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英
[摘 要]信用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信用缺失,那么公平就會缺失,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如果信用缺失嚴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社會矛盾激化,誠信社會難以構建,在這一背景下,必須發揮公證的作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公證;市場信用;預防
對于現在的市場信用體系來說,政府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市場中,信用體系主要包含了三個部分:第一是商業銀行建立的企業檔案以及個人信用檔案;第二,實施中介組織的規范化,完善全國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三,要加強誠信,建立和健全失信懲戒機制。在這三部分中,有一個通性是利用歷史資料來查看不守信用的記錄,對相關人員實行懲戒制度。在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可以有效在交易過程中實施誠信監督的是公證。
一、公證和信用的聯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大多數交易屬于信用方面的交易。只有在社會成員普遍遵守誠信時,才可以有效進行信用交易。對于任何企業和個人來說,如果沒有履行合約,那么就不能完成交易。為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就要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同時還要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在這一基礎上完善信用關系,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對于社會主義市場信用體系來說,它的貫徹落實是通過法律制度和市場主體等多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建立信用社會的過程里必須有機結合社會的各個層次的力量,和社會制度之間取得聯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信用社會。在中國社會現在的信用狀況來說,公證是社會信用管理的主要工具,它在社會市場信息體系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公證制度是起源昨早的法律制度之一,在多年的多種社會形態下經過不斷發展延續到今天。和其他的法律制度不同,公證法律盡管也會有改變,但一直沒有巨大的變化,并在不斷的發展中越來越完善。公證制度一方面有天然合理性,另一方面還有社會適應能力。對于公證制度來說,它在全世界都適用,它的法律效力得到普遍認可,特別是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它們的市場信用體系相對完善,不過公證仍然是國家進行信用管理的有效工具。因此,公證在信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公證在市場信用管理中的作用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明確規定,公證機構不以營利為其根本目的,公證機構是要按照法律來發揮公證職能,積極承擔責任的證明機構。對于公證機構來說,它有一定的公益性在其中,是一個服務于公共利益的,并且為專業的法律所服務的機構。它和其他政府機構存在差異,是一種證明機構,在進行市場信用管理上,它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在經濟領域里,公證的日常業務包含了合同的公證,不動產的公證以及提存公證等,它基本上涉及了各個市場主體進行的經濟活動。對于公證服務來說,其一般的程序是先審查當事各方主體是否符合資格,另一方面合適經濟行為是否符合法律,再分析經濟行為是否真實。在履行相關程序時,就是實施法律規范,進行信息披露和調查的過程。由于公證機構的公益性,導致了它的中立角色定位。
三、完善公證服務,共建市場信用
對于公證來說,它的功能已經逐漸為人們熟知,其作用也被社會肯定。不過,要真正實現公證到生產力的轉化,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大關注力度,實現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1.政府方面
對于政府來說,要加大對于社會信用管理的重視度,只有這樣,公證的作用才會被進一步重視。在培育市場信用體系中,政府要完善自身的管理體制,下放權力,控制政府部門立法的現象,實現公共利益和部門利益共同發展。如果政府部門帶有保護色彩,那么公共利益的維護會受到阻礙,所以要盡可能擺脫束縛,實現公共利益的維護。如果涉及體制等只能依賴改革進行的問題,就要樹立好政府對于公證的態度。
2.社會方面
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中,不管是對于企業還是公民來說,都沒有充分了解公證的性質和職能,不僅如此,也沒有了解其根本上的作用。所以,對于社會來說,要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公證知識,使公證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之中,使得公證為人們所熟知。公證行業還需要社會方面進一步努力,加大其在效力和程序上的宣傳同時,加大對于公證行業的監督力度,實現社會信用監管體系的完善。
3.加強自律
要想律人,必先律己。對于公證機構來說,它是信用管理行業,所以要想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實現發展必須進行自我完善,在我國現在的公證行業里,其內部秩序仍然要加大管理力度,控制執業人員的行為,提高執業人員的素質,制定和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發揮獎懲制度的作用,提高行業的形象。對于公證行業來說,自身的努力才可以實現信用水平的提高。
總結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信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要想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就要發揮公證的作用。在我國的公證行業里,只有規范化管理,加大宣傳才可以更好地發揮公證的作用,實現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參考文獻:
[1].鄭志林、董文才、范長順主編:《律師與公證實務》,1994年1月第1版,安徽人民出版社.
[2]《董必武選集》,1985年,人民出版社.
[3]司法部公證司編:《外國公證法規選》,1990年,法律出版社.
[4]《公證法學論叢》編寫組編:((公證法學論叢》,2000年5月第1版,上海遠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