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點探索電網企業信息化發展新要求,立足生產實踐與管理創新,研究融合信息化提升城市低壓網絡高可靠性管控措施,深化低壓網絡信息化科學控制方式,達到提質增效服務社會的新目標。
[關鍵詞] 現狀分析;信息化構架;信息化管控;提質增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25
[中圖分類號]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048- 02
0 前 言
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工礦企業、商業及居民的用電負荷突飛猛進,供電量屢創新高。同時地方電網公司配網規模不斷擴大,配網網架日新月異,配網運維人員人均管理的站室增長過快,傳統的運維管理模式出現的瓶頸日益顯現。
1 現狀調查分析
1.1 低壓網絡信息化能力不足
為了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降低線損和適應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的現實需要,低壓配供電網在信息化管理及運行方式上需要實施重大變革。
1.2 低壓供電可靠性管理存在“盲區”
供電系統是聯系電源與用戶、向用戶供應與分配電能的重要環節,用戶的供電可靠性管理是電力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供電可靠率不僅與系統結構和運行條件有關,而且與管理水平有關。當供電系統的拓撲結構與運行條件確定后,供電可靠率就與有序高效的管理息息相關。供電系統的可靠性管理水平是整個電力系統在電源建設、電網結構、供電能力、電能質量、方式調度以及運行管理等諸多環節的集中反映,是保證電力系統供電質量、提高電網自身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體現。
1.3 低壓供電可靠性管理有待深入提升
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數據建模和評估是研究提升的核心內容,是供電可靠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礎。通過深入分析用戶供電可靠性信息,科學的、量化的預測和評估,能夠揭示影響用戶電力供應和電能質量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找出配電系統的薄弱環節、有效掌握設備與電網的健康狀況和安全水平、發現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為及時消除設備隱患、保證安全可靠供電、提出改進措施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 低壓網絡信息化管控策略
2.1 科學診斷低壓分層網格結構
對低壓配網可靠性引入管理統計分析以及層次分析法,根據近年來低壓配網停電小區的數據信息進行數據,建立數據模型,分析供電可靠性提高的手段和方法。利用數據模型,首次提出低壓合環運行新方式,并進行模擬分析,形成不同供電方案優劣性的綜合評估模型。
2.2 整合集成電力信息共享資源
充分調研配電一線工作現場,加速信息資源整合,依托電網公司“營、配、調”一體化項目提升成果,高度集成,減少信息孤島,構建配電生產管理系統(PMS)、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調度自動化系統、“95598”客服務系統以及中壓配電自動化等系統的貫通融合體系,實施配網規劃、設計、物資、建設、驗收、運維、保電、搶修、用戶、資料等環節數據對接和數據清理,實現數據的統一性和唯一性特證,方便一線員工、專業管理即時共享、互通信息資源。
3 驗算優化低壓網絡控制方式
3.1 研究模塊化檢測復驗管控方案
針對負荷的三相不對稱、實時數據變化快、中性點接地方式不同和雙側電源合環造成低壓電磁環網等問題,研究低壓網絡三相穩態模型和含多級電磁環網的配電網三相不平衡潮流算法,開發三相潮流、短路電流的統一計算平臺,分析和計算低壓環網的各種問題。
3.2 有效設定低壓網絡重構反饋構架
針對配網設備眾多,負荷變化快的特點,結合遠程自動化操作,研究快速的電網重構技術,優化網絡結構,消除負荷不平衡,降低線損。設備故障時,能夠快速、有效地隔離,防止連鎖故障發生,維護電能質量,保障低壓網絡安全運行。
3.3 信息電算化評估低壓供電可靠性
預測指標與統計指標同步管控,達到供電可靠性目標管理值。
(1)針對配網低壓新型供電網絡,從統計指標與預測指標兩個方面,對新型供電網絡的供電可靠性進行分析與建模。
(2)對于可靠性統計指標,給出統計數據的來源與指標體系,科學、詳細的分析電網歷史數據,準確“量度了過去”的供電可靠性。
(3)對于可靠性預測指標,以歷史數據為基礎,結合科學的供電可靠性評估方法,準確“預測了未來”的電網可靠性。
3.4 共享信息提升工作現場效率效能
依托“營、配、調”一體化項目,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各個系統進行整合,高度集成,減少信息孤島,真正實現“營、配、調”的一體化管理,即將調度自動化系統、“95598”客服務系統、生產管理系統(PMS)、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中壓配電自動化等系統進行整合,將配電網規劃、設計、物資、建設、驗收、運維、保電、搶修、用戶和資料等環節全部納入系統,將各個系統內的數據集中清理,達到信息數據的統一、唯一,并實現完全共享。
3.5 協同調控指揮業務實現垂直指揮
通過層級壓縮、快速聯動,提高配網故障處置效率。利用故障搶修指揮平臺實現故障的準確定位與智能研判、搶修資源的統一調配和作業過程的實時監控。整合內外部搶修資源,根據屬地化、一體化管理要求,按照供電服務承諾響應時間和合理作業半徑,建立搶修第一、第二梯隊,分別承擔快速恢復供電和大型故障搶修工作,推進配網標準化搶修。
3.6 應用搶修服務平臺加速信息互通
優化調度、運檢、營銷業務流程,建立配網搶修指揮平臺。現場配置先進的搶修裝備、單兵工器具等,采用無線通信等先進技術實現搶修任務的智能分配,通過信息、圖文、視頻、語音同步指揮,實施現場搶修工作的在線管理,實現搶修隊伍、裝備和物資的統一調配。
配網搶修由“多端指揮”向“統一指揮”的方式轉變,提高了搶修反應速度與效率,大大縮短了故障修復時間,達到應急搶修“五個一”,即“一個用戶報修、一張服務工單、一支搶修隊伍、一次到達現場、一次完成故障處理”的標準化搶修。
4 成果與推廣
融合信息化提升城市低壓網絡高可靠性管控方式,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行管理和分析總結,在不斷改進完善的基礎上,可以逐步成為電網運營的典型經驗推廣。在增加系統內部運檢績效的同時,更重要的意義是大大縮短了故障搶修、恢復供電的時間,提高了居民百姓的供電可靠性,更好地詮釋優質服務理念。
主要參考文獻
[1]沈飛飛,呂培強.配網狀態巡檢手持智能終端的實踐與探索[J].江蘇電機工程,2012,3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