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善華+王明明
摘要:要緊貼時代發展要求,創新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理念,要充分發揮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以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德育價值。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增強軍事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積極創新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使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高校青年學生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點,是推動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從世界范圍來看,培育高素質國防后備力量是大勢所趨。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都非常重視國防教育,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軍事技能訓練活動,并培養理論與技術兼備的后備力量。未來戰場需要大批高素質科技人才,具備專業技能的高校青年學生將是戰爭動員的重點對象。目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趨勢不斷增強,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高等學校,國防教育主要形式是按照教育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要求,開展軍事課程教學,它包括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兩部分。為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國防教育工作,推進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即軍事課程教學創新發展,使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課題。
一、緊貼時代發展要求,創新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理念
目前,高等學校開展學生軍事訓練,是黨和國家做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決策,是落實國家人才培養戰略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工作,對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強軍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就明確了在新形勢下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和發展方向。同時,也明確了在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創新發展的根本任務。
為此,我們必須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在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這些方面教學發展與實踐的研究,要采取有效措施,轉變教學觀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學根本任務來抓,要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特點的客觀需求,把高校國防教育與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實踐育人要求、促進文明校園建設、訓練儲備合格兵員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加強高校青年學生國防教育工作,也是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國防教育力度,強化我國國民,特別是高校青年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以增強我國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要充分發揮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優勢和特殊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傳承者和接班人,也是我們國家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棟梁之才,贏得青年,就能贏得未來,加強青年學生的國防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國防教育在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屬于基本素質教育的范疇,它不僅具有增強學生國防觀念的軍事教育功能,而且還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
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即軍事課程設置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己任,要充分發揮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大力宣揚我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科學思想理論,弘揚人民軍隊在我國各個歷史時期所具有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國防,提高社會責任感,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為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打下基礎,促進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要充分認識國防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因此,在加強國防建設的諸項工作中思想建設或者說精神建設,即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國防教育是伴隨國家存在的一種意識形態,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無論何種社會形態的國家,都要在全民中進行國防教育,以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和安全。
縱觀歷史,國家的昌盛,民族的振興,離不開舉國上下強烈的國防觀念,包括居安思危的國防意識和一旦強敵壓境全民族同仇敵愾消滅敵人的精神準備。強烈的國防觀念,可使全體人民站在國家安危、民族興衰的高度,認識鞏固國防和加速國家經濟建設的必要性,增強愛國心、責任感和緊迫感,這是什么時候也不能忽視的一種精神動力。國防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勇于自我犧牲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嚴守紀律精神等,實際上反映和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素質和精神狀態。反思教訓,國防教育是確保政權穩固之基。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就是教育青年學生切實筑牢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現代國防意識,用唯物史觀、全球視野、發展眼光、底線思維,深刻認識國防教育的戰略地位與作用。
二、優化教學內容,增強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是以軍事課程形式開展的教學活動,它依托的學科體系是軍事領域的現代軍事科學,它的教育面寬,教學內容豐富,幾乎涵蓋了自然、人文和社會等科學領域,具有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優勢,這說明高校軍事課程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教育。要充分發揮高校軍事課程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的德育價值。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增強軍事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推進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和課程建設創新發展。
(一)課程設置必須緊緊圍繞增強民族凝聚力統籌規劃
民族凝聚力是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是高校國防教育的核心內容。必須圍繞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憂患意識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激發青年學生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必須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愛國主義主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國家安全重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
愛國主義精神實際上是人們對于自己所生活國家的文化和情感認同,以及為了保護這種文化和情感所做出的努力。國防意識源于愛國情感,高校國防教育的出發點就是要喚起青年學生由內而外自發的國防情感。要充分利用高校國防教育教學過程,有針對性地扎實開展中華民族精神、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在課程設置上, 要滲透民族精神的培育,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民族團結和自強精神教育,還包括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產生熱愛中華文明的強烈情感,以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樹立現代大國防觀教育理念,加大海洋意識教育內容
所謂現代大國防觀是指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時代,國家的利益邊疆、安全邊疆都在急劇擴大,它要求我們適應國家利益拓展對國防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以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更是一個海洋大國。今天,海洋已成為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聯系紐帶,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這要求我們不斷提升對海洋的管控能力,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提升海洋意識,樹立起藍色國土的理念,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在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以及釣魚島爭端、南海仲裁、南北極科考等重大涉海事件的影響下,青年學生高度關注周邊國家與我國的海域之爭。這就需要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加大海洋意識方面的教育內容,樹立科學現代的海洋安全觀念。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應該大力開展和推進海洋意識教育,要從青年學生抓起,以增強全民族的海洋意識。
(三)審視時代要求,注重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內容的設置
當前,我國正處于“三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面臨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同時,我國面臨的安全威脅錯綜復雜,既有傳統的又有非傳統的,既有潛在的又有現實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內部的,既有國土的又有國民的。為此,習近平強調,現在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更加繁重艱巨。并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指南。審視時代要求,加強國防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舉措。通過國防教育,特別是高校國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認清國家安全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認清民族復興進程中內外矛盾交織的聯動性,認清敵對勢力對我國遏制圍堵的不可調和性,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發展的危機感和使命感。
實現國家安全是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求平安、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求和諧的必要前提和保證。必須通過有力的國防教育,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切實筑牢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現代國防意識。努力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到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深化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國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以增強青年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
三、從實際出發,積極創新高校國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國防教育主要是以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為主要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還應積極探索高校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相融合的試點嘗試,改革創新高校國防教育的途徑,把高校國防教育與學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體現高校國防教育教學載體的多樣性,以進一步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教學質量。
(一)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國防教育活動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特點、緊貼時代特征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營造良好國防文化氛圍,運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擴大國防教育覆蓋面,建立重大活動、重大典型宣傳協作機制,切實做到平時宣傳不斷線、集中宣傳有聲勢、重要時機有高潮,真正把國防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方方面面。創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采取富有時代氣息、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國防教育活動。如: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日、征兵宣傳和重大節日、紀念日,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講演比賽、知識競賽、文藝演出、專題展覽、影視展播等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活動,增強國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
(二)高校國防教育要與青年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社會實踐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青年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說是高校青年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可以引導青年學生走基層、進企業、下鄉村,深入革命老區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從社會最基層,特別是革命老區的歷史、現狀來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來之不易,從而珍惜今天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成果。這些能幫助青年學生形成良好的國防道德品質。
同時,組織青年學生到部隊參觀學習,利用部隊傳統教育資源開展愛國尚武活動,用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教育和熏陶青年學生,從而形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報效祖國的心理追求趨向。
(三)積極開展拓展性、挑戰性的國防技能專題教育活動
國防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國防技術素質。通過國防技能系列活動,使在校青年學生具有強壯的身體、敏捷的應變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以滿足未來在保衛祖國斗爭中適應艱苦環境的需要。如:在專業軍事教師的指導下,選拔軍事技能訓練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參加野營拉練、戶外攀巖、軍用槍射擊、單兵戰術、障礙跨越、定向越野、無線電測向、航模演示、野外生存等訓練和比武競賽活動。
通過這些系列國防技能的教育活動,使青年學生掌握現代戰爭條件下保衛祖國的基本技能,以適應戰時部隊動員擴編和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187.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11.
[3]何衛東.為維護國家安全發展,提供堅強思想政治保證[J].北京:國防教育,2016,(1):61.
[4]徐建軍,喬碩功.以國防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36.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