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明
童話主要以兒童為閱讀對象,它塑造的人物大都生動形象、具有強烈個性色彩,故事內容豐富多彩,情節往往千奇百怪、曲折多變,因此,深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童話占了很大的比例。教好童話,充分發揮童話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功能,能有效地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想象、審美等能力。因此,我們要善用教學策略,引領學生進入童話世界,享受童話,放飛童心,在美妙的童話世界的熏陶中增長知識,快樂成長,養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一、聽說策略
引領學生親近童話、享受童話是低年級童話教學的主要目標。“聽故事、講故事”乃是低年級學生親近童話的重要方式。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聚精會神地聽故事,能悄無聲息地引領學生進入童話世界,享受童話的美,培養閱讀童話的興趣。
1. 設疑激趣,猜想童話。
童話故事的藝術魅力在于它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因此在情節“陡轉”處制造懸念,引導學生根據作家的初衷去猜測故事的發展或結局,再揭示原文,感受故事的有趣。如,筆者給一年級學生上《狼大叔的紅燜雞》,課伊始,筆者聲情并茂地描述著:“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紅燜雞。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來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雞。最后,他終于發現了一只母雞。狼大叔躡手躡腳地跟在母雞后面,越靠越近。當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獵物的時候——”講到這里,筆者戛然而止。讓學生猜猜將會發生什么事,結果怎么樣。學生的想象空間、話匣子一下被打開,興致勃勃,暢所欲言。在學生的精彩想象中,筆者出示了童話的結局:狼大叔不僅沒吃到紅燜雞,它還想再去烤一百個小餅干來給這些熱情的雞寶寶吃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故事的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好奇的學生再次帶著疑惑迫不及待地走進童話。
2. 搭建框架,練說童話。
我國傳統的童話匯聚了民族語言的精華,語言簡練、易懂和流暢,便于表達。童話故事大多結構完整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便于講述。記得有一次,筆者給一年級的學生講《逃家小兔》這篇童話故事,先告知故事框架,即開始、發展、高潮、結局,并畫出情節圖。
小兔(變)→小鱒魚→大石頭→ 花 →小鳥→帆船→空中飛人→小男孩
∣?搖?搖?搖 ∣?搖?搖 ?搖∣?搖 ∣?搖 ∣?搖?搖∣?搖?搖?搖?搖∣
兔媽(變)→捕魚人→爬山的人→園丁→樹→風→走鋼索的人→媽媽
緊接著,筆者繪聲繪色地講起故事。配以情節圖畫講述讓兒童“看得見”,易于在腦海里勾畫出一幅幅活生生的圖像。最后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故事,多數學生講得很好。教學實踐證明,搭建童話故事的框架,便于學生記住故事情節,可以有效培養他們創造性復述故事的能力。
3. 多維互動,分享童話。
相對于浩瀚的童話世界,課堂時空總是顯得有限和相對封閉。為了拓展兒童學習童話的時空,滿足兒童表達交流童話的學習心理,還要注重課外指導,開展“多維互動,分享童話”活動。如“親子童話”交流活動,讓父母與孩子相互交流所讀所學的童話;“生生童話”交流活動,讓同學與同學之間相互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童話;“童話擂臺賽”活動,利用班隊會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童話擂臺比賽等等。讓學生的講童話有實踐場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增進了親子間、同學間、師生間的感情。
二、讀演策略
眾所周知,優秀的童話作品,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感知、情感和體驗。通過朗讀,學生能進一步體會童話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情感;而表演,則會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童話,體驗角色心理,感受童話的形象美。
1. 朗讀,品味童話的語言美。
童話語言的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它集簡潔美、節奏美、想象美于一體,可以說妙趣橫生、韻味無窮。朗讀童話,可以領略童話的魅力。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同的文章自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如,二年級上冊《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內容淺顯易懂,主要通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使學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授課時,教師把讀貫穿整個教學之中,讓學生真正走進童話。初讀時,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語句,感受語言的生動優美。細讀時,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外,還有性格的不同:小柳樹得意、驕傲、不懂禮貌;小棗樹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品讀時,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話,邊讀邊想象,使學生感受到童話娓娓道來的語言風格。
2. 表演,感受童話的形象美。
低年級教材中編排的童話大都適合學生表演。在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演”童話,讓學生親身經歷童話的故事情節,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的形象美。比如,二年級下冊《丑小鴨》這篇課文就非常適合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筆者先引導學生設計角色獨白和對白,把“討厭”“欺負”“僵硬”和表現丑小鴨心情的詞語,通過學生自己的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表達出來,教材中原有的抽象的、符號化了的內容,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真切。學生在身臨其境中產生情感體驗的功效,并且從內心深處與作品產生“共鳴”,從而更加理解丑小鴨經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后變為天鵝的激動與興奮。根據童話教材的特點除了表演課本劇,還可以表演啞劇,例如《烏鴉喝水》。總之,角色表演,不僅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還增進了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團結協作精神。
3. 拓展,延伸童話的意蘊美。
教材中的童話畢竟有限,教師要用好課本上的童話,比如,教完《小柳樹和小棗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此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如《駱駝和羊》,讓學生帶著在課堂中的感悟走出課堂,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應定期推薦一些合適的童話,鼓勵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童話,并開展“童話交流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童話,感受更豐富的童話世界。
三、創編策略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開展了童話體寫話訓練,這種想象作文適合兒童心理特征,有著其他習作樣式不可替代的優勢。學生樂于動筆、易于動筆,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1. 仿寫,啟發童心。
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貧乏,語言積累不豐厚,讓他們模仿他人作品,不失為寫話起步階段一種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次寫話課上,筆者選取了貼近兒童生活題材的繪本《小老鼠的漫長一夜》的片段進行童話體寫話訓練。課伊始,筆者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夜很深了,大老鼠早就躺在他的大床上睡著了,小老鼠卻躺在小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忽然,傳來了“啪啪啪”的響聲。小老鼠害怕極了,把頭縮進被窩里。心想:是不是有小偷?他壯了壯膽,鉆出被窩,爬下床,將房門拉開一條縫,悄悄往外看,外面刮著風,一個人也沒有。“大老鼠,大老鼠!”小老鼠著急地喊著,“好像有人在‘啪啪地走路,屋頂上說不定有個小偷呢!”大老鼠慢騰騰地從床上爬起來,拉開窗簾,說:“你看,是樹枝在‘啪啪地敲打窗戶,回去睡吧!”故事講到這里,筆者就引導學生梳理故事的框架:小老鼠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小老鼠怎么做?怎么說?大老鼠又是怎么說的?然后借助故事模子,設計了一個題目:夜很深了,大老鼠早就躺在大床上睡著了。可是,小老鼠卻躺在小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忽然。他聽到?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他想:?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自然界還有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會讓小老鼠想到什么?小老鼠除了擔心、害怕,他可能想到哪些快樂的事?學生思路一打開,個個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在討論交流后再進行個人的獨立創作,學生的作品可謂精彩紛呈。
2. 續寫,延展童心。
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童話續寫能有效幫助學生發揮個性特長,培養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上完二年級《風娃娃》這篇童話,學生個個意猶未盡,此時,筆者就利用教材對童話的情節進行延伸,開展童話體寫話訓練。
師:是啊,看來幫助別人不能光有力氣,還要用正確的方法。同學們,你們的話風娃娃聽到了。于是他又來幫人們做好事了。他會做些什么呢?
生:幫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
師:他具體是怎么做的呢?你能說清楚嗎?
生:他看見蒲公英媽媽給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風吹向蒲公英,蒲公英種子乘著風紛紛出發。
師:就像這個同學一樣,把風娃娃的做法講具體,還可以說說故事的結果。
出示句式:
風娃娃知道幫助別人不能光靠力氣,還要用對方法。他來到?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看到?搖?搖?搖?搖 ?搖?搖,他?搖?搖?搖?搖?搖 ?搖?搖?搖。
大家放飛想象的翅膀,誕生了不少的優秀童話作品。
3. 創編,放飛童心。
每個學生都有著無限創造的潛能。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創編童話的方式,引導他們無拘無束地創編,讓童心乘著想象、創造的翅膀自由飛翔。比如上完二年級《酸的和甜的》一文后,筆者借助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創編童話——狐貍終于吃上葡萄啦!
教師先創設情境:狐貍聽說自己摘不到的葡萄很甜很甜的時候,馬上沖出家門,又來到葡萄架下。剛好小松鼠從這路過,狐貍急忙迎上去,問:“松鼠小弟,你知道猴大哥是怎樣摘到葡萄的嗎?”(師引導生看圖說話)
生:猴子看見架上誘人的葡萄,順著藤爬上去,摘了一大串。
師:狐貍聽了,一拍腦門,高興地說:“對,我得找人幫忙去!”狐貍會找誰幫忙,怎么摘到呢?
通過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出謀獻策,有的說請小鳥,讓他啄一串葡萄下來,有的說請大象,讓大象托起狐貍,讓狐貍自己摘,還有的說請我們聰明的小朋友幫忙摘。學生大膽演繹圖畫的故事情節,原本靜態、無聲、單一的圖畫,立刻鮮活、靈動起來,無數的現實生活場景得以展現。在學生暢談的基礎上,筆者出示句式,鼓勵學生寫下來:狐貍聽了,一拍腦門,高興地說:“對,我得找人幫忙去!”狐貍找來了……
總之,童話教學是語文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充分挖掘童話的教學及育人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金尚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