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軍
摘 要: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供應商管理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業績,這一現象已經受到企業界和理論界的高度重視。本文主要對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進行了相應的概述,并對如何控制供應商管理風險提出了有效措施。目的是幫助制造企業對自身的供應商管理風險的控制進行正確的認識,從而有效提高供應商管理質量,推動制造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有效措施
為有效的幫助制造企業對自身的供應商管理風險的控制進行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供應商管理質量,推動制造企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供應商供應鏈風險的管理控制,完善供應商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企業供應商隊伍的穩定和可靠,促進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筆者將從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分析、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等幾個部分進行闡述。結合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的特點,提出了對制造企業不同類型供應商的定量化分類方法,并指出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策略。
1 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分析
經筆者研究,部分制造型企業在供應商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是由于外部環境限制,我國的制造企業起步晚、發展粗放,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供應商管理理論的理解不夠深入,針對供應商的管理工作還未形成一定制度,各項體系的構建也不夠完善,最終限制了供應商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是制造企業協同意識不足,未能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一貫采取高壓和競爭的態度,且對供應商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共享平臺,無法將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有效整合在一起。綜上,我們發現制造企業在供應商管理工作開展方面的力度明顯不夠,不能對供應商管理風險給予有效防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發展,為企業今后的可持續化發展的道路造成不少障礙。
2 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綜上,筆者對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現狀和風險進行了簡要分析,為了促進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開展,企業必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構建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采用適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加強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等,為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開展給予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構建供應商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制造企業要想控制供應商管理風險的出現,首要任務是構建一個合理的供應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該模型的建立實際上是對供應商管理工作予以規范,提高供應商管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制造企業而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綜合評價模型,還必須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為績效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奠定重要條件。同時,要控制供應商管理風險,做好供應商評價選擇工作是十分關鍵的,供應商選擇的優劣對采購物料的質量和成本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自身產品的質量,據數據統計,產品質量問題中與供應商責任有關的占比達30%,所以說一個好的供應商合作伙伴能在企業生存與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采用適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綜上,通過筆者對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現狀進行的分析,發現供應商管理風險主要來源于供應鏈風險。據此,要想降低供應商供應鏈風險的出現,制造企業必須構建適合于企業自身發展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由于制造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規劃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企業在建立供應鏈管理模式時必須對企業自身特點有著足夠了解。在大多數日資企業里面的做法是,任何一個材料它只選擇一家供應商,跟其建立伙伴關系,幫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協助供應商建立各種運作體系,以便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和生產成本,當供應商的品質有問題的時候,他們會去協助供應商解決問題,而不是拋棄重新選擇另一個供應商。當供應商提供的材料價格沒有競爭力的時候,他們會派相關的人員到其供應商工廠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分析,并協助供應商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只有對企業自身特點充分了解,才能構建相適應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而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他們必須根據企業特點,以增強經濟實力與競爭力為核心,將信息技術應用在企業核心供應鏈當中,建立一個范圍相對較小的資源共享平臺。實際上,核心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不論是對于制造企業本身還是供應商,都具有一定益處。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核心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加強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交互聯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詐等不良行為的發生。
(三)加快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基礎是供應鏈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提,適宜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構建也離不開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因此,如何加快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成為制造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實際上,部分制造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基礎的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些許進展,他們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海爾集團在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選擇mySAP供應鏈管理體系,該體系包括了物料管理、制造計劃、銷售與訂單管理、財務與成本管理等多個信息模塊,該系統實施后,海爾集團逐漸完成了信息同步的建設,極大的提高了供應鏈的反應速度與準確性。海爾集團的成功為其他制造企業也帶來了發展契機,部分制造企業開始復制海爾集團的成功之路,加強信息化建設力度,推進了供應鏈管理基礎建設效率,縮短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筆者提到制造企業可以通過SAP系統來開展供應鏈管理工作,該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建立,也可以協同MES等信息系統共同構建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應用網絡。制造企業要想控制供應鏈管理風險,還要對自身企業準確定位,充分挖掘自身優點,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互動交流。與此同時,制造企業應注意發展自身的企業文化,努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形成品牌效應。
(四)對供應鏈管理體制進行長遠合理的規劃。供應鏈管理風險的控制離不開供應鏈管理體制的建立,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構建一套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體制,并對其進行合理規劃,為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重要基礎。以龍巖卷煙廠為例,該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有效構建了供應鏈管理體制,并對其實施長遠合理規劃,從而達到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目的。供應鏈管理風險的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制造企業上下的共同參與。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對供應鏈風險加強管理,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一種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并依此合理降低采購成本,實現制造企業的長遠發展。此外,制造企業還必須吸納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并實施相關培訓,培養其樹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為供應鏈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3 制造企業的供應商分類管理策略
(一)采用供應商關系組合矩陣圖對供應商進行分類。據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制造企業的供應商分類管理是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國內多數制造企業對供應商基本上還是采取一視同仁的管理方法,即便有的企業認識到供應商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可是在判斷供應商類別時,往往只是依靠定性的判斷和主觀經驗,因而不能清楚地識別出不同類型的供應商,也就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一般可根據供應商的產品對公司影響力大小(包括供應商物料價值的高低和供貨風險的大小),分為戰略供應商、一般供應商、瓶頸供應商、輔助供應商。
(二)對各類別的供應商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據上述對供應商的分類,制造企業可結合自己對供應商的需求實際情況分別給予評分,根據Y軸和X軸的得分在矩陣中可以找到相對應的類型,并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總之,對于制造企業,供應商的管理是保證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本文在分析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也是論述重點。同時,指出供應商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供應商的產品對公司影響力大小確定了制造企業與供應商關系組合矩陣,并把供應商分為四類,通過評分可以定量化的確定制造企業供應商的類型,并簡要說明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莉立.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控制探討[J].現代商業,2012(10):162.
[2] 陳海濤.企業對于供應商的選擇與戰略[J].企業技術開發,2004(7).
[3] 陳曉慧.制造企業采購業務的風險管理及其控制[J].經濟視角(下),2011 (12):63-64.
[4] 倪沈冰,陳俊芳,張莉娜.制造型企業的供應商分類管理研究[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