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教育改革不斷發展的今天,有許多教學課程具有集體性,充分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至關重要,通過合作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人際交流、思想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中學;體育教學;作用
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課程的重點已隨新課程改的施行而轉變。舊的學習觀念中,只要學生的競技水平高、運動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從而出現了一些比賽成績優秀卻不能把體育的基本技能運用到以后的工作實踐中。而在新課程改革中,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技術、技能, 能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從而輕松愉快的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1 合作學習作用的剖析
1.1 實行合作學習的原因
中學生普遍的學習方式和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與途徑都比較單一,不交流學習經驗、練習方法和交流學習心得,合作這一觀念在他們的思想中不存在。大多數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聽著老師的講解、看著老師的師范自己做模仿練習,課余時間進行交流時也只是拉拉家常,聊聊興趣愛好,把話題談到運動技能學習上的幾乎沒有。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由獨立學習走向合作學習模式,即培養了生生之間的交流,激發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實施合作學習是搞好中學體育教學這門學科的一種重要手段。
1.2 合作學習方法作用
在中學階段,中學生的好奇心、對新知識的探究、競爭心理以及自尊心都是人生中極活躍的時代,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作為一個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調節作用,按照具體的情況把班級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一般5-7人最適合),做到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優勢,合理的調整組員,讓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充分吸收能力強的同學在這一過程中運動成績提高了就會刺激其他同學努力學習,相互探討從而尋求到最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同時中學時期也是自尊心很強的時期,若兩個同學本來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上差異,但是一位同學運動成績提高了就會刺激另外一位同學努力學習,這種進步相互之間的促進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提升主要來自小組組員間的交流學習經驗,并總結探究積極思考得到的成果,這就逐漸的刺激學生的交流,進而促進合作效益。合作中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合作的技能。在合作學習中,同學們需要自己自動的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把知識系統化、簡單化。例如:在分析田徑接力跑中的兩種接力方式(上挑式和下壓式)的差異和易犯錯誤時,教師可讓學生自行練習,按照原先的的分組劃分為兩大組,兩個大組中各抽一小組進行搭配,一個小組做“上挑式”練習,一個小組做“下壓式”練習,兩個小組的練習同步進行,最后總結得出結論。在這次自主練習中,學生之間的思考和自主交流,親身體驗,相互促進,讓他們很好的掌握了傳接棒的基本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調節作用,分組時要合理,有意的選取一些運動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做發言,談談本節課的體會,這一部分學生就會感覺到老師的關心,逐漸自我思考,形成責任心。
2 合作學習分組方式
2.1 利用學生的感情分配組員
在分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前提工作,調查了解班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動成績、愛好等一系列有關分組條件再進行分組是實現合作學習成敗的前提。
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總是會認為自己散漫慣了,根本就不適合合作學習,喜歡單干。運動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對合作小組工作不配合甚至我行我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應該考慮到這些情況而進行合理的調配。例如:有一個差生,在學習中不配合組員的工作,然而在班上他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而他的朋友學習運動成績相當的不錯,而且很配合組員間的工作,教師就應該進行組員間的調配,讓這兩個同學調配到一個合作小組,開始的時候只是他們兩個之間的交流,逐漸的在組員間進行交流甚至發展到能和其他小組進行溝通,這樣不但培養了該同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們的友誼。
所以在分配組員的時候教師要積極了解班上學生情況,利用學生之間的感情關系進行合理的分組,讓感情好,交流多的學生盡量分在一組,這樣有利于他們的交流。
2.2 利用學生較強的自尊心和競爭心理分配組員
在中學階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自尊心極強的個體,也是一個個競爭心理比較強烈的個體。教師就應該利用同學們的這些心理,把成績相差不大的學生分為幾個等級,保證在各個小組中都有不同等級的學生存在
3 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合學生作學習的能力。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在合作中學會信任、交流、了解,學會分工、合作,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例如在籃球的教學中,將學生按三人一組的方式分組,在實戰練習時,形成三打三的局勢。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小組間自己討論,如何分配組員、如何密切配合等才能進攻成功。學生在討倫需要討論到的問題有,切入隊員要根據情況掌握切入時機,以最快速度擺脫對方隊員切入籃下,接同隊隊員的傳球。具體分工是,A在中線附近持球,做投籃的假動作后,將球傳給右側的B,左側的C看到B接到球后,迅速擺脫對手切入籃下接B的傳球。接下來就進行實戰練習。最后在實戰練習中找出自己小組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練習中加以注意。
學生自己討論,并且運用于實踐,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戰術探究能力及興趣。同時也增加了體育學習的趣味,更把學生的依賴性和惰性降到了最低點。合作中得到的成功和喜悅也是其他學習方法無法替代的,就更進一步促進了合作效益。
4 選題恰當,教師正面評價,重視小組互動。
4.1 選題恰當
在一些任務中學生配合度并不明顯,教師在選擇任務時要考慮到能夠促進小組成員間的相互配合。如果我們給學生一個題目:觀察魚躍前滾翻所經過身體部位的順序,剛開始討論的時候學生還能相互合作討論,但是到做動作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人示范其他同學觀看,合作練習就會變成單人練習。所以教師再給題目的時候一定要給出合理的選題,不但要讓組員配合密切,還要能促進小組間的交流。案例:五人繞八字傳球,球在五人之間相互傳遞最后行進間上籃,這需要五人密切配合同時跑動,誰傳球、誰投籃、誰搶籃板分工明確。
4.2 就過程與結論進行正面評價
教師在評價時,不能只看結果就給出評價,這樣不但會打擊學生的合作興趣甚至還有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帶來壓力。有的同學也許結果不理想但是在練習過程中卻認真仔細的練習,這時教師就應該正面的給出評價,否則就很難在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中學生都喜歡老師指出成功的地方后再加以糾正錯誤的毛病出在哪里,我們要對學生動作練習過程中成功的地方給予肯定,不對的加以糾正錯誤,這樣的評價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若我們就一個練習結果就大肆加以批評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合作的信心,甚至可能失去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案例:一節隊列課中,很多小組走得很整齊,且口令清晰正確,只有一個小組把口令喊錯,導致小組練習失敗,教師就一口否定,沒有就過程給學生指出值得表揚的地方,從那以后這一組的學生做練習時總是表現的很膽怯,缺乏積極性。所以在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出正面評價,指出值得學習的地方糾正需要改正的缺點。
4.3 重視小組互動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占主體的位置,講究的就是學生間的互動,組與組之間的互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成功和創新意識,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發展、創造、探究解決問題。使合作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5 結語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與深化,合作學習已成為中學體育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也是廣大中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正在廣泛使用的教 學模式之一。但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還是很艱巨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以求更加完善,從而實現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合作中逐漸的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候吉林.談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體育教學,2003(03).
[2]陳小慧.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06).
[3]章川.創設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10).
[4]王艷榮.中小學體育教師互動的基本類型和方式[J].體育學刊,2003(06).
作者簡介
白雪(1965-),男,貴州省遵義縣人。大學本科學歷。現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
作者單位
1.遵義師范學院 貴州省遵義市 563006
2.貴州省威寧縣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省威寧縣 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