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激揚



摘要:項目學習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獲得的不僅是學科知識,還有科學方法及合作交流能力。通過網絡平臺將線下與線上活動整合,課程是一種動態生成過程,學生成為主要構建者。
關鍵詞:項目學習;問題解決;校本課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2-0027-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08
校本課程的開發具有多種實踐模式,我校化學教研組開設了“基于項目的化學活動”課程,屬于一種整合模式,將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情景關聯起來,引導學生去判斷和解決問題。“基于項目的學習”中的“項目”是管理學科中的“項目”在教學領域的延伸、發展和具體運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 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圍繞項目課題由學生來設計和實施活動;它也強調小組合作,組員之間和小組之間都需要交流和協作;它同時強調真實情景,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性問題進行探究。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項目是需要一定周期,學生課外的活動亟需一個交流互動的環境,教師也需要及時提供支持,因此我們利用網絡平臺來構建課程。
一、O2O 的項目學習模式
項目學習過程可分為選定項目、制訂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等六個步驟。一個項目的學習周期短則幾周,長的需要幾個月,小組活動需要在課外開展,組員之間合作,小組之間的協作以及作品評價,教師的介入指導,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題。
利用網絡平臺建立一種線上到線下的混合學習方式,借用O2O 這一概念,是將互聯網思維運用于項目學習中,O2O 全稱Online To Offline,原意是指線上線下電子商務。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從網絡資源的搜索開始,圍繞主題制作資源包上傳到平臺上成為線上分享課程,各個項目組都在平臺上擁有一個空間,上傳項目計劃、項目資源、小組作品至網絡平臺,學生不僅能夠在網上分享資源,還能在討論版中及時互動。線上召集、線下活動,小組成員在課外開展調查、參觀活動。教師能夠很方便看到各個項目組的動態,發布話題、答疑解惑,進入管理頁面調整各小組上傳的內容。
二、怎樣利用真實的問題啟動項目?
探究現實世界中有意義的問題, 課程標準中提出要讓學生親歷豐富的探究活動。項目中任務應該是源于真實情境,深層次的學習才會出現。本項目主題源于一則發生在本市的事件: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本市自來水出現異味,在其后兩天里,全市發生了搶購飲用水的風波。自來水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2月7日下午,市政府應急辦發布通告承認:水源水苯酚污染是此次異味的主要原因。所以項目主題確定為“水的探究之旅”。
項目的啟動是從問題開始,驅動性問題能夠組織和推動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開放式提問然后自選子課題,但是全班40位學生各自提出問題,不僅問題散亂、撞車,還帶來了操作的困難,因此需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提煉,問題不僅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而且要有一定思考深度,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三、從基礎課程出發的項目課程設計思路
課程設計時項目主題源于化學課程,而不是全新的開發新領域。 從課程中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再創造,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便于教師提供專業支持,是雙贏的選擇。
在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自然界的水”教學要注重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活動,認識物質及其變化。
課程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硬水與軟水的區別。
(2)了解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因此在項目設計時, 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拓展延伸,學習任務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經具備了了解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在探秘凈水器的項目中,不僅了解家用凈水器的原理,對各品牌的凈水器進行比較,小組同學還動手制作簡易版的凈水器。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 學生獲得的絕不僅僅是技術,而是相關科學原理、調查分析的方法。
4. 在流程的管控下項目小組活動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要能夠對項目進行評估和規劃,首先是項目是否有價值,具有操作性;然后進行規劃,任務分解成系列活動的過程。 項目小組的學生如何能夠分工協作,從實驗探究到課外調查,到資料收集上傳,因此項目實施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夠按照流程有序推進,分工協作。
活動流程:
(1)選定課題,制訂計劃。
(2)前期資料準備,制作分享資源包(上線)。
(3)調查繪制路線圖(圖1),沿岸騎行,尋找污染來源,獲取水樣(圖2)。
(4)調查記錄:
①沿岸觀察,部分河岸有垃圾。
②在水樣2的取水位置旁有農貿市場,河道中有死魚漂浮,在岸壁上有管道排出口,不知道是否污水口?
③水樣4的取水口(聆江橋)附近發現水質好轉,原因待查。
④上游和下游的河道結構不同。
(4) 水樣分析
目測:水樣略渾濁,偏黃色,懸浮物少量
pH 7.1~7.7,沒有測出Fe3+、Ag+
電導率 670~685 μS/cm
(5) 整理資料,咨詢專業人士,撰寫報告。
項目學習是一個綜合性活動過程,教師的角色多重的,作為指導者,不僅是面對面的,還能借助網絡遠程交流學生;選項目題中教師需要總體把控,不僅是課題選優還要減少組間“撞車”;學生構建小組過程中,教師是協調者,要讓班級每個學生都成為項目參與者,都被各個小組吸納為成員;教師不僅是技術支持者,還要做好管理者,培訓組長實施各小組的自主管理。項目評價是持續、過程性的、學生參與的,每個項目組的計劃、資源包、調查記錄及作品都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能夠留言評論,各小組在互動互評中汲取經驗不斷進步。基于項目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置身于真實的情景中,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分享交流,從中不僅學習化學概念,而是從一系列挑戰中獲得創新思維、探究方法以及合作交流、評價反思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Joseph S.Krajcik等,王磊等譯.中小學科學教學—基于項目的方法與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喬治.C.洛比爾著,戴儒光等譯.中學科學活動設計與示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3] 美巴洛克教育研究所著,任偉譯.項目學習教師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