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重視。每個時期都會舉辦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為目的的研討課、公開課比賽、教師培訓、教師選拔等各項活動。在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縮小城鄉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差距,提高城鄉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學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概況
教育外在形式的均衡包括教育的規模、教育的結構、教育的機會、教育權利的均衡,而教育內在形式的均衡主要是指教育群體、教育區域、教育校際間的平衡,使教育資源能夠合理的、公平的、有效的分配。教育資源包括學校經費投入、學校的校舍建設、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設備等硬性資源,教師隊伍的結構、素質、領導層的管理、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等軟性資源。教育均衡的具體內容是教育內部各要素間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學、課程、評價等方面,具體表現為教學質量的均衡、學生生源的均衡、教育評價的均衡、教育結果的均衡等方面,教育均衡是教育效果與教育質量的均衡。教育均衡是教育發展的動力,它是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目標,是教育發展中優質高效的一種狀態。總而言之,教育均衡的實質是教育機構與教育活動主體在教育公平思想、教育平等原則的保證下,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受到平等的待遇并且確保能實現平等理想的可以實際操作的法律制度與教育政策。城鄉區域既包含城市又包含農村,它是在一個行政單位領導下的地域范圍,城鄉區域范圍比單純的城市區域范圍或單純的農村區域范圍更具有代表性,在城鄉區域,表現了城市與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的懸殊,但也體現了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迫切性,而城鄉區域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有利的條件是城鄉區域歸屬一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不容易出現制度層面的問題和障礙。
二、縮小城鄉區域教學水平差距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是我國傳統的教學科目,它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的精髓。小學語文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我國每年均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組織和舉辦了很多學習與培訓的活動,幫助提高教學的專業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了解。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以教材內容為重點,主要通過教材內容和標準答案對學生進行傳統教學,忽視學生的互動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缺乏對知識的實踐應用。另一方面,城鄉區間的小學語文課堂存在較大的差距,鄉村教師偏向于固守教案、教材教學,城市教師偏向于知識拓展、擴充主題。
三、縮小城鄉區域教學水平差距的方法
1. 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結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縮小城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差距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并且要恰當地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時間,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還應樹立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和地方特色,改變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課堂結構,使閱讀課成為學生的練兵場,保證學生有寬裕的時間進行獨立閱讀與思考,從容地完成練習題,強化自身的閱讀能力和知識。而在課堂的知識反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能將所收獲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增加學生的閱讀自信心。
2.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質
在城鄉區域范圍內舉辦適量的教師教學競賽和專業的教學知識培訓活動,鼓勵各校各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競賽與培訓活動中,并在教學競賽中增加教師間的交流與互動,積累更多的、更好的教學經驗,并運用于教學實踐。同時,鼓勵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備課時不僅局限于教材、教案的知識內容,而是廣覽群書,尋找大量的資料獲取信息,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教師在撰寫教學設計時,不是就教材論教材,而是從指導思想、理論依據、教學背景 、學習內容、學生情況等進行分析并樹立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使小學語文教學更有效率。
3. 增加城鄉區域間的學生互動交流
學生是所有教學活動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接收者,也是教學活動的反饋者,在城鄉區域范圍內,各校區要積極合作,共同舉辦學生語文競賽活動和學生語文知識的交流活動。在競賽活動中建立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城鄉區域范圍內的所有學生參與到競賽活動中,增加學生間語文知識的交流和互動,縮小學習差距。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