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蜜
【摘要】思維定式是一個人對同類問題,多次用相同的思維方法而獲得成功的解決,以后對于相似的問題就不作新的探討而傾向于做出習慣反應.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就成為數學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從“建構”、“淡化”、“強化”、“比較”、“變式”、“求異”六方面的對策來闡述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沖破思維定式.
【關鍵詞】消極;思維定式;創造性思維;對策
所謂思維定式,是指人們從事某項活動的一種預先準備的心理狀態,它能夠影響后繼活動的趨勢、程度和方式.構成思維定式的因素,主要是認知的固定傾向.先前形成的知識、經驗、習慣,都會使人們形成認知的固定傾向,從而影響后來的分析、判斷,形成“思維定式”——即思維總是擺脫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縛,表現出消極的思維定式.
經常有一些學生為解答這類問題而絞盡腦汁.他們困于認識的固定傾向,而不能識破題目布下的圈套.由認識的固定傾向所產生的消極的思維定式,是禁錮人的思維的枷鎖.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克服這樣的思維定式.
一、建 構
消極心理因素的影響是隨著認識結構的擴充和更新而產生,并又隨著認知結構的更新與完善逐漸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構才有利于“同化”、“順應”,有利于消除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
小學數學教材是遵循兒童學習的認識規律,依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來編排的,其知識的傳授是分階段進行的,起始知識大都是單一或不全面的.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在不斷地總結知識經驗,但由于其思維仍帶有具體性、片斷性等特點,因此這些經驗往往是不全面的,由此而產生的思維定式對后繼知識的學習常造成干擾影響.如初學小數除法時,常出現10÷5=2、5÷10=2,這是學生在學整數除法時,片面地歸納出一條經驗——“做除法都是較大數除以較小數”所引起的.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時應有所交代,即“較小數除以較大數的除法今后還要學習.”簡單的一句話,及時地幫助了學生擴充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既能防止學生產生錯覺,又為今后學知識“埋下伏筆”.
二、淡 化
(一)淡化數學題中某些詞語與運算符號的關系
例如,求“一共”用“加法”計算;求“剩下”用“減法”計算;“的”相當于“乘號”;“比、是”相當于“等于”等.有的教師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順向思維問題時,由于強調題中的某些詞語與運算符號的關系,使學生產生求“多”用加法計算,求“少”用減法計算的定勢思維.當學生做“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逆向思維題時,盡管教師采取不少補救措施,但錯誤率仍然很高.
(二)淡化解決問題的歸類教學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如果我們采用歸類教學,把解決問題分類,運用“模式化”的方法解題,學生對解答一般類似的問題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更多的是弊端.其一,由于歸類采用“模式化”的方法解答,又因小學生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只注重問題的表面現象,而忽視問題的實質.所以分析時不是去認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而是往往看表面現象,因而常常判斷失誤.另外,要正確地把解決問題歸類,對于小學生來說也不是容易的事.其二,由于學生從歸類著手用“模式化”方法解答,學生的思維總是受“框框”的束縛,形成思維滯塞,因而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思維得不到發展.其三,小學生所學的知識是基礎知識,是為今后學習新知識服務的.如果我們把學生的思維總束縛在某一“框框”之中,怎能不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淡化解決問題的歸類教學,不搞“模式化”,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強 化
強化易被忽視的薄弱環節,特別是某一結論成立的條件或某種解題思路適用的范圍.例如,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時,學生所關注的是數據的特點及其位置和順序的改變,所以比較容易形成“湊整”的運算定勢.于是遇到“15.7-3.2+6.8,25×4÷25×4”這樣的題目時,也盲目地做出“湊整”的定勢反應.教學時可以強調適用范圍,使弱刺激得以強化.
四、比 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能避免定勢的負效應,把干擾及時消滅于萌芽狀態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找出異同、發現問題,使學生對知識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進行辨析分化,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鐵絲長5米,①截下去12米,還剩多少米?②截下12還剩多少米?”可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比較,提高自覺克服負效應的積極性.
五、變 式
通過變更事物非本質屬性的表現形式,或者變換問題情境,以突出事物本質屬性.例如,學習求平均數的問題時,學生容易形成“幾個數相加除以幾”的定勢.通過解答變式題,以提高學生注意總數與份數的相應意義,有助于克服片面的定勢.可出示這樣的變式題:“化肥廠去年上半年生產化肥350萬噸,下半年生產430萬噸.化肥廠平均每月生產化肥多少萬噸?”
六、求 異
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方位,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沖破陳規舊矩的束縛去尋求變異,培養學生人人善思敢說的良好的風氣和學習習慣是克服思維定式的有效措施.
如有一數學智力題:“樹上有4只鳥用槍打死了1只,問樹上還有幾只鳥?”此題的“創造”者們公認是樹上1只鳥也沒有.本人認為該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從打死的鳥掉落不同的地點去考慮:假如打死的鳥落在地上,其他鳥聽到槍聲飛走則樹上沒有鳥;假如打死的鳥落在樹杈上則樹上還有1只鳥.如果從使用的槍是否有聲的角度去考慮:假如用的是無聲槍,則樹上有3只鳥或4只鳥.如果從樹上的鳥是否會飛或有幾只不會飛,又可以得出多種不同的答案.
總之,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只要我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積極思維,就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式,進而為培養創造型人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