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潘殿仁
隨著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在我校大力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論述在“導、思、議、展、評、檢”課堂教學模式六環節中,小組合作學習給英語課堂帶來活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熱烈有效,英語課堂更高效。
一、科學分組,快速導入
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初建學習小組,每組人數以4-6人為宜,還要考慮男女同學的搭配、學生的性格以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習小組組建完成后,需要選擇組長、副組長等。組長既要管理組員;又要組織組員進行課前預習和課上展示。組長學習成績在小組內要處于中上等,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責任心和威信。
通常我會要求學生預習新課,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探究新單詞的發音,讓學生根據一定的發音規律讀出新單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對單詞的讀音印象特別深刻。上課前五分鐘,對幾個小組進行抽查,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引入新課,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思的沉靜,議的熱烈
在思的環節中,學生要認真看書,獨立思考、深入鉆研。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帶著問題獨立思考,主要體現的是個體完成的作業效果,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獨立完成。英語寫作課的該環節特別重要,因為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構思,在25分鐘寫完一篇大約110個單詞的英語作文,所以在寫作專題課進行限時訓練特別重要。
由于以小組為單位,在議環節的課堂,是最活躍的課堂,每個小組成員起立討論,各抒己見。在高三復習語法復習課上,每次都有小組討論,學生從課前預習到課中討論,每位小組成員都積極投入,除了討論難題,還有質疑其他成員的答案分析等。
三、展的自信,評的精彩
展示環節是最能體現小組力量的時刻,每個小組都有成員積極發言,在英語課堂上,學生進行情景演繹,小品表演,英語角等,充分體現英語的交際功能。學生在課堂上口頭激情展示,要求迅速、清晰、規范、大聲。學生展示、交流自學的成果,并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的提煉提升。這是一個生生、師生、組組互動合作的過程。
“評”是最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時刻。各小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學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提出問題并討論。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展現提升,其他組的同學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時受到一定的啟發,課堂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檢的高效,鞏固拓展
“檢”即老師點評拓展總結。這個環節也是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把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使小組成員認識到合作小組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集體目標的實現,以此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在小組評價時,對個人合作學習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等也要給予恰當的評價,這樣可以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更好。
檢的環節在高考英語聽說課堂體現最明顯。既能體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又能發現小組成員存在的問題。2016屆高三,經過三個月的訓練,我所任教班級的英語聽說成績(滿分15分)從8.2提高到高考的11.3分,進步明顯。
五、扎實訓練,遷移運用
“練”的環節,充分體現分工合作。小組各成員先明確練的目的和內容,再確定練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新知識。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個人負責和小組集體負責兩種責任制。在確定學習內容之后,首先進行分工,每個成員先負責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成果,與大家分享信息資源,最后擔任特定的角色。在2016年高考中,我所任教班級的英語平均成績103.9分,比高三第一次模擬提高了16.7分。
在英語教學中,將小組合作學習引進課堂,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了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勵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讓英語課堂更高效。
本文是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構建的研究》(課題編號:1201543497)研究成果。有刪減。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