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
【摘 要】受到多方面客觀條件的影響,我國農村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農村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和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農村教師;專業素養;有效途徑;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改革至關重要。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與農村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
一、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現有途徑的相關問題淺析
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途徑多種多樣,但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不足之處。農村教師教學觀念相對陳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化、機械化,學生對基礎課程學習缺乏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鑒于農村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從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途徑為切入點剖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首先,思想觀念層面。農村教師對提高自身的職業認知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學技能水平不夠重視,相對忽略接受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教學發展、革新的重要性;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重視,沒有有效滲透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切實的課堂學習感受和體驗為本的教學理念;其次,教學實踐層面。農村教師接受的進修教育,多為灌輸式“學校型教育模式”,往往表現為教師積極性不夠高,學習培訓過程中難以將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思想與自身的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也相對欠缺,導致農村教師進修學習的實效性降低。
二、中小學農村教師專業素養有效提升實踐策略分析
(一)更新農村教育教學理念,致力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村義務教育教學尤為重視,對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致力于滿足全省農村教師的高層次繼續教育,相關的教育管理部門應該做出一定的傾向性幫助和扶持。為農村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進修資源,為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積極創造有利的條件,為教師教學智慧的充分展現和發揮搭建平臺。對于教育管理部門而言,不但應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有效落實,而且應通過多種渠道與一些高等教育院校,如師范類院校保持合作關系。通過進一步地進修和培訓,讓農村教師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養分,學習和掌握創新形式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師有效提高實踐水平的同時注重教師的職業精神培養,助力于提高教師從事農村教育教學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二)定期開展內部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培養良好競爭意識
大量的調查數據表明,年輕的農村教師教學思維活躍,教學形式多樣化,但在實質性內容的教授方面與經驗豐富的教師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一些年長的教師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發和創設方面較為欠缺,對多媒體教學理念的實踐價值和意義不夠重視,習慣性地沿用一些傳統、單一的靜態教學模式。
鑒于農村教學的現狀問題分析,在農村中小學內部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進修學校的相關管理者,也可以幫助農村教師舉辦一些中小學課題講座,或聘請相關的教育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如開展“關于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重要性講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學理念有效實踐研討會”,“拓展教師學習視野。落實終身學習理念講座”等等。學校內部教研活動的開展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通過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的教研意識,立足本校主客觀實際情況,促進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與剖析,進而形成良好的教師競爭學習氛圍。
(三)強化教師終身學習觀念,注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發
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發對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與城市教育相比,農村教師的進修學習資源相對匱乏,教師接觸和學習新教育理念的機會和途徑相對局限。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從課內學習和課外提升兩方面淺析:其一,盡快完善農村的校內教育基礎建設,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為教師的進修學習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培養農村教師自主學習和自我完善的意識,切實遵循終身學習原則,為多維度、多層次、多角度教學模式的開發和探究奠定知識基礎;其二,農村教師的數量有限,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較重,學校領導及相關管理層應加大力度招聘教師,合理化安排教師的教學任務與教研需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保障教師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研討和進一步的學習提高。
(四)落實教師評價考核機制,重視教師專業知識標準制定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體系嚴格要求和施行《教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教師的入職進行著全面、系統、有計劃的前期培訓。農村教育也應堅決貫徹和落實教師專業知識標準制定,
從規章制度層面強化農村教師的綜合素養。針對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考核和評價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有著激勵、指導、調節的重要作用。合理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重視教師現階段專業素養的評價,重視教師日常教學實踐水平的考核;其二,將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評價的一項重要標準進行信息反饋。
三、結語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農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匠”,更應是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開發者和實踐者。農村教師肩負農村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任,應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華.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個體困境與自主發展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07)
[2]管錫基,彭慧,張麗.中小學教師專業培訓特征與需求調查報告[J].當代教育科學,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