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青
《小學語文標準中》中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生們的身心發展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注意維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關注學生們對問題的質疑態度。同時,留給充足的時間供他們去思考問題,總結學習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減負”,從而松綁學生的心靈。
一、課前充分預設,突出教學重難點
課堂教學是一個多樣化的環境。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一定要換位思考,積極地站在學生的那一方思考,站在學生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去發現學生們目前學習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是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能力。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先充足地準備上課內容,從引入課文到最后的總結梳理,一個又一個環節都要為學生們仔細考慮,特別是對于難點的講解,教師更是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的地方。只有這樣,教師在帶領學生發掘課文深層含義的時候,能夠考慮到學生們所想的各個方面的疑問,從而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例如,在學習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時,首先就帶學生復習一下之前學習過的有關送別的詩:宋朝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及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等。通過類比的方式,學生們就能很快理解出《贈汪倫》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了。再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有關海底生物以及海底地理狀況的有關視頻,既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知識儲備,又使他們感到身臨其境,學習課文來更加得心應手了。
二、增加作業趣味,提高課堂作業效果
在傳統的語文課后作業中,大多以抄寫生字、生詞或者造句為主。有的老師還會要求學生去統一購買與書本內容配套的相關練習冊,要求學生完成其中的填空練習。在周末,很多小學的老師還要求學生寫周記、日記等等,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樣的作業,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需要學生動筆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完成它們,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甚至于對完成語文作業產生抵制心理。同時,作為教師,批改大量的作業,也會感到十分頭疼,也會花費教師很多的功夫。因此,作為教師需要不斷改良當前的布置作業的風格,代之以要求學生去進行課后實踐的方式,去學習語文,鞏固和復習書本上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們回去找一找有關的歌曲,并跟著學唱這首歌,這樣也就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背誦了這篇課文。再例如,在學習了話劇《陶罐和鐵罐》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來演一演該放話劇,如此一來大大提升了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熱情。
三、設計家庭作業,提高學生自主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領導者,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同樣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很多時候,學生們完成語文作業,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師強迫的。想要真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師要改變方式,特別是對作業布置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切實提升學生們的創造能力。每一名學生對于語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的領悟能力存在差異,每一名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吸收程度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因此,作為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以幫助他們滿足各自的學習需求。如此一來,學得快的同學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別的科目,學得不夠扎實的學生就可以更好地鞏固和記憶新知識,真正意義上提升了語文學習成績。例如,在學習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三個不同的選項:1.續寫作文,我遇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會怎么幫助她?2.寫一篇課文讀后感,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3.抄寫課文中精彩的句子,并歸納生詞。
四、通過“增寫減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當中,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吸收能力還不夠強。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學生們只能在腦海里一帶而過,并不能完全記住它們。再加上教師需要不斷加快課堂教學進程,會大大影響學生們學習后面的課文內容,不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因此,課堂練習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也顯得至關重要了。課堂練習的目的是在于鞏固和復習學生們之前對于課文內容和生詞的把握,有助于進一步加深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記憶,從而打好堅實的基礎,為接下來學習更有難度的語文課文做準備。語文的綜合能力的好壞,就是通過文章的寫作能力來體現的。教師每每在上完一篇課文之余,都可以要求學生動筆寫一下自己對于該文章的看法和感悟,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鍛煉語文文字的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們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這樣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幫助學生減負的過程。學生們通過少量的練習,便能大大提升學習語文的能力。
總之,減負工作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在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進程中,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本著對學生未來的負責精神,課堂教學要敢于創新,切實實施“減負”,腳踏實地地進行語文教育。
【作者單位:盱眙縣天泉湖鎮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