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龍華
摘要:戲曲和唱歌是藝術中兩大門類,都是以語言作為表達載體,以演唱作為變現形式,因而戲曲與唱歌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戲曲和歌唱兩者都有“唱”、“念”、“演”等形式,具有很強的共性和相通性。本文主要是以戲曲表演與歌唱的關系作為切入點,研究和分析歌唱中運用戲曲表演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戲曲表演;歌唱中;運用
戲曲,是歌曲和表演行為相結合的一種藝術行為,注重唱與演之間的統一,注重情感的表達和思想的陳述。戲曲是文學和音樂相互銜接的結果,富有深厚的思想情感和人文情懷,是反應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歌舞、滑稽說唱和武術雜技被公認是戲曲的三大藝術來源。歌唱是通過歌聲來傳達詞意,表現的是特定的思想、情感主旨,與戲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歌唱者在歌唱的過程中音高的不斷轉變、聲音色彩明暗的變化、不同情感的展現等方面都是戲劇表演的具體體現。同時,借助戲劇表演素的不斷展現,也能推動歌唱者歌唱表演的進程。
一、戲曲表演與歌唱的關系
早期的民族唱法和戲曲表演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情境中,根本無法分別哪個是民歌,哪個是戲曲。比如東北二人轉,既有戲劇的表演方式,還兼有民歌的音樂旋律及唱腔。黃梅戲、評劇、秧歌劇等也有此現象。在現當代的歌曲作品中,仍有大量的歌曲作品植入了戲曲的獨白和旋律及唱腔元素,例如《清明雨上》、《青花瓷》《離歌》等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歌唱者在演唱中借鑒和使用戲曲的特點。所以,歌唱與戲曲有著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這也造成了歌唱形式在演唱行為習慣上與戲曲演唱行為習慣的相互交融。戲曲演唱中咬字、行腔、氣息以及必須革除的不良習慣,不但對戲曲演唱狀態有很強的規范作用,也同樣對現今的歌唱具有很強的啟示。那么,在歌唱中融入戲曲表演則顯得相對比較容易,主要可以從“唱”、“念”、“演”等方面進行,使得歌唱的形式更加豐富飽滿。
二、在歌唱中運用戲曲表演中“唱”的技巧
“唱”是我國戲曲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是我國戲曲的第一要素,強調表演者的字正腔圓,發音準確,避免言語過于生硬,要讓聽眾享受其中。戲曲表演者若想不斷提升自身的唱功,則需要進行不斷的訓練,不論是發聲練習還是吐字練習,都需要刻苦訓練才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唱”是表現歌詞思想的主要形式,是刻畫歌詞的人事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在唱歌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在訓練唱腔的方面,可以運用戲曲的唱腔訓練的方式,鍛煉歌唱的唱腔。戲曲的唱腔注重“吐氣”和“咬字”,能夠使得歌唱者養成吐氣習慣,因為吐氣習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唱腔,從而使得歌唱者形成獨特的表演形式。唱腔的形成是由先天的嗓音和后天的訓練共同作用而成的,在歌唱中運用戲曲表演中“唱”的技巧,能夠使得歌唱者的唱腔更加字正腔圓,彰顯聲音的優美性和飽滿性。
三、在歌唱中運用戲曲表演中“念”的技巧
“念”和“唱”兩者之間在戲曲表演中具有同等地位,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從而使得表演者形象更加鮮明,思想情感更加豐富。在歌唱的過程中,運用“念”的技巧,是說唱和念白的表現,能夠豐富歌唱中的思想情感,補充歌唱中的需要說明的內容。“念”是戲曲過程中的富有音樂的獨白,一般分為“散白”和“韻白”兩種,散白是以民間的白話和地方方言為主,沒有韻律感,而韻白是書面語言為主,具有很強的韻律。這兩種念白的形式容易讓人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藝術性,例如“夫妻雙雙把家還”“荷塘夜色”等歌曲就充分運用獨白的方式。念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情況:第一,歌唱者要注重吐字的力度,更要注重吐字的亮度,達到吐字清晰、發音標準、聲音洪亮的目的,使得聽眾能夠清晰地聽到歌唱者所要表達的內容。第二,歌唱者要注重推敲表演中的思想情感,將自身融入到劇情中,以便更好地處理好念白的力度和節奏,使得念白的效果達到最佳。
四、在歌唱中運用戲曲表演中“演”的技巧
形體表演,是戲曲表演中特定的形體和舞蹈動作,對一個表演者來說至關重要。歌唱者在舞臺上演唱作品,基本上都會固定在某一位置,像這樣的固定的臺風表演,借鑒了許多京劇表演的“眼法和手法”。在京劇的表演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動作,在唱念中為了進一步傳情達意,就要加上手勢來配合。“演”要注重收、眼、身、法、步五法,使得表演更加規范化和程序化。在歌唱的過程,注重“演”的五法,能夠使得歌唱的內容更加豐富,歌唱者的舞臺表現形式更加張揚,充分突顯歌唱者的舞臺表現力。例如,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就充分融合了戲曲中的“演”和現代歌唱的形式,使得這首歌更加唯美和動聽。
戲劇表演藝術創新是戲劇表演的重中之重,戲劇表演藝術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才能為其表演藝術注入新的血液。為戲劇表演發展提供巨大的動力。如戲劇表演中的豫劇,其由傳統的帝王題材轉變為《朝陽溝》等現代戲劇。對于戲劇表演的演員來說,創新是其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戲劇演員應在傳承老一輩藝術家的戲劇表演藝術同時,深入理解現代先進的表演形式,以現代化的形式進行創新,使戲劇表演形成獨特鮮明的特色。因此,對于戲劇演員,在戲劇表演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聯系生活的實際,開拓自身的思路,在戲劇表演的舞臺上融合自己的創新思維,為舞臺戲劇表演注入長久的活力,符合新時期下的時代的風格。
五、結語
歌唱者在表演作品時,應該以真情實感傳達歌唱的內容,則必然要注重發聲的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表達作品,要真實的打動觀眾,就應該注重吸取傳統戲曲藝術的優點。戲曲與歌唱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戲曲演唱源自最開始的歌舞藝術,對歌唱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現當代的歌曲演唱在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也大量地吸收和采用了戲曲的演唱形式,使得歌唱更加豐富飽滿。
綜上所述,戲劇表演藝術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歷程,其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戲劇表演藝術要充分運用舞臺表演的技巧,演員通過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表現形式以及優美的唱腔贏取觀眾的掌聲,并在戲劇表演過程中融合自己的情感,將劇目所刻畫的人物體現觀眾的共鳴。最后通過戲劇的創新為舞臺表演藝術注入長久的活力,為新時期的戲劇表演藝術融入時代的氣息。
【參考文獻】
[1]林宏偉,駱麗曼.比較戲曲與歌劇和歌唱藝術的關系[J].劇作家,2015(02):80-81.
[2]王曉光.論歌唱的舞臺表演[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寧馨銳.對歌唱中形體語言內容的探究[D].吉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