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隨著網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滲透,大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網絡自身的虛擬性、開放性和局限性對大學生的網絡誠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必須通過強化大學生自身道德責任、完善網絡監管和控制體系以及營造文明誠信的網絡氛圍三種教育途徑,才能有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誠信。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范,更對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其誠信狀況會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然而,伴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卻越來越突出,對此我們應當給予重視。
1 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概說
1.1 網絡誠信的內涵
在中國傳統道理理論中,“誠”是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應當以誠為本;而“信”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在一般意義上,“誠”主要指主體真誠的內在道德品質;“信”主要指主體內誠的外化。“誠”與“信”組合起來,就是指誠實無欺,講求信用。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網絡誠信則是現實生活中的誠信在網絡中的延伸和反映,是網絡行為主體在互聯網中應遵循的誠信道德規范和應遵守的相關法律法規。網絡誠信的本質是一種從道德上規范網絡主體之間利益交往的現實機制。
1.2 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的內涵
網絡誠信教育是指人們通過現實的手段對網絡主體施加的行為進行積極地引導,使其在繁雜的互聯網環境中形成文明誠信的思想品質,并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是特指對大學生進行的網絡誠信教育。大學生網絡教育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健康的成長,還關系到互聯網社會的秩序穩定,更關系到現實社會的經濟發展。
2 網絡對大學生誠信的影響
2.1 網絡的虛擬性促進誠信缺失行為的發生
在網絡社交中,人們不必再以真實的面孔、姓名、年齡、甚至性別來進行交流,只需要通過簡單的幾步操作,便可注冊一個賬號去交友。而這,卻給人們在認知上帶來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在虛擬的網絡中,人們往往會使用虛擬的身份,做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從未想過也不敢去做的事情,但卻不必擔心對真實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帶來任何負面影響。可見,網絡自身的虛擬性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行為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2.2 網絡的開放性促進消極頹廢信息的傳播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與其自身的開放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互聯網中,不同地域的信息可以高速地進行交流,這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和見解。但與此同時,一些涉及黃賭毒的不良信息也夾雜其中,對于價值取向不夠堅定、辨別能力不夠完善的大學生而言,這些不健康的信息會侵蝕他們的道德、左右他們的三觀,甚至導致一些大學生主動傳播。可見,網絡自身的開放性為消極頹廢信息的傳播拓寬了空間。
2.3 網絡的局限性促進違法犯罪行為的實施
互聯網雖然在高速發展,但其自身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監管體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網絡上不健康、偽科學的信息不斷傳播,而處于這些信息背后的陷阱往往屬于違法犯罪范疇。但是,網絡上目前鮮見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更談不上立竿見影的預防機制和懲罰措施,這就導致犯罪分子在欺詐等違法行為之后卻受不到法律的制裁,無形之中更是助長其繼續犯罪的念頭。可見,網絡自身的局限性對違法犯罪的實施提供了機會。
3 加強大學生網絡誠信的教育途徑
3.1 強化大學生自身道德責任
在互聯網世界,道德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被極大地削弱,所以重拾現實生活中自身的品德修養是加強大學生網絡誠信的第一步。其次,違法犯罪行為在互聯中泛濫不休,大學生尚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雖然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但依然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而網絡文化中的消極因素會擾亂其邏輯思維繼而影響其道德判斷,使其最終迷失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之中,所以,不斷強化大學生的自信,不斷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這是防止網絡誠信缺失的基本要求。可見,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監管體制缺位、以及網絡道德靠自覺的前提下,大學生應主動樹立起主人翁意識,盡快喚醒自身思想品德、并積極強化自身網絡道德。
3.2 完善網絡監管和控制體系
人們道德的自覺和自律是通過外在制約和他律轉換而來的,同樣的,在變幻莫測、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之中,若要提高人們思想道德水平、強化大學生網絡誠信,盡快完善網絡的監管控制體系便顯得至關重要。由于現今網絡技術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對網絡主體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督,但是僅僅依靠人們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要消除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必須構筑堅固的網絡防火墻,必須運用靠科技手段來監督網絡信息和網絡行為,同時,完善法律對網絡行為的規范作用,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通過法律的約束力、震懾力來有效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實施,這對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增強其倫理道德觀念、規范其網絡行為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3.3 營造文明誠信的網絡氛圍
誠實守信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志。在互聯網中,大眾傳媒作為信息社會中影響大學生思想道德最重要的媒介,應當主動擔負起維護網絡文明的責任,不僅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選擇、獲取和處理網絡信息,還要對不健康的網站進行處罰,更要對舉報不健康網站的舉報人進行獎勵。在學校中,校方應積極將網絡道德融入校園文化之中,建立校園官方的新媒體,傳播積極向上的信息,這樣不僅可以宣傳和倡導主流意識形態,搶占網絡輿論陣地的制高點,還能夠對大學生獲取的網絡信息先一步進行篩選,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大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網絡道德規范,營造文明誠信的網絡氛圍。
結語:誠實守信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要求,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誠信的腳步不能放慢。我們應當重視大學生網絡誠信缺失的問題,并加強道德教育,凈化網絡環境,最終實現提高大學生網絡誠信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祝婧媛,杜超.當代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實踐路徑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05:96+97+98+99.
[2]李婷婷.新淺述高職院校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2016,05:79+80+81.
[3]吳波.當代大學生網絡誠信教育實踐路徑探究[J].南方論刊,2016,10:84+85.
作者單位
1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河北石家莊市050091
2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石家莊市 0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