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營業部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摘要】現階段常見的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風險逐漸增強,由于社會經濟環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銀行業務內容和業務范圍逐漸擴大。本文針對商業隱含會計業務操作風險問題提出幾點可行性對策分析,從會計業務操作流程中防范風險的發生,著眼于優化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會計業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建立高效預警機制,形成內外聯動協調運行的會計業務操作風險防范體系。有利于加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的安全性。旨在提高業務操作水平,降低操作風險。
【關鍵詞】商業銀行 會計業務 防范對策
金融環境的發展離不開商業銀行的運行和有效運行,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風險種類繁多,體現在業務工作流程的方方面面。會計業務內容也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擴大,會計業務操作風險呈現多樣化趨勢,加強風險意識,有效保障業務風險操作是商業銀行提高安全性保障的必然選擇。
一、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風險種類
在制定操作風險管理體系過程中可依照國內外優秀案例,在金融界積累成功管理經驗,形成規范性、科學性的管理體系。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業務操作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業務體系中,所以會計業務操作的風險體現在會計核算、結算和出納業務帶來的風險。首先,會計核算風險體現在會計工作人員工作過程中馬虎,缺少細節性的工作內容,專業基礎薄弱等。銀行信息體系的缺陷問題會導致會計核算信息缺少真實性。在出現信息核實過程中信息失真,將會導致商業銀行利息收入膨脹,引發一系列問題。核算中違背會計業務真實性原則,導致的會計核算信息披露將會使銀行損失擴大。其次,會計業務風險操作也體現在商業銀行的會計進行工作結算的過程中,結算中出現重大工作失誤,將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決策,給銀行帶來巨大損失。當存款人用個人或單位賬戶進行結算時,會計業務操作風險體現在對開戶身份核實風險、客戶身份核實風險,異地轉賬風險,大額度資金轉賬風險等。任何一種風險都會給銀行帶來經營上的算是,對于賬單結算風險易產生銀行內部的風險損失。最后,會計業務操作也體現在出納業務風險操作過程中,銀行是資金、支票或者貸款付款業務頻繁發生的公共場所,會計工作人員每天的接單數量,接觸的金額數很多,容易在工作中發生工作失誤,也是會計業務風險的表現形式之一。
二、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管理的常見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管理存在風險主要表現與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疏漏問題。一方面,會計業務操作管理體現在業務操作的各方面,現有的銀行行業發展要求不適應金融生態環境,表現出金融信用度較低,尤其互聯網金融發展和網絡管理制度不完善,讓社會產生信用危機。也就是說,我國國內商業銀行管理體制不健全,社會法律體系不完善,社會誠信缺失,與現有的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協調,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行業與社會發展矛盾突出,缺少正規性的約束條件。在一個缺少管理和制約的環境下,利用信用維系的行業體系將會導致社會整體信用度遞減,行業發展不景氣。
管理體系的缺失必然導致違規案件的發生,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的引導下,管理模式的缺失將產生嚴重后果。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體系仍然不完善,在金融行業發展中,金融機構將引來的社會資金聚集,社會財富資源涌入,如果沒有完善的金融管理體系引導,將會導致嚴重問題。另一方面,金融體系內外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滯后使國家經濟轉型期的金融行業管理問題頻發。公司內部監督機制落后,內外監督管理體系不能協調合作,突出表現出工作監督內容不能有效能有效落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主動權。
三、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操作風險與防范的策略
(一)優化操作風險管理體系
操作風險構成主要指會計工作人員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工作人員的信用風險是業務人員的主觀因素,主要體現在會計業務工作能動性上,是主觀觀念和道德品質的風險。所以在選用人才時不僅包括對人才業務能力的考核,還包括對金融業務工作對個人的特殊性要求。操作風險是業務人員在工作中產生的客觀因素,在滿足商業銀行運轉需求的同時,優化銀行資源配置,完善職業道德規范,完善業務操作管理的風險體系建設。
一個完善的金融管理機制是保證銀行安全運行的關鍵。所以商業銀行應了解自身發展現狀,找出管理問題,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應對市場競爭環境的大背景下,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包括對員工的管理規范,對操作流程的管理,細化規章制度,提高會計業務操作工作效率,對現有會計業務操作流程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從來源上制止銀行損失的產生。銀行的管理體系包括對業務人員的管理、對資金來源的管理和監控、對核算和結算業務的管理、對銀行內部信息的管理和維護。在處理內部財務信息過程中,全程監督,制定防御風險的規章制度和應急策略。加強基礎的管理體系建設,有利于加強銀行業務管理水平,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提高銀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銀行運轉,提升企業文化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提高會計業務人員的管理能力
提高會計業務人員的管理能力就是對會計業務人員工作流程的管理,強化金融業務管理的責任制度建設。商業銀行業務種類繁多,業務內容復雜,明確工作內容,科學分配工作內容,合理化設置崗位是管理人才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對特殊的崗位予以重視,設立崗位與會計、業務內容的統一。各崗位人員工作內容實行責任制,合理劃分工作范圍,確定工作業務內容,達到合作效率最大化,責任制度落實的科學化。
提升會計人員業務水平是防范風險的有效前提。完善會計業務人員崗位設立制度,打造高效的員工隊伍。會計業務操作存在風險,對會計人員工作能力要求較高,尤其是對業務水平,業務素質、管理能力要求較高。設立高等會計業務培訓制度,公司注重對人才的選拔和繼續教育,在入職培訓中重視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責任感的培養。第一,在保證有效入職培訓的前提下,加強業務內容的訓練,使新員工熟悉公司工作內容和流程,以免在基礎業務內容中出現差錯。第二,在培訓中注重理論內容的培養,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完成業務內容提高業務水平,在培訓中使員工明確業務操作風險的嚴重性,交代風險管理措施和彌補方案。第三,強化商業銀行會計業務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定期組織普法教育活動,讓員工意識到違反法律的嚴重性,塑造員工的政治面貌和法律精神。
(三)設立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內部監測體系建設
強化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和檢測,通過內部監控保證會計業務工作內容流程減少失誤。完善檢測體系,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內控公司制度,增強工作監督性和科學性,形成良好的內部監督風氣。根據商業銀行的業務內容和業務范圍,建立有行業特色的監控系統。讓監控體系在企業內部發揮最大作用,減少業務操作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內部監測體系設計到每一位員工,從領導到員工都有權利監測,也有義務被監測相關工作內容。在內控優化的基礎上,考慮銀行內部運營因素,完善監控制度,改變傳統的銀行內部管理模式。既要重視業務質量,又要重視管理體系建設。從內在到外延明確銀行會計業務工作重心。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風險情況進行有效分析,細化業務操作過程。從多種角度設計預警機制和預警方法,在風險來臨之前發揮防范作用,風險過程中有效應對,風險過后有效分析,總結工作經驗。將系統完善和有效實施結合起來,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隨著業務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業務服務范圍的擴大,業務操作風險呈現多樣化趨勢,所以預警機制也應及時完善和優化。優化機制體系,逐漸完善機制管理內容,落實在實際業務操作中,確保預警機制的有效性落實。
以上是從會計人員、銀行內外聯動、建立體制機制的角度提出防范業務操作風險的幾點建議,在市場競爭中,金融環境的安全性是保證銀行正常運轉的前提,對于會計業務操作風險的防范經驗還需理論實踐的結合,完善風險防范機制,降低業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劉洋.淺論商業銀行會計運營操作風險[J].財會通訊,2016,(32).
[2]陳秋穎,羅軍.金融一體化、網絡經濟與金融會計風險防范——以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創新為案例[J].西南金融,2016,(07).
[3]姜明辰,張征超.我國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J].中外企業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