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鶯
摘 要:以學前教育專業“園校結合,交互成長”為人才培養方向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幼兒園,嘗試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型園校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 走園制,力求形成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的教育格局。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主要培養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有一定教育專長的學前教育大學專科水平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教學 學前教育 實踐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c)-0142-03
根據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有關要求,沈陽市旅游學校嘗試開展學前教育專業“走園式”實踐教學。現代學徒制是以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的緊密結合為典型特征的新型學徒制度。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知識與實踐相融合以及理實一體化。在以學前教育專業“園校結合,交互成長”為人才培養方向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幼兒園嘗試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型園校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走園制,力求形成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的教育格局。
實行走園式實踐教學模式目的在于積極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新型的教育模式,緊緊圍繞課程體系的構建創新改革。“走園式實踐教學模式”緊密結合“園校結合,交互成長”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實踐教學新模式。秉承“培育社會需求的優秀幼兒教師”為己任的辦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開展“走園式”系列主題教育教學活動。
在走園式實踐教學實施方案中著重加強教學設計方面的計劃。學前教育專業的走園式實踐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職業與崗位分析、培養目標與要求、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課程設置與學時安排等。充分體現以教育實踐能力培養為中心,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主要培養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適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有一定教育專長的學前教育大學專科水平的幼兒教師。
走園式實踐教學培養計劃基于見習、實踐和實習三個遞進層次進行。首先,設置可行性必要的總體目標是前提。結合中等職業學前教育專業生基本特征設置知識目標為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有一定的鋼琴、舞蹈、聲樂、美術等學前教育專業基本技能,具有邊彈邊唱、舞蹈、繪畫、玩教具制作、講故事等基本技能,具備幼兒園“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能力。另外,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的普遍程度設置技能目標:具有較強的教育管理能力以及組織實施能力,能組織幼兒開展一日教學活動、主題活動、游戲活動等。
其次,針對三個遞進的環節提出具體目標。
見習,屬于認識學習環節。主要運用《幼兒衛生保健》課程的所學理論知識,做好保育見習和實習指導;主要運用《幼兒教師口語》課程的所學知識,到幼兒園與幼兒很好溝通,成功地給幼兒講一個故事。
實踐,屬于跟崗實習環節。參加實踐教學對象為該專業高二學生;實踐教學培養目標與要求該專業了解保育員主要崗位職責;了解幼兒一日常規活動;掌握幼兒園的安全、衛生保健制度;掌握幼兒生理特點及保教結合的教育原則。了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幼兒園教育過程和方法。
實習,屬于頂崗實習環節。能夠明確幼兒教師的崗位職責,熟練掌握幼兒一日常規活動,懂得幼兒教育規律;熟練運用相應的教育教學技巧,觀察游戲的組織與設計;能夠評價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并能夠獨立組織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
通過具體的達標目標,幫助學生理清學習和體驗目標,最大化理解和消化實踐教學目標。具體的達標目標分為學前教育崗位應具備的兒童觀、教育觀和事業心: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尊重兒童發展規律,面向全體,尊重個性。具有正確的擇業觀、擇業方法和擇業態度;學前教育崗位應具備的專業基礎能力,具有邊彈邊唱、舞蹈、繪畫、玩教具制作、講故事等基本技能,具備幼兒園“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實施能力,能組織幼兒開展一日教學活動、主題活動、游戲活動等;學前教育崗位應具備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具有組織開展正常教育活動的能力和交往能力,能與同事融洽相處、合作共事,能與幼兒家長密切溝通,家園共育;學前教育崗位應具備的應急處理能力,具有針對幼兒園內外突出事件、偶發事件等做出迅速反應,果斷決策,并能靈活處置、化解矛盾的能力。
專業學科依據學校職業素養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門化方向課程、職業拓展課程組成的“四模塊”課程體系,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以幼兒園“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教育活動為導向,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設置了專業理論《幼兒衛生保健》《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幼兒衛生保健》《幼兒教師口語》《游戲》《幼兒教師素養》;專業技能《音樂》《舞蹈》《美術與手工》《鍵盤樂器演奏基礎》《兒童歌曲彈唱》。
走園式實踐教學覆蓋,同時很好將各學科融合運用,實現專業技能與專業理論、專業實踐三者的融會貫通和互相促進。
建立一個成體系的走園制模式需要系統化管理的系列方案和措施做支撐。當我們在實踐初期主要從3個方面考慮:第一,學生是主體。為什么要讓學生參與走園制,在走園制過程中我們的學生會有哪些需求?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哪些必要的幫助和暗示?學生最終回去的哪些收獲?第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是重點。在新領域不斷快速更新的年代,學校教育如何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如何使我們的學生快速掌握最現代、最先進的教學手段是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也是讓我們的學生在職場立于不敗之地必要手段。第三,實現校企聯動崗位的無縫對接是我們的目的。能夠自如地在現代職場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是我們學生必修的本領,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既掌握專業技能又熟悉職場環境,技能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功底又能夠游刃有余地把技能應用到職場,實現學校與職場的無縫對接是實習實訓課需要解決的關鍵目的。
我們推出走園制系列要求,評價表、見習記錄、工作職責、事件記錄、管理條例、綜合素質評測表、實施教學計劃等。
同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走園制教學實習計劃經過多輪修改,目前設置中包括通過理論與實踐交互學習,使學生對幼兒衛生保健、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等課程學習達到融合,更多接觸實際,親身體驗,使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進一步深化,懂得幼兒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育教學技巧和學前兒童保育教育工作,為今后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的實習目的;以系統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有一定的鋼琴、舞蹈、聲樂、美術等學前教育專業基本技能,具有邊彈邊唱、舞蹈、繪畫、玩教具制作、講故事等基本技能,具備幼兒園“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能力的知識目標;具有較強的教育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組織實施能力,能組織幼兒開展一日教學活動、主題活動、游戲活動等技能目標構成的實習目標。設置科學合理的實習類別,包括認識學習1個月(4次)(第1、2、3、4學期)。內容包括一年級學生能運用《幼兒衛生保健》課程的所學理論知識,做好保育見習和實習指導;主要運用《幼兒教師口語》課程的所學知識,到幼兒園與幼兒很好溝通,成功地給幼兒講一個故事;二年級學生能運用《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所學理論知識,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的科研能力;運用《幼師口語溝通技巧》和《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所學理論知識,觀察幼兒園環境創設;了解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與設計;成功組織一次幼兒園教學活動。跟崗實習3個月(第5學期),內容包括了解保育員主要崗位職責;了解幼兒一日常規活動;掌握幼兒園的安全、衛生保健制度;掌握幼兒生理特點及保教結合的教育原則。了解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幼兒園教育過程和方法。頂崗實習6個月(第5、6學期),內容包括明確幼兒教師的崗位職責,熟練掌握幼兒一日常規活動,懂得幼兒教育規律;熟練運用相應的教育教學技巧,觀察游戲的組織與設計;能夠評價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并能夠獨立組織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
在走園期間教師和學生均有不同收獲。一份總結是這樣寫的:學生們見習了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盥洗喝水如廁、午餐、睡眠、戶外活動、游戲活動、離園這一日活動環節的衛生要求。學生們認真觀看了幼兒園老師的工作,邊看邊認真記錄。并在指導老師的安排指導下,嘗試參與協助組織幼兒進行各項活動的工作。學生們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參與,熱情禮貌表現得到了幼兒園老師的認可。同時,學生們也收獲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技能,對幼兒一日活動環節有了初步了解,對老師的一日工作也有了初步感知體驗,對該職業有了初步全面理解。
另一個班級的總結:我班一共20人需要分到8個班級,幼兒園兩個中班,三個小班,三個托班,于是研究決定,將兩個中班每班分四名同學,其余的小班和托班分別是兩個同學。接著分完班后學生與小朋友們在班級里講課與小朋友們做一些戶外活動和游戲,小朋友們在操場上做間操,以下就是幼兒園的基本要求:向教師學習專業知識、與小朋友做戶外活動、照顧小朋友們的飲食起居、注意幼兒的進餐情況、向幼兒教師了解所要配合事項、隨時關注幼兒進餐情況、提醒幼兒注意衛生習慣、老師對幼兒進行午檢、幼兒的水杯要隨時進行消毒;還有很多,領班老師帶領我們與小朋友們接觸,了解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可以拼出五顏六色的花朵等等還有很多,午飯時保育員為小朋友們打飯幫助小朋友們午睡起床等。
同學們也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是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的經驗,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為此,同學們始終用自己的愛心,去熱情關懷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在實習期間同學們始終以飽滿的態度去實習,積極協助班上的老師完成各項任務,得到了園領導、指導老師,乃至學校的一致好評。
時間一點點流逝,我們要離開回到學校。這一天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純真、可愛、天真。希望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
目前,走園式實踐教學已成為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并納入實施性教學計劃中。走園制的專業系統化管理規范了學生的走園實踐教學方式方法,加強了學前專業學生走園式實踐教學的管理,全面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作為學生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教學環節的延伸、深化、實踐和檢驗,能夠成為學校針對學生終身教育、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學生未來崗位無縫對接的重要環節,走園制教學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偉強.美國浸入式教學實踐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1,22(8):40-44.
[2] 廖良開.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藝術[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S3):62.
[3] 強海燕,趙琳.加拿大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模式及其在我國的嘗試[J].幼兒教育,200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