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君
摘 要:在經濟管理工作中,會計工作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不能忽視的主體。而行政事業單位則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將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實行,能夠改進單位預算的手段及方法,還從傳統的核算觀念上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真正做到了核算內容上的改革。本文主要論述會計集中核算應用于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內涵,在會計集中核算實行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分析會計集中核算在實行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從而提出對策建議,為以后會計集中核算工作的實行打下基礎。
關鍵詞:會計;集中核算;行政事業單位;工作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最基層的服務主體,在我國的發展道路上,不能缺失的主體就是行政事業單位,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參考行政事業單位的各種特點,對其進行核算工作的創新,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是非常必要的,這樣能夠進一步規范會計的核算標準,對單位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都能起到加強的作用,還能夠將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運行效益和運行效率提高上來,讓我國的會計工作的思路跟上改革的步伐,讓行政事業單位起到新的帶頭作用。
1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意義
所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通俗來說就是將市縣級中各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主體、事業單位的財務開支審批權限,以及事業單位綜合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權限全都保持不變的基礎上,依據“財政收入為一個賬戶,資金管理為一個渠道,財政支出為一個漏斗”的這項要求,對事業單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一個賬戶、分戶核算和單位報賬這種方式的運作。以事業單位實行會計監督以及行政事業單位集中進行會計核算為一個會計核算中心,依據核算的事業單位進行二級賬戶的建立和分戶核算,讓行政事業單位所有的財政性資金能夠直接進入到國家財政專戶,或者直接繳入到國庫,而行政事業單位所有的支出也都是從財政直接進行支付,同時設立一個專門的會計核算中心,這樣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核算和管理都由會計核算中心來運行操作。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這是一項行政單位改革中最重大最深層的一次改革,這一次的改革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獨立性工作有較高的保證,能夠將會計工作的效率以及會計信息質量都提高上來,還能夠對會計工作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讓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支出上減少違法行為,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提高,從而推進事業單位會計預算工作的改革,向著時代所需求的改革方向發展。
2 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集中核算實行上的問題與原因
2.1 問題所在
第一,事業單位經濟事項內容上存在虛假問題。在會計集中核算實行的管理體制之下,所有的原始票據都要經理逐級部門的審核,再進入到核算中心的財務賬內部。如果單從票據表面來看,已經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有一定的正規性,也達到了國家財務管理的要求;要是從票據深層來看,票據表面所反映出來的經濟事項內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卻是沒有達到有效的監督,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個別的行政事業單位依然存在套取現金,以及票據虛假開出的現象。行政事業單位如果將單位的財務都納入到統一的核算中心,那么賬務憑證管理和資金賬本的管理將會更加規范,能夠有效控制單位賬務出現作假的現象,也會減少違規賬務的出現,但在實行的過程中還是會有漏洞出現,最多出現的就是“賬外賬”。第二,利用單位賬戶套取現金。盡管事業單位在實行會計核算中心上,都是依據國家現金管理的條例嚴格執行,對現金的使用進行控制,在大金額付款的時候都是使用支票簽發。但是,單位中使用支票的直接人、單位的報賬員或者是單位的業務員,只要將支票的用途改變,就可以直接套取現金,最典型的就是借用購物的名義使用發票,而實際上并沒有購物,只是找了關系單位開具了虛假發票,然后再用單位的賬戶將套出來的支票給換成現金。再有就是單位的報賬員在書寫實際收款單位上存在誤差,與支票存根上的收款單位不相符,導致支票的實際用途偏差,資金去向不易查明,事業單位在檢查轉賬結算費用和支付當時的時候容易將其漏掉。當前的核算中心即使對各個事業單位的支出都進行了嚴格控制,可是這種支票結算中仍然會出現支票存根與支票不相符,以及支票套現的問題。第三,單位財產賬實不符問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納入核算中心管理后,財產與賬簿相分離,核算中心只管賬簿不管實物,致使個別單位財產物資增減情況無法掌握,從而導致個別單位固定資產未按程序處置,財產及收益存在流失現象。有些單位私自處理固定資產收入不入賬,有些單位財產虧空嚴重,出現嚴重的有賬無物現象。
2.2 問題的成因
第一,認識上的錯位。會計集中核算一改原來的“單位批單位報”為“單位批中心報”,統管單位的財務支出受到了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第二,設計上的缺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設計上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法律基礎脆弱。②工作模式簡單化。③分賬管理上的單一性。第三,隊伍建設上的弊端。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實行單位批中心報的程序。有些單位的領導認為本單位報賬會計就是到會計核算中心跑跑腿,有無會計資格證、有無財務工作能力無關緊要,導致報賬會計隨意任命,報賬會計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單位會計機構撤消后,有些單位對報賬會計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挫傷了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
3 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對策建議
針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完善對策:
3.1 轉變觀念,營造良好氛圍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是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和監督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消除不正之風。行政事業單位及財政部門、核算中心應加強宣傳,提高各核算單位對這項工作的認識,積極配合會計中心開展工作。各核算單位負責人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認識到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是財政體制改革的趨勢和要求,按照“三個不變”的原則,繼續加強本單位的財務管理,按照會計集中核算辦法抓好本單位的日常管理和結報工作。
3.2 明確會計集中核算的法律地位
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必須明確會計集中核算的法律地位。試點實踐證明,會計集中核算是政務公開下的陽光操作,是對預防腐敗、堵塞漏洞的釜底抽薪,對強化財政管理,規范財政支出行為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抓緊組織相關專家、理論界人士展開調查研究,進行利弊分析,并從理論的高度加以剖析和總結,用創新的財政理論,來統一思想認識,盡快明確其法律地位。
3.3 完善財產管理制度
預算單位領導要克服重錢輕物的思想,安排專人或專門機構負責固定資產的驗收、保管、檢查和維修工作,根據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登記數量卡片,記錄、管理單位的全部固定資產。
3.4 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和機關會計隊伍建設
解決會計集中核算過程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隊伍建設,為完善會計集中核算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要選派財會業務能力強、經濟理論知識水平高、熟悉政策法規的人員,充實到核算中心。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建設,提高報賬會計整體素質,提高集中核算質量。
結束語
總之,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不僅是預算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而且是對傳統方法從觀念到內容的根本改革,必須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利群.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具體策略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4):26-27.
[2]蘇玉梅.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相關思考[J].金融經濟,2013(06):181-183.
[3]張紅梅.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問題與完善[J].北方經濟,2012(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