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華



摘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江蘇省86所中小學武術課開設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外活動時間偏少;武術課作為體育必修課,部分教師的理解程度有待提高;武術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有待改善;武術專業教師偏少,整體專業素養不高;武術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地位較低,針對這種狀況,文章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旨在為中小學武術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江蘇?。恢行W;武術教學;對策
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頒布了《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將武術課作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由此確立了武術在江蘇省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地位。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和發展智力的功能,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武術作為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掌握武術運動和作為終身體育鍛煉手段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因此,在中小學階段推廣武術,有利于學校體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興趣,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江蘇省86所中小學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南京市、無錫市、徐州市、蘇州市等13個地(市)。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根據江蘇省教育廳關于武術在中小學開展的相關文件要求,對文獻資料和相關政策進行分析和梳理,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在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研究內容,設計出《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開設現狀調查表》,經過反復修改,廣泛征求專家和教授的建議,最終確立3種類型的調查問卷,即學校分管體育的領導問卷、體育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共發放問卷664份(領導100份,教師264份,學生300份),回收644份,回收率99.5%;剔除8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636份,有效率為98.8%。
1.2.3數據統計法
將調查中所獲得的數據通過spss11.5和excel2007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并對統計結果進行歸類和排序。
1.2.4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江蘇省教育部門的領導、專家和學校分管體育的校長等進行訪談,針對目前中小學武術課開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開設武術課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交流,并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
2 結果與分析
2.1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開設現狀
2.1.1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外活動時間開設狀況
表1顯示,對江蘇省86所中小學進行調查,有34所中小學在課外活動時間開設了武術課,占總數的40%;有52所中小學課外活動時間沒有開設武術課,占總數的60%。這說明江蘇省中小學課外活動時間開設武術項目的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學生練習武術的積極性,僅武術課上的學習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目前,江蘇省每個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還是以傳統的體育項目為主,武術運動在中小學的開展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表2顯示,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外活動形式主要是以學校組織活動為主,占總數的62.5%;班級間武術活動偏少,占總數的9.4%;但興趣小組的占28.1%,這說明學校組織課外武術活動占主要地位,而班級間活動的比例偏低,這種形式不利于學生自主選擇武術活動內容。另外,在武術課外活動時間上,30分鐘以內的占40.6%;30~60分鐘的占37.5%;60~90分鐘的占21.9%,這說明中小學武術課外活動時間偏少,不能保證學生練習興趣的持久性。
2.1.2 江蘇省中小學武術教師對《實施方案》的理解程度分析
表3顯示,盡管江蘇省教育廳把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必修課,并把開展武術的目的和意義做了詳細說明,但是中小學武術課開設情況并不樂觀。通過對江蘇省260名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52名小學體育教師表示理解把武術作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占總數的40.6%;在中學體育教師中有37.1%的教師表示理解;而不理解把武術作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的教師分別占21.9%、22.8%,通過與這些體育教師交流發現,在中小學推廣武術項目,一是武術專業教師緊缺,二是沒有專門活動場地等,不利于武術運動的開展。
2.1.3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教學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表4顯示,約25%的江蘇省中小學體育教師能夠較好地完成武術教學計劃,約75%的體育教師一般能完成教學計劃。由此,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教學計劃完成情況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與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和教師的教學意識等因素有關。
2.1.4江蘇省中小學學生對武術課開設情況的調查分析
表5顯示,通過對江蘇省中小學學生參與武術課非常感興趣占總數的12.2%,較感興趣占總數的18.6%,另外有35.8%的學生對武術課不感興趣,這說明中小學開展武術運動的氛圍不濃,還須要加強開展。
表6顯示,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教學形式以單純武術動作練習占總數的50.8%,教學效果較低;有37.3%的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將武術動作與游戲相結合,教學效果較高;有11.9%的體育教師在武術課教學內容設置上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2.1.5江蘇省中小學武術教師專業情況調查分析
表7顯示,在調查260名中小學武術教師中,有47名是武術專業畢業,僅占總數的18.1%,絕大多數教師都不是武術專業畢業。很多體育教師反映,自己不是武術專業出身,其所掌握的武術技術動作都是通過自學和短期培訓獲取,對武術理解不深。
2.1.6江蘇省非武術專業教師對武術知識、技能學習和進修情況調查分析
表8顯示,江蘇省非武術專業教師的武術知識、技能學習和進修主要是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為主,占總數的95.3%;通過其他途徑學習武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師相對較少,這說明非武術專業教師的知識、技能學習和進修途徑相對單一,影響中小學武術教學質量和課外武術運動的開展。
2.1.7江蘇省中小學運動會開幕式進行武術表演情況調查分析
表9顯示,在調查江蘇省86所中小學運動會開幕式中,只有12所學校加入了武術團體表演,占總數的14.5%;有2所學校加入了武術個人表演,占總數的2.4%;另外,有69所中小學沒有加入任何武術項目,占總數的83.1%。由此可見,武術在江蘇省中小學體育活動中的地位不高,這與執行上級文件的力度和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有關,說明武術運動在中小學的推廣過于形式化。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第一,武術課外活動是武術課上教學的有效補充,目前,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外活動時間較少,不利于激發學生參與武術運動的積極性,僅武術課上的學習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欲望。
第二,武術作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有待于提高體育教師的理解程度。目前,江蘇省中小學有一部分教師不理解為何將武術列入體育必修課,對學校開展武術活動存在疑惑。
第三,在江蘇省中小學武術教學中,武術課教學計劃完成情況還有待于提高。能夠較好完成教學計劃的體育教師數量較少,還有部分教師不能完成教學計劃。
第四,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還是以傳統體育教學形式為主,這種形式單調、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第五,江蘇省中小學非武術專業教師較多,對武術知識、技能學習和進修途徑單一,影響中小學武術教學質量和課外武術運動的開展。
第六,江蘇省中小學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特別是大型學校運動會上很少有武術項目,這表明武術在中小學體育活動中的地位不高,這與執行上級文件的力度和學校的重視程度有關。
3.2建議
第一,轉變學校傳統組織體育活動的觀念,鼓勵班級之間的武術交流,建立武術興趣小組。以發展武術運動為主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武術活動。
第二,提高體育教師對武術作為體育必修課的理解程度,武術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它還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一是具有強身健體功能,二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三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具有修養身心的作用。
第三,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與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的監督機構,設立獎懲機制,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和課外武術活動的開展等要與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最終評比成績相掛鉤。
第四,武術課以單純的武術動作練習相對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設置上要根據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第五,武術專業教師緊缺,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武術教師培訓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武術專業合作,接收優秀武術專業畢業生到中小學校任教。
第六,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為教師提供培訓和進修機會,加強非武術專業教師的武術理論知識學習,提高武術技能。
第七,學校舉辦各種文體活動時要加入武術表演項目,有利于提高武術在中小學體育活動中的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有利于武術運動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EB/OL].
[2]王崗,邱丕相,包磊.重構學校武術教育體系必須強化“拳種意識”[J].體育學刊,2010,(4).
[3]李成銀.山東省城鎮中學武術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技,2002,(2).
[4]鄭媛.論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經驗[J].浙江體育學,2011,(9).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