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丕瓊
【摘 要】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為有用的人,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培養;激發;良好;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后乃至將來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習慣培養的方法
(一)教師以身作則。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于老師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從模仿中學習。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里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嚴格約束,規范訓練。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范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和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
(三)因人制宜,耐心引導。
規則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實際,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盡快形成良好習慣。習慣的養成具有一致性的特點,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習慣的成因有哪些是屬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師要認真分析,并幫助家長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
二、習慣培養的內容
(一)行為訓練。
1.課堂常規的訓練。如要求學生課前認真做好上課準備,學習用品要整齊擺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洪亮。該動的時候可以自由行動,該說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該靜的時候就必須安靜等。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留意這些細節,如上課時就要檢查學生帶學具的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提醒,并轉告家長督促孩子按照課表整理書包,每天帶齊學具。
2.讀書習慣的訓練。語文課要求學生會讀課文,數學課我們也要教會學生讀懂數學語言。由于小學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以盡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閱讀的軌道,必須要讓學生在審題時做到手不離書,眼不離書,并與書本保持一尺距離。有的捧書讀時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們應該及時提醒學生。
3.注意力的訓練。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針對這些特點,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好習慣。首先,教師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性。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于特別認真積極的小朋友要及時鼓勵,建立個人“紅星”榜,開展“比比紅星誰最多”等活動。
(二)習慣培養。
1.培養認真作業的習慣。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不僅是教育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掌握能力的關鍵措施,對學生人格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義。低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作為教師更應該注意對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培養。首先,要訓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時刻關注、提醒,形成習慣。其次,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這時要充分發揮教師范寫的作用。最后,還要注重作業的評價,采用激勵機制。比如采用“畫☆法”,五顆星是最好,反之就逐漸減少。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低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可有意識地提醒與評價,讓學生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3.培養認真思考和語言表達的習慣。從一年級起就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好習慣,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乃至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先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思考,或以小組的形式合作討論,然后交流時讓每一位同學都說說自己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表達要完整,讓別人能聽明白。允許學生保留有不同的意見。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相互交流、補充、評價。在一次次的培養中,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表達自己想法的好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4.培養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教師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
三、習慣培養應遵循的原則
在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身作則。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做學生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一旦發現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后,切忌不能忽視,一定要及時給予教育、指導,避免以后的再次發生。
3.不要有例外。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養成的好習慣。
4.發揮兒童的自主性。“做”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做的,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我們切不可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適時指導,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條件。不斷地做,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
6.統一行動,協調配合,共同教育。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必須與各科任課教師密切聯系,經常溝通,了解每個學生在其他學科課上的表現。并及時與家長交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班主任的常規教育與各科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相結合。
總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
【參考文獻】
[1]王英杰.《比較教育》,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2]何艷茹.《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