的代言人,一些編造的虛假報道層出不窮,使人們接受者不實信息,降低了大眾傳媒的公信力,阻礙了社會積極發展的進程。高校大學生同樣面臨這樣的狀況,彼此之間有問題互相遮掩,對于一些諸如社團干部挪用社團經費“公款吃喝”、考試作弊等現象,大學生普遍采取的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不進行、不敢于主動站出來承認和揭露。
在我國,輿論監督是指公眾了解情況后通過一定的組織分工和傳播媒介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利、表達輿論、影響公共決策的一種社會現象。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運用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活動都是有目的性的,沒有盲目的社會活動,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不是隨意的。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考察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其中的具體應用效果,有助于科學的評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真正價值,從而為進一步應用批評與自我批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做好準備。
1、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開展
由于人的指導思想的不同,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也不同,這就導致大學生對各種社會現象得出與常理相悖的結論或產生一些非正常的行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目的是改造自身,求得真理,那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則是必須的。
(1)堅定無產階級世界觀
人的主觀意識會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處于變化之中,這也讓其中的腐朽思想有可趁之機,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行為,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學生要想達到正確的自我認知,就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武裝頭腦,同時借助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思想武器,對自己反思,克服自身局限。同時樂于接受外界的批評,端正自己的信念,朝著人民需要和國家繁榮、社會進步的方向行進。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大學生的思想才不容易走入誤區,才能永葆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始終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2)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實事求是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它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基礎,指從實際對象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大學生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要堅持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了解事物。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在了解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的基礎上杜絕憑空捏造。所以,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利用網絡輿論引導大學生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現代社會是互聯網的社會,人們的衣食住行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在大學生群體中,網絡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通過網絡“發聲”,因為他們認為網絡更快捷、能互動、具有透明性,更愿意通過這個平臺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互聯網帶來了大量的信息,大學生群體由于自身社會經驗的不足,對摻雜著各種信息的互聯網缺乏充足的辨識能力,極其容易受到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形成錯誤的認知。由于網絡的自由性、虛擬性等特點,我們要利用網絡輿論引導大學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必須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網絡緊密聯系起來。
一方面,我們要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網絡輿論賦予了大學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話語權。在網絡上,我們有充分的話語自由,我們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發表自己的言論,毫無疑問,這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化色彩,而這些個人情緒,往往會對整體的網絡輿論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鼓勵學生正常的開展網絡輿論,在鼓勵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網絡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高校教師應針對網絡上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進行詳盡的解析,開展討論,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輿論監督,找準輿論監督的方向與重點,充分發揮網絡輿論監督的優勢。另一方面,還應擴大網絡輿論的影響力。在我國,網絡輿論監督處于初始階段,尚缺乏成套的理論,缺乏影響深度。應積極開發與大學生相關的、密切聯系實際的欄目,并且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加強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如討論民生問題、就業問題等,從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擴大網絡輿論的正確導向力。
3、創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也在逐漸提高,傳統的批評方法已經不能使大學生欣然接受,要使大學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走向正確的道路,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方法。我們應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時俱進,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
(1)委婉、幽默法。大學生一般都來自不同類型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他們是各不相同的獨立個體。對于大學生群體,如果我們單刀直入,直接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可能會造成大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外界的批評采取抵御的狀態,自我批評就更難了。當面的直接批評見效快,但有可能對大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與批評想要達到的效果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內向的,有強烈自尊心的同學采取委婉的方法,通過委婉迂回的方式,讓大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去接受。在大學生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還應將幽默法運用進去,通過幽默的方式,讓大學生在輕松愉快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2)榜樣示范法。榜樣師范法顧名思義,就是指被批評者借助榜樣的力量,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踐行他們的模范行為。大學生是容易受外界影響的群體,一個好的榜樣會促進他們朝著正確的積極的人生道路行進。榜樣的力量十分強大,從廣大的大學生追星群體可見一二,因此,榜樣法對他們來說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樣是追星這個例子,從眾多盲目的模仿偶像的事件中,我們應看到,使用榜樣批評法要慎重選擇榜樣,所選擇的榜樣的事實必須真是可靠,這樣才會讓人信服,對大學生有正確的導向。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3.
[2]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1.
[3] 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1022,1.
[4] 張耀燦, 陳萬柏.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 林 豐. 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用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1.
[6] 柳禮泉, 戴曉慧. 習近平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攝入闡述[J]. 理論探索, 2016(1).
[7] 葉長德.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本依據與歷史經驗[J]. 理論探索, 2011(5).
【作者簡介】
任中莉(1992—),女,四川廣安人,四川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