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摘 要] 高電壓隸屬高危工作電壓,受害人由于高電壓導致電擊傷亡情況,應適用于高危責任歸責準則。全球對高危工作的定義要參考無過錯責任與其內涵統一的歸責準則。當前,我國也將無過錯職責準則當成觸點傷害賠償責任的常規歸責準則,并參考受害人的舉動與觸電事件的因果關聯實施職責的判定。然而,實際操作中,因為法令法典的不統一,致使法院“同案不同罰”的判決情況偶有出現。
[關鍵詞] 供電企業;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11
[中圖分類號] F840.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00- 03
0 前 言
當前,觸電案子是供電企業最為常規的訴訟種類,依照調研情況,我國法院受理的人身傷害賠償案件導致的資金流失有逐年遞增的態勢。透過對觸電事故責任人的過錯舉動與職責的解析,筆者認為在案件類似的狀態下,各地區法院通常傾向于認定供電企業的法律責任,致使賠償資金出現明顯差異。這對電力公司的運營操作與經濟收益的獲得形成了負面效應,并且也引發了供電公司與司法機構的重視。
1 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狀況
1.1 觸電損害賠償職責的主體判定
個體從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人”到風險社會中的“角色人”與“謹慎人”,行為主體的主觀行為與行為能力、進行高危操作時的社會屬性,均是劃定賠償職責的參考因素。由于觸電事件的產生有著不可預估、事態緊急、損傷過大等特征,在司法操作中審判機構與訴訟方、各訴訟利害關系人的明確困難,因此很難達成統一意見。有鑒于此,觸電人身傷害賠償主體的判定,應依照電力設備的工作情況與賠償職責的歸責準則,將責任主體劃分成:運營管控人、傷害方與第三者。此處不再贅述
1.2 觸電人身傷害賠償的職責判定
我國通用的法典對有關高危工作致人傷亡的歸責準則有著明文說明。
1.2.1 無過錯職責判定
電力設備產權人并非在任意環境下,都根據無過錯準則來負全責。首先,受害者的行為有著導致過錯、自發擔負風險與比例過錯等三類情況;其次,損害事故的產生,是由于第三方的過錯致使的。上述兩類狀況是電力設備產權人需要負全責的。當產權人讓電力設備維持正常運轉與管控的態勢,并且沒有安全威脅時,符合法律規定的免責規定,產權人要以受害者的故意舉止與第三方的過錯作為當成辯訴理由,規避擔負安全事件的全責。
1.2.2 過錯責任判定
受害者的故意行為包括:其一,受害者對損傷的產生包含刻意為之的元素,其行為隸屬自殺或自傷的范疇;其二,受害者有意進行違反法律的活動,就是說在電力設備維護區中進行法律禁止的操作。受害者的主觀故意又分成以下幾類:首先,損傷通常是受害者有意為之,行為人不存在錯誤,就是說行為人完全免除責任;其次,損傷結果是因為受害者的重要錯誤行為導致的,則減輕行為方的民事侵權責任;也就是說,受害者的主觀意識狀態的重要過錯,才運用過失相抵的準則;其三,損傷的出現是受害者的常規過錯導致的,那么致害人要擔負全部賠償責任。由此能夠看到,假如受害者的行為有著主觀方面的影響或重要過失等情況,則參考過錯責任準則、受害者與第三方在觸電事件間的關系,認定賠償責任。假如受害者存在普通過錯,就依照過錯責任準則,判定電力操作人擔負賠償職責。能夠看到,無過錯責任是過錯責任的延伸,假如與過錯責任的情況吻合,那么不可以參考無過錯責任準則進行判定。
2 觸電人員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分配
舉證責任,就是證明責任,是一類非常規化的法律責任,其定義是:當事方表述出自身的訴訟需求所參考的客觀事件或駁斥對方訴訟需求所參考的事實作出的反面論述。通常條件下,舉證職責劃定為行為、結果兩大版塊的舉證責任。行為舉證責任是說當事方對自身給出的意見有完整的舉證責任;結果舉證責任是說,當待查證事實的真實度有待證明階段,應由依照法律有舉證責任的當事方擔負舉證不利的法律后果。我國相關法典對高壓觸電損傷賠償案件舉證責任的分配包含下面兩類模式:
2.1 受害者的舉證職責
受害者,通常是原告;通過證據的羅列,明確觸電損傷結果與電力操作行為間的因果聯系。其分成以下幾種情況:
(1)必須證實其人身傷害是因為高壓電導致的。受害者必須出具醫院的診斷書、案件現場的目擊者證詞等,上述內容是明確高壓觸電責任的先決條件。
(2)必須證實受害者確實進行了高壓工作。出具的證詞、資料等能夠明確傷害事件形成的位置、觸電電纜的電壓級別、電力設備的產權歸屬等事項。
(3)應舉證說明損害結果與電力企業行為間的因果關聯,通常要出具醫療機構開具的診斷書等。
2.2 電力設備產權人的舉證責任
電力操控人,通常被判定為被告的訴訟主體。在觸電損傷賠償事件中,依照我國相關法典的闡述,電力操作人就已有的法律免責事項實施舉證,假如可以證實觸電事件的產生是因為受害者有意為之、不可抗力、第三方過錯等因素致使的,能夠赦免或減小電力設備產權人的侵權職責。被告無法單憑其完成了法律規定的免責舉證或缺乏過錯行為來為自己辯解。
但是,當事方間還能夠依照對方給予的證據給出反證,讓另一方的證詞效力減退,假如反證能夠讓對方正在證實的關鍵事項模糊不清,就能夠赦免或減輕對應的賠償責任。假如電力操作人可以證實受害者并未遭到電擊的損傷,那么產權人對受害者的損傷結果不擔負賠償職責;如果電力運營人可以證實導致事件的電力設備不屬于本運營人,則依照受益方承擔責任的準則,赦免電力操作方的責任。
2.3 觸電人身傷害賠償訴訟中,不適合使用舉證責任倒置準則
舉證責任倒置,是所依照舉證職責分配的常規準則,將原來當事方擔負的舉證職責,根據法典要求或特殊情況下,將舉證職責轉嫁到另外的當事方的狀況。在普通的侵權賠償案子中,時常將原告判定為承擔舉證職責的主體,但是由于其社會地位的差異很難獲得詳細的證據,所以法典指出應要求受害者擔負舉證職責,這部分準則適用于醫療糾紛訴訟環節。
一部分專家依照我國法典的說明,指出高危工作致人傷亡的舉證職責中,應由被告擔負舉證職責導致的法律后果。筆者的意見是,因為在觸電侵權訴訟中參考了無過錯準則,法典規定在舉證職責方面僅赦免了觸電受害者就電力企業有著主觀錯誤的舉證職責,然而電力企業主觀過錯的舉證責任并未轉嫁給電力企業,就是說電力企業沒有必要羅列證據證實自己是無責任的。而電力企業對受害者主觀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舉證職責,隸屬抗辯范疇,依照侵權職責抗辯權的特性與效力,應由被告方來擔負舉證的職責。所以,在觸電訴訟的舉證職責認定階段,無法貫徹舉證責任準則的精神。
3 對供電企業人身傷害賠償的法律意見
被當做觸電損傷賠償案件的審判機構,應配合法官監督電力企業的情況、制度,參考最近幾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觸電安全事故,強化法律人員對電力條令規章、電力企業的管控制度的解讀力度,將觸電損傷賠償中有異議的部門通過審判會議記錄等方式將不同的建議整合。如此,規避了由于“同案不同罰”的差別致使司法機關的信譽度與權威性受到挑戰。同時,這也限制了法官對有異議的法規條令在實際操作中使用自由仲裁權的范疇。法律工作人員在觸電案件的審核階段,應在法院系統內部對發規條令達成共識,改善在具體判決階段的“同案不同罰”的現狀。筆者根據觸電損傷賠償事故中的關鍵性疑問,給出下列意見。
3.1 明確觸電損傷賠償責任的主體
明確觸電損傷賠償職責的主體,能夠保證當事雙方合法權益,面對法律規章中條令的總括性與界定難等現狀,致使審判中主體判定有一定困難,筆者的意見是:
(1)電力企業盡管是電力的提供人、電費的收繳人,然而應搞清楚電費受益方與電力服務擁有方間的差別,電力服務的對象才是電力商品的直接受益人,依照“受益方擔負職責”的準則,在觸電賠償事件中,應明確電力設備產權人是職責主體。
(2)電力運營者專業基礎過硬,并負責電力運轉的協調調度,所以在電力設備裝設階段,通常由電力企業獨自完成。由于裝設的設備漏電等導致人身傷害的情況,假如是裝設設施的技術方面的漏洞造成的,那么電力企業不擔負賠償職責,而賠償的責任要歸屬于電力設施產權方。
(3)電力企業盡管根據法律條文的要求,有著一部分行政管控權力,這也通常是因為電力行政管控部門主體的缺位而形成的權力。法官判決電力企業由于“沒有按法律規章踐行管控責任”似乎有著行政干預的嫌疑,而且與民事主體擔負行政職責的法規是不吻合的;并且也并非行政主體主觀行為導致的過錯職責。所以,電力企業有法規規定的行政管控職能,但是不能作為擔負全部賠償職責的主要判據。
3.2 適當使用觸電損傷賠償的歸責準則
判定發電、輸配電、供應電能的全部人員是特定意義下的特別侵權人,應根據無過錯職責擔負高危職責。伴隨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渡,電力設備產權人擔負無過錯職責的適用范疇也逐漸減小,在損傷賠償職責的認定中,過失相抵、外力作用、受害者有意為之的免責情況能夠讓特殊侵權者的賠償職責減輕,讓歸責準則從“無過錯職責”轉變為“過錯職責”,與國家的歸責準則的普通條例相吻合。筆者的意見是,觸電人身傷害賠償歸責隸屬特殊侵權范疇,實際操作中對高壓電觸電事故的無過錯職責判定不能一概而論,應參考受害者的有意行為進行判定;第三方的過錯,依照當事方的舉動與損傷結果間的利害關聯判定法律責任,應把無過錯職責當成過錯職責的延展性準則,就是說在觸電事件的利害關系主體間都不存在過失或有意的情況時,方能夠適用無過錯職責。通俗一點來講,就是觸電人身損傷賠償職責應構建以“過錯職責”為核心、無過錯職責為輔助的責任認定結構,表現出均衡權益、補貼弱勢的法律特征。
4 結 語
綜上所述,筆者對我國人身觸電傷害賠償的法律適用問題的探討,只是適用現行的法典與司法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全方位解析觸電傷害事件的法律適用情況還沒有完全實現。而我國人身觸電傷害賠償職責的判定是牽涉到諸多方面的法律課題,必須對各要素實施健全的法制解析。然而,因為筆者的認知能力與法律層面的解讀能力有限,有關觸電損傷賠償法律適用課題的解析還只停留在表面。筆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讓我國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問題的討論更為具象化、明朗化與準則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樂喜,樊銳,朱紅祥. 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責任主體[J]. 人民司法,2011(18).
[2]黃湘萍.論觸電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系[J]. 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周成泓.觸電人身損害如何賠[J].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6(5).
[4]趙長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啟示[J]. 陜西教育:高教,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