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麗 趙朝清 馬凱
摘要:目的 觀察養血通滯散結合皮牽引治療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68例患者確診后予以養血通滯散結合皮牽引,分別治療2~3個療程后隨訪,進行療效評價分析。結果 68例患者采用7d為一個療程,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隨診60d,其中,治愈59例 (86.80%),好轉 4例(6.00%),無效 5例(7.30%),總有效率為93.00% 。結論 養血通滯散結合下肢皮牽引治療單純性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臨床療效確切,適合臨床應用。
關鍵詞:髖關節滑膜炎;養血通滯散;辨證論治;中醫
目前,多數認為髖關節滑膜炎是由關節退變、機械應力刺激、病毒或細菌感染以及內分泌或代謝紊亂等多種原因導致的髖關節滑膜非特異性炎癥改變,雖然國內外對本病發病機制及病理解剖方面研究較多,但尚無明確結論。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多為一過性急性滑膜炎,常由于過度運動后引起,男女均可發病,女性多見,若治療失當,可能發展為髖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根據中醫典籍對髖關節周圍疼痛疾病的記載并結合其常見病因及臨床癥狀,認為其屬“痹癥”、“歷節鳳”等范疇。我們采用養血通滯散結合皮牽引治療68例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8例患者,男21例;女47例,年齡29~49歲,平均年齡46歲,其中左髖28例,右髖29例,雙髖11例,均訴過度勞累或過量運動等病史。病史最長1.5年,最短7d。所有患者均行DR、MRI、血常規及血沉、CRP等檢查,排除髖關節腫瘤、感染、結核或股骨頭壞死,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滑膜炎等疾病。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患者髖部疼痛,以腹股溝處及大粗隆后側壓痛為多數,局部有酸困感,跛行或活動受限,行走時疼痛加重。被動髖內旋或外旋時疼痛加重,“4”字試驗(+)。常規行髖部X線及MRI檢查。MRI證實髖關節滑膜炎伴關節積夜,部分患者T2像可見股骨頭骨髓水腫等高信號。實驗室檢查,ESR可升高,CRP基本正常。
1.3方法
1.3.1采用下肢牽引帶對患肢進行持續皮牽引,牽引重量約為3~5 kg,因患者體重及耐受程度略作調整,癥狀明顯減輕后改為扶拐 患肢不負重行走,持續功能鍛煉。
1.3.2養血通滯散內服外用,方用牛膝15 g,雞血藤12 g, 丹參15 g,威靈仙15 g,馬鞭草10 g,赤芍15 g,秦艽15 g,烏藥6 g等組成,加水煎服,2次/1 d。外敷則采用上方研磨細粉后麻油調和外敷,2次/d。
1.3.3常規抗炎止痛予以氯諾昔康針8 mg配生理鹽水靜脈點滴。
1.4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無跛行、無行走痛、下蹲正常、“4”字試驗和旋轉屈髖試驗陰性,雙下肢等長,觀察4 w無復發,復查MRI示正常。好轉:疼痛減輕,癥狀體征改善,仍有輕度跛行或反復發作者,MRI示水腫有所減輕,影像學對比有減輕。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MRI影像學表現無緩解或加重。
2結果
68例患者采用7 d為①個療程,最短1個療程,最長3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隨診60 d,2例患者外敷后出現輕度皮膚過敏,停用后皮疹消失,余無不良反應,其中,治愈59例 (86.80%),好轉 4例(6.00%),無效 5例(7.30%),總有效率為93.00% 。
3討論
中醫認為髖關節滑膜炎屬“痹癥”范疇,《本經》述“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圣濟總錄》述“腎脂不長則髓涸,而氣不行,骨內痹,其證寒也”,《素問·長刺節論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骨痹。”現代醫學認為兒童一過性急性滑膜炎多因感染、外傷、抗原抗體反應等引起,而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多由勞損、扭挫傷所致。其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濕濁流注于關節,積液積血,瘀久可化熱,筋肉拘攣,導致關節疼痛、活動不利。
髖關節受病易導致水氣滯留而產生積液,表現為髖部行走不利,日久則致關節滑膜增厚,關節內粘連,軟骨變性剝脫,甚至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目前,現代醫學對髖關節滑膜炎常用治療方法包括:審慎的抗生素使用,可消除體內潛在的殘留感染灶;擴管藥物,可以改善髖關節滑膜的血液循環,加速炎性致痛物質的代謝;超短波,有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強,加速局部炎癥的吸收。近期越來越多采用沖擊波治療,其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觀察。亦有中醫采用理筋手法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疼痛局部,通過揉、捏、拿、推、拍等手法的技巧及作用,可達到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痙、舒筋活絡的目的。研究表明,點穴理筋手法可松解局部痙攣的肌肉,改變動靜力失衡狀況,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炎性因子及致痛物質消散,抑制炎癥反應的發生。
我們認為骨關節疾患與肝腎關系密切。肝主疏泄,關節受外邪或內邪侵襲,血虛而氣血淤滯,筋脈失利,肌肉失養,以致關節活動不利。養血通滯散主要由牛膝、雞血藤、丹參等組成。方用重用牛膝,牛膝歸肝腎二經,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之功效;雞血藤歸肝心腎經,具有活血舒筋、養血調經之功效;馬鞭草歸肝脾二經,《本草經義補遺》:“治金創,行血活血”,《生草藥性備要》:“活血通經,能去膿毒”“理跌打”。近來藥學研究證實其全草含有特殊的馬鞭草甙、蒿黃素、熊果酸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明顯的抗炎止痛作用,老中醫韋耀力等[1]認為馬鞭草善治下焦濕熱。方中丹參活血化瘀,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秦艽疏風活絡、清虛熱,赤芍瀉火涼血、化瘀活血,烏藥溫經散寒止痛。諸藥配方共奏活血通絡、利濕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上述諸藥多有調節免疫,抑制病變周圍組織炎性細胞的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抗炎、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改變滑膜組織病理形態等藥理作用[2-3]。同時,我們常規采用氯諾昔康加強抗炎止痛,加速局部炎癥吸收的同時可有效緩解髖關節及周圍肌肉的疼痛。
本組患者經治療觀察,總有效率93.00%,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值得進一步總結經驗并深入研究。中藥熏洗是中醫藥外治的特色療法之一,能夠溫通關節,通暢受阻之氣血、疏通阻滯之腠理,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水腫消除及炎性物質吸收,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現代醫學認為,中藥熏洗可以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纖維結締組織的張力,松解肌肉,緩解痙攣,同時改善局部微循環[5]。
無效患者5例考慮合并未能明晰診斷的輕度軟骨損傷,或者髖關節撞擊癥、圓韌帶或盂唇撕裂性損傷等可能,進一步診斷可能需核磁共振造影增強或髖關節鏡檢查及進一步的治療。
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多見于女性患者,以25~50歲多發,容易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滑膜炎,股骨頭壞死早期以及髖部韌帶軟骨損傷所混淆,極易誤診漏診,核磁共振造影及髖關節鏡可進一步明確診斷。治療多以保守治療臨床觀察為主。同時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髖關節鏡治療,關節鏡能夠清楚診斷,充分顯示受損病變的滑膜,關節囊,髖臼盂唇,軟骨以及韌帶情況,微創效果好,療效確切。
總之,通過我們的初步臨床觀察,養血通滯散結合下肢皮牽引治療單純性成人急性髖關節滑膜炎臨床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總結優化。同時,對于成人髖關節疼痛的診斷應當引起重視,注重鑒別,進一步明確病因,進而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韋耀力,胡俊杰.重用馬鞭草治療泌尿系結石124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1):1971-1972.
[2]夏曉娜,翁良波,張寒飛.獨活寄生湯加減結合微波治療髖關節滑膜炎[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6):1167-1168.
[3]楊福彪,朱春亮.中西藥物靜點治療成人髖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20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信息,2011,28(4):85-86.
[4]衛建華.臭氧關節腔注射聯合益腎蜀痹九治療膝關節滑膜炎106 例[J].光明中醫,2012,27(11):2280-2281.
[5]陳思凱,邢金明,張蕾蕾.中藥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療髖關節滑膜炎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 5(5):18-1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