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
[關鍵詞]鏡頭語言;紀錄片;運用
中國的紀錄片可以說是根植于中國五千年的本土文化傳統和富有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的,具有很強的特殊性。縱觀中國紀錄片發展歷程,早期紀錄片側重于表現“新聞記錄電影”形式較為單一,在特定條件下作為政治宣傳的一種工作工具。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有部分紀錄片大膽使用只有在影視作品中才能夠看到的鏡頭語言和相關技術手法,從某種意義上透露出紀錄片也藝術化方向發展。甚至于新形勢下有很多紀錄片走進了影院,且其產生的社會影響力和票房與故事片并未有太大差距,這說明紀錄片商業化市場已經開始被人們所關注。基于此,本文研究鏡頭語言在紀錄片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迫切性。
一、紀錄片中的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就是在特定條件下通過鏡頭去表達我們的意思,通過攝像機拍攝出來的畫面能夠感受到攝影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可以從攝影者拍攝的主題和畫面切換,而這也就是“鏡頭語言”,在影像的世界里和平常講話又有明顯不同,但是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樣的,因此,“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不管是何種鏡頭方式,我們都可以稱其為鏡頭語言。
紀錄片都是充分遵循真實性原則,也就是說紀錄片不能夠用虛構的方法刻意安排事件的發展,在無特殊情況下,通過選取生活片段來展現特殊含義。紀錄片的敘事,可以將情節要素作為重點,也可以將沖突和矛盾作為重點,當然這些都服務于生活本身,可以表述為一種散文化的紀錄片。但是在紀錄片中,鏡頭內容并不是隨意使用,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利用鏡頭達到敘事的目的,也能夠通過鏡頭傳遞創作者的意圖,甚至于通過鏡頭語言表述故事空間中隱含著更深層次的關系,但是這一些都需要遵循實際。例如:故事片不能與“配畫面的小說”一樣,紀錄片也是如此,它并不能夠將側重點放置于結束詞,從而忽略了鏡頭語言的重要性,必須強調通過鏡頭語言向觀眾傳遞出某種信息。而文字說明只是輔助鏡頭語言作用的發揮,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善用鏡頭語言應該是紀錄片的基本功能。面對任意題材,要想讓拍攝出來的紀錄片達到預期效果,就必須準確獨到的利用鏡頭語言,精于運用鏡頭來擴展影像畫面語言的含義直接關系到紀錄片的成敗。
二、鏡頭語言的運用
鏡頭語言呈現多樣化特點,但是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就是劇情發展能夠高層次滿足觀眾需要,通過合理有效的鏡頭組接,將原本聯系不強的片段,鮮明的表現出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要充分考慮到觀眾感受。 鏡頭語言在紀錄片中的表現,要依據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表現方式,因為選擇鏡頭畫面,能夠發揮關鍵性作用,與紀錄片成敗有著直接關系。在實踐中通過移動鏡頭,來實現主觀視覺效果的模擬與再現。再有,紀錄片中觀眾的視點往往與鏡頭中的試點大多一致,恰如其分的使用鏡頭語言,能夠起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有效利用鏡頭切換能夠將觀眾帶入到紀錄片的環境中,移動鏡頭能夠對主觀視覺效果進行模擬再現,體現一定的心理感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縮短了與觀眾之間的心靈距離,使得紀錄片中呈現出來的內容為觀眾認知和接受,引起感情共鳴。再有,鏡頭語言中使用變焦距推鏡頭能夠為觀眾表現出從遠處發現新目標的感覺,能確切地模擬劇中人視線的集中與投向,展現他的發現、觀察和審視的過程;再有鏡頭語言的有效使用能營造出一種抒情效果,將紀錄片要表現的情感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針對不同情況使用不能運動鏡頭能夠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進而形成獨特的鏡頭語言風格,在豐富紀錄片表現內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鏡頭語言不同,自然而然的其表現的情感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鏡頭語言中極大遠景可以表現廣闊地域,而分鏡頭腳本則是處理好鏡頭銜接關系,例如:當對人物進行特寫時,而導演要在下一個鏡頭中表現全景,在大多數情況下其會使用一個空鏡頭進行過渡,這些都是通過分鏡頭腳本完成的。
一部好的紀錄片永遠都是忠實于拍攝現場的,畫面語言就是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通過鏡頭在現場所拍攝到的同步畫和有聲圖像。紀錄片鏡頭語言的運用能夠向觀眾傳遞出紀錄片相關信息,再者,在特定條件下通過鏡頭語言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是紀錄片創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著名學者冷治夫曾經說過:“紀錄片里面的故事并不是單純講述出來的,而是通過鏡頭語言表現出來的。”紀錄片相對于影片拍攝現場來說,前者較為混亂復雜,這就對拍攝人員拍攝技能有較高要求,在遵循實際的基礎之上要求其充分把握鏡頭語言,換一種方式來說就是在各方面都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拍攝人員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抓住現場關鍵情節進行準確、流暢地拍攝,從客觀因素上來說,要求拍攝人員具有抗干擾能力,遭遇特殊情況時能夠冷靜處理,不影響正常拍攝。值得一提的是,抓拍對于記錄事件的原始情況具有積極意義,而這也是紀錄片拍攝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術手段。例如:1991年所拍攝的紀錄片《龍脊》,紀錄片中動靜相輔相成、環境與人物之間相互映襯,觀眾不由自主對拍攝者產生欽佩之情,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敢于同生命做斗爭的農村孩子,給予社會正能量。《龍脊》通過情節的不斷發展,用不同色調來表現每個片段的感情基調,這些鏡頭語言的充分運用為增加紀錄片的真實性創作了條件。
紀錄片的鏡頭語言就是紀錄片的創作者通過攝像機拍攝出來的畫而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紀錄片的成敗需要鏡頭語言來體現。擁有的題材再獨特,倘若不能有效運用鏡頭語言,也不會產生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中鏡頭語言表現形式多樣,但是這些都不能夠脫離主題,要是一部紀錄片都是由大量鏡頭組接起來,也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更不會產生社會影響力,背離了紀錄片創作目的和初衷。
三、結論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我們在藝術世界長廊里面找到了紀錄片這一獨特的影響藝術形式,鏡頭語言運用到紀錄片不僅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影片真實感,還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縱觀影響系統整體,無論在紀錄片中還是在故事片中,觀眾都是影片中的基本構成部分,紀錄片作為一種具備高度精神與文化的藝術樣式,應當將其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為豐富觀眾的精神生活創造條件,當然也實現自身更深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