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芳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工具性學科,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聯系生活來學習語文可以讓小學生感覺更親切,也利于他們鞏固課堂的學習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語文教學生活化,讓學生通過體驗去感受和學習語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8-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69
生活化教學是學習小學語文的一種很好的途徑,教師要啟發學生去觀察并體會生活,從中發現語文知識,總結語文知識,應用語文知識。小學生雖然閱歷不豐富,生活經驗不足,不過相對來說,生活還是他們最為熟悉的,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語文的學習和應用會讓他們心情更加愉悅,大幅降低畏難情緒。下面筆者就如何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小學語文展開一些論述,希望能給廣大同仁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發。
一、制訂生活化的教學和學習方案
生活化的語文學習強調體驗和操作,因此除了常規的課堂學習之外,我們還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教學活動。語文實踐活動在組織管理上與課堂教學有所區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在聽,是在老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中逐步完成知識的接受過程。實踐活動則與學生的生活更加接近,學生更樂于參加,主動性更強,但因為其開放程度比較高,學生的吸引力、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轉移,研究重點易發生偏差,因此認真制訂活動方案是很有必要的。方案明確了每次實踐活動安排的時機、目標和具體的程序以及注意事項,有了這樣的方案,到時候就可以做到按部就班、心中有數了。關于實踐活動的時機問題,主要參考教學大綱的建議,并結合教學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安排。而實踐教學的目標是需要在方案當中進行明確,并落實到紙面上,在活動之前向學生宣講清楚,以使師生明確目標,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毫無重點情況的出現。因此,在活動方案中,為了達到實踐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提前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實踐研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明確問題的答案所在,找到自己的體驗結果。
在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方面,每個環節、步驟也要在方案當中進行詳細的體現,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差異,組建活動小組,引導學生討論研究方法,制定計劃,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需求,又在小組內做到了優勢互補,還使活動過程做到了有條不紊,提高了研究實效。對于活動過程中的一些意外情況等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尤其是一些戶外的實踐活動,更要特別關注安全隱患,注意提前排查。當然,最好是不要去戶外,可以努力創設教室之中的生活化場景,或者借助多媒體技術來開展生活化的情境教學,這都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鼓勵學生多觀察, 多體驗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多引導學生去用心體察生活,從中發現更多的奧妙,尤其是語文學科的一些奧妙。如文學創作就是來源于生活,正是作家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體會才讓他們的筆端有了精彩作品的誕生。我們要啟發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名有心人,不斷去積累創作的素材,把一些思想的火花記錄下來,這些靈感往往稍縱即逝,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捕捉到它們。
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練筆的作業,每天用幾句話記錄自己的日常,如生活事件、心情感悟等,而從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生活多一份留意,更用心地生活。當然,最主要的是促進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
三、拓展生活空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即要讓學生走進現實生活,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同現實生活相聯系。如在學習完《只有一個地球》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上田間地頭去觀察和了解土壤、植被、水污染等情況,然后到附近的村莊找老年人聊聊他們小時候的自然環境,看看如今和過去有什么不同,最后鼓勵學生將這些調查的結果記錄并整理出來,使他們從中發現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意義,從而自覺地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在生活中自覺踐行低碳環保生活。類似的活動可以有很多,但是不要安排得過于頻繁,那樣會耗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每個學期3到4次為宜。例如:學了《鳥的天堂》一課后,可以讓學生做小導游,回去向家長、朋友介紹那兒的美景。又如讓學生課外做一些社會調查、公益宣傳等實踐活動等。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校外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
四、采取科學有效的評價方式
科學的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且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能起到指導作用,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動。教師在評價方面要注意客觀公正,多給予一些正面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思考行為。評價的結果可以用在調查報告上寫評語的方式進行,也可在學生的小練筆當中加以體現。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我們也要促進學生之間的互評,通過互評讓學生之間學會欣賞和分享,進而增強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在生活中有更多的體悟。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這種方式本身也優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我們要立足生活,發現生活,將語文教育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以使其真正發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 楊?;?讓“生活”走進語文課堂——淺談語文生活化教學[J].教師,2011(11): 49-50.
[2] 趙俊.為學生打造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J].語文天地, 2014(21):
24-25.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