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澤
(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藥學類專業新生學涯規劃現狀研究與教育對策
高恩澤
(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有效的大學新生學涯規劃關系到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和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本文通過對入學3個月的藥學類專業大一新生學涯規劃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從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完善新生學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藥學類專業;大一新生;學涯規劃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高等教育也逐步邁向大眾化階段。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6.5%,本、專科招生人數從1978年的40.2萬增至661.76萬[1]。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使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及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面臨巨大挑戰。學生在入學之初對自己進行正確定位,并從自身發展需要和社會人才需求角度進行學涯規劃,對于保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有重要作用。
1.1 學涯規劃的概念
學涯規劃即學習生涯規劃,其概念源于職業生涯規劃及相關理論。大學生學涯規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開端,是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的階段性體現,旨在解決“我能干什么—我要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問題[2]。大學生學涯規劃即大學生從自身興趣、愛好出發,依據個人、家庭、社會需要,制訂大學階段學習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案。
1.2 大學生學涯規劃特點
(1)自覺性。個體內在需要和外界環境因素共同驅動大學生制訂學涯規劃,其中個體內在需要是主因。因此,大學生學涯規劃的制訂主要是個體自覺行為,學涯規劃的實施也取決于其自身內驅力的大小。
(2)專業性。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有很大差異,因此,一份合理的學涯規劃必然是根據學生專業特點進行設計的。學涯規劃的專業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確定合適的學涯規劃方向,另一方面要根據專業領域人才要求儲備相關專業知識、技能。
(3)指導性。學涯規劃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端,是大學階段學習的總方向和歸宿。明確的學涯規劃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主動性,還是檢驗大學階段學習效果的標準。
本研究對徐州醫科大學藥學院3個不同專業入學3個月的大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其學涯規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共發放問卷313份,收回307份,其中有效問卷305份,有效回收率99.3%。
2.1 學涯規劃意識淡薄
大一新生雖對“學涯規劃”一詞并不陌生,但對其認識不足。由圖1可知,在制訂學涯規劃的必要性上,30.8%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50.0%的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19.2%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或“說不清”。個人學涯規劃制訂方面,只有3.2%的學生制訂過學涯規劃并付諸行動,35.7%的學生制訂過學涯規劃但沒有堅持(見圖2)。

圖1 新生對學涯規劃的認知狀況

圖2 學涯規劃制訂情況
2.2 學涯規劃執行不到位
對于問卷中“你的學涯規劃包括哪幾方面內容”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學涯規劃只包括學習規劃,僅4.0%的學生其學涯規劃包括德、智、體等素質的全面發展,詳見圖3。當問及學涯規劃的詳盡程度和可操作性時,30.2%的學生表示“有詳細的階段性目標和實施計劃”,28.7%的學生表示“有階段性目標,沒有具體實施計劃”,41.1%的學生表示“有一個粗略目標,沒有具體實施計劃”。說明當前大多數學生既不能科學地進行學涯規劃,也不能將規劃付諸行動。

表3 新生學涯規劃內容
2.3 對所學專業認識不足
問卷設置了“選擇所學專業的首要考慮因素”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選擇所學專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包括個人理想和興趣、專業就業現狀、專業發展潛力、父母或朋友的影響、專業分數線與自己的成績、專業所在學校名氣6個,詳見表1。關于對所學專業就業情況的了解,26.0%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37.0%的學生表示“了解一些”,37.0%的學生表示“不了解”或“無所謂”。說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認識不足,對“為何學”與“學完后做什么”沒有明確認識。

表1 選擇所學專業的首要考慮因素
由表2可知,學生畢業后的不同計劃是影響學涯規劃的重要因素,相對于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出國留學”等的學生,選擇“攻讀研究生”的學生更能自覺進行學涯規劃。值得注意的是,有相當比例的學生雖有學涯規劃,但并未付諸實際行動。此外,學生父母的職業(以主要收入來源職業為準)不僅是影響學生畢業后不同計劃的重要因素(見表3),也是影響學生學涯規劃的重要間接因素。
4.1 專業認識教育
影響大學生專業選擇的因素很多,許多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存有較大的盲目性,因此對入學之初的大學生進行專業認識教育十分必要。可以從學院師資、科研情況、專業特色、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培養方案等方面對新生進行系統的專業認識教育,使其進一步了解本專業,認同本專業,激發學習興趣。

表2 畢業后不同計劃的學生學涯規劃情況(%)

表3 不同父母職業的學生畢業后計劃(%)
此外,還可通過參觀重點實驗室、科研基地等,為新生提供一個直觀認識本專業的平臺,進一步激發新生專業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確定發展方向,自覺進行學涯規劃。
4.2 專業適應教育
大一是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進入高等教育階段的轉折期,因此,學生對于大學教學方法、專業教學安排等需要一定的適應期。為了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學校應針對新生總體情況,設計全面的教育內容。可通過舉行新老生學習經驗交流會、優秀學生事跡報告會等形式,邀請本專業優秀學生向新生介紹學習心得,交流學習經驗,通過實際案例讓新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一個直觀認識。
4.3 職業認識教育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步成為社會問題,學生對所學專業就業方向比較迷茫。因此,對大一新生進行職業認識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對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職業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每一個領域都有杰出人才。職業認識教育不等同于就業指導,它是從宏觀角度向學生介紹本專業對應職業的職業道德、職業定位、職業前景等,讓學生在樹立正確擇業觀的同時對自身有清晰的定位。
4.4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可在入學之初對全體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確定重點關注對象,使“問題新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有效指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使學生掌握心理自我調適的方法,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有效解決理想、現實、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惑。
[1]楊宇軒.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2]沈曉敏.90后新生學涯規劃教育模式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3(11):31-33.
G455
A
1671-1246(2017)03-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