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皇嬌 王文蘭 游玉媛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俯臥位全麻脊柱后路手術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俯臥位全麻脊柱手術患者19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6例,觀察組進行循證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醫師和患者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并發癥發生率為5.21%,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的28.13%(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滿意度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循證護理可減低俯臥位脊柱手術后路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利于手術者操作,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該法在手術室俯臥位脊柱手術中推廣應用,能促進護理服務向科學化、個體化和人性化發展。
[關鍵詞] 循證護理;脊柱后路手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a)-0162-03
循證護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護理人員在所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慎重地、科學地、明確地將科研成果與臨床經驗、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以獲取證據,制定最合適的護理決策,是將護理研究和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的護理理念[1]。脊柱后路手術主要包括頸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常用的是全身麻醉俯臥位,具有手術野暴露充分、患者體位固定性高、醫生操作較方便等特點。但由于此類手術創傷大、時間長、難度大等特點,加上麻醉后機體調節機能減弱,因此可能造成患者發生循環呼吸功能障礙、皮膚壓瘡、神經損傷等并發癥[2]。手術室科學合理的護理過程能保證手術醫生術中的順利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神經、器官等并發癥發生率。本文利用循證護理干預脊柱后路手術,觀察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和醫師滿意度,為循證護理模式在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應用評價提供更多的臨床實踐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 年1 月~ 2016年1 月行俯臥位全麻脊柱手術患者192例,其中男108例,女84例,頸椎手術8,胸椎手術42例,腰椎間盤手術130例,骶尾部手術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6 例。其中觀察組中男60例,女36例;年齡24~72歲,平均(45.8±6.7)歲;體重45~82 kg,平均(56.6±7.8)kg。對照組中男58例,女38例,年齡22~71歲,平均(46.9±7.8)歲;體重46~81 kg,平均(54.9±8.5)kg。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入選對象或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手術室常規管理方法進行護理:每日由固定班次常規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如安置手術體位時,脊柱支撐托架的積木式硬質海棉墊和馬蒂形頭架上應加墊海綿墊,下肢墊軟枕,巡回器械,護士積極配合醫生手術,注意觀察術中輸注的液體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循證護理的方法進行干預,由主管護士針對患者實際情形提出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并加以實施。具體注意如下:①脊髓神經系統損傷的預防及護理:患者行全身麻醉手術時,骨骼肌松弛,脊神經反射變慢,脊柱以及關節自我調節能力減弱。故此時移動頭頸以及四肢時須由專業人員來操作,以避免因護理不當而造成脊髓擦傷或者損傷;另外,應根據患者頸部的生理彎曲來調節固定所用軟墊的位置和高度,以免損傷頸髄[3]。②皮膚壓瘡的預防和護理:全身麻醉脊柱手術患者因手術時間較長,采取俯臥位時受壓著力點皮膚術后可能會有擦傷或者壞死等癥狀。應根據患者體型不同而選擇合適的海綿墊,患者體型胖的使用較厚的海綿墊,瘦的則可在骨隆突處墊上海綿墊;根據手術的不同種類分析患者主要受力點,選擇與之相適合的海綿墊,并適時調整約束帶的松緊度[4]。③眼部損傷的預防和護理:為了預防俯臥時眼球、眼膜等受到擠壓,或者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眼臉閉合不良而造成角膜損害等問題,可先用眼藥膏涂抹雙眼并用紗布覆蓋眼部保護固定。④呼吸循環系統的預防和護理:俯臥位手術時,由于患者的胸部和腹部受壓力時間長,導致胸廓呼吸活動度受限,下腔靜脈回流阻礙,循環血流減慢,血壓下降等[5]。手術野也可因循環障礙而出現滲血,可能延長手術時間和影響手術安全性。因此擺放體位時選擇“∩”型體位墊,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調節體位墊的大小、厚度和位置,使患者的胸腹部懸空,保持氣管通暢,而保證呼吸頻率正常、通氣順暢及心血回流充分。⑤器官損傷的預防和護理:女性接受俯臥位脊柱手術時,受壓時間太長可能會引起雙側乳房受損。體位擺放時乳房應置于體位墊的中空位置,遇到乳房較豐滿的患者,可將其肩部適當墊高,避免受壓。而對于男性患者,為了避免與體位墊直接接觸受壓,可將硅膠墊放置于髂前上棘,使患者的陰囊以及陰莖懸空而得到保護[6]。
1.3評價指標
1.3.1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并記錄手兩組患者術中手術后脊髓、皮膚及眼部的受損,循環呼吸系統和器官等并發癥發生的情況,計算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1.3.2 護理滿意度調查 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術后根據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體位放置、軟墊的合理性及管線安排、術者操作便利性等等給予滿意和不滿意的評價[7]。患者或患者家屬在術后出院前完成對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內容包括護送患者的操作、術后舒適度、是否引起眼部皮膚壓瘡等護理不當等方面[8]。滿意率=滿意例數/總手術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手段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并發癥發生率為5.21%(5/96),而對照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8.13%(27/9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護理滿意評價情況的比較
本實驗主要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內容,護理滿意情況評價對象涉及到患者、手術醫師及麻醉師,調查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脊柱后路手術主要采用氣管插管全麻術,患者麻醉后知覺基本喪失,機體多種發射性保護也消失[9],因此手術過程中對身體某些部位的牽拉或者受壓所導致的損傷也失去了知覺,并且脊柱后路手術多采用俯臥位,這種擺放使手術視野開闊,利于術者操作。但由于手術時間長,此擺放又對患者生理改變較大,易發生術中并發癥[10-11],因此,手術室護士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需要需要尋找更科學、優質、個性化的護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傳統的護理方法多是陳舊理論知識加上經驗累積的方法,按已制定的護理方式進行常規性操作,缺乏前沿護理理念、個體化和因地制宜的精細服務。而循證護理始于20 世紀90 年代,其重點內容是傳統的經驗護理向以最前沿科研成果為基礎的現代護理發展。循證護理要求實施護理的前提是要以有價值的,可信度高的科研成果為依據,用實證對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方式,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以臨床癥狀和問題為基本[12]。本研究應用循證護理干預俯臥位脊柱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按循證護理基本模式找出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查找文獻獲得最新最確切的科學護理證據作為理論指導,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綜合分析患者具體情況,擬定護理決策。并在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根據現場及時調整方法。結果表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為[5.21%(5/96)]比對照組[(28.13%(27/96)]明顯降低(P<0.05),有效減少了手術并發癥的發生,讓患者更安全度過手術期。本研究結果與崔慧敏[13]研究結果相接近,但低于賈芳[14]的報道,原因可能是所采納的患者手術種類、疾病輕重輕度不同造成的。
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不但是面對患者,而且還要面對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循證護理還要考慮到為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操作環境,以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朱麗琴[15]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發現應用循證護理組患者的抑郁憂慮癥狀明顯得到改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麻醉師及手術醫師滿意度評價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本文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對循證護理干預的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基于循證護理干預可減少俯臥位脊柱后路手術患者并發癥的種類,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百分率,患者、術者和麻醉師滿意度評價較高,利于手術者操作,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循證護理模式適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也可使護理人員由原來的被動執行已有護理措施到主動研究和解決存在問題的護理模式,促進護理服務向科學化、個體化和人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效梅,金貝.循證護理在預防全麻脊柱后路手術中壓瘡發生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0):218-219.
[2]趙海璇,胡開萍,梁思華,等.細節管理在預防脊柱后路手術中發生壓瘡高危部位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65-66.
[3]高均芬.循證護理在脊柱外科后路手術俯臥位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43.
[4]杜鴻佼.后路脊柱手術患者手術中護理應用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28-129.
[5]郝偉,陸海霞,張瑾.自制位墊對俯臥位脊柱手術患者呼吸及循環系統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2):21-23.
[6]魏敏,王亞玲.肥胖患者脊柱后路手術10 例護理配合[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82-83.
[7]陳秀霞,王迎春,林勤.優質的體位護理在脊柱后路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4):81-82.
[8]張秀珍.舒適護理在脊柱后路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4,(4):101-102.
[9]葉紅,陳黎敏,徐冠華,等.“T”型海綿面罩在俯臥位手術中預防面部壓瘡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519-1520.
[10]徐莉蓉,任傳斌,劉艷.脊柱外科后路手術俯臥位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4,35(5):488-489.
[11]魯琳.不同俯臥位擺放方法在脊柱手術中的比較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2):2099-2010.
[12]李彥.循證護理對預防脊柱外科圍術期常見并發癥的重要性[J].中國保健營養,2013,3(8):1313.
[13]崔慧敏.俯臥位脊柱手術患者的術后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5):212-213.
[14]賈芳.循證護理在脊柱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6):124-125.
[15]朱麗琴.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9):8-9.
(收稿日期:2016-10-22 本文編輯: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