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更清+梁守紅
(招遠市建筑安裝有限公司 山東 煙臺 265400)
【摘要】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大,影響因素眾多。施工合同條款內容多,涉及方面廣,牽扯到的施工活動眾多。所以,建設施工合同糾紛的發生是不能避免。建筑施工合同糾紛及對策研究,目的是了解在簽訂合同前,履行合同中,發生的施工合同糾紛類型以及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建筑施工 合同管理 合同糾紛 對策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形勢下,存在各種矛盾和糾紛。建筑行業涉及主體眾多,影響因素眾多,所以糾紛是不可避免的。建筑施工合同主體很廣泛,包括個人、企業、政府,利益糾紛較復雜。因而,為了建設和諧社會,制定切實可行的建筑施工合同糾紛解決對策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建筑施工合同糾紛的類型分析
(一)施工合同糾紛的類型
(1)“黑白合同”糾紛。建筑施工領域的“黑白合同”又稱“陰陽合同”,是指建筑施工合同的當事人就同一建筑工程簽訂的兩份或兩份以上實質性內容相異的合同。兩份合同標的物相同,但在具體的價款、酬金、履行期限和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白合同”為建設施工單位按照《招標投標法》的規定,依據招投標文件簽訂的在建筑工程管理部門備案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與之相反的是“黑合同”,是雙方為規避政府監管,私下簽訂并實際履行的對“白合同”中實質性內容進行了重大變更的建設施工合同。
(2)違法分包、轉包合同糾紛。違法分包是明令禁止的。一些合同在簽訂時對于是否允許分包并未作出明確規定。承包方利用這個漏洞,在沒有征得發包人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了工程分包,導致了雙方產生糾紛。轉包是指承包人在承包工程項目后,不履行合同義務,又將其承包的項目全部轉讓給第三人建設。無論整體轉包還是肢解分包,均屬于非法轉包行為。第三人不承擔技術、質量、經濟等法律責任,就很容易引發糾紛。在現實中,一旦產生糾紛,責任人很難確定,層層轉包的包工頭沒有償還能力,項目的合法權利人具有償還能力,但不是購買方。
(3)拖欠工程款糾紛。這種糾紛往往是合同造價低于工程實際造價,或由于外部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引發的重大變更,承包人無法在原先的合同價基礎上完成工程建設,而向發包人要求索賠,發包人以正當或不正當的理由,拒絕賠償而引發的糾紛。也存在發包人短時間內籌措不到資金、拖欠、拒付工程款引發的糾紛。拖欠工程款糾紛在施工合同案件中所占比例最大。
二、施工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
(1)建筑行業制度不健全,企業缺乏誠信經營理念。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實行素質教育。但仍然有一些脫離正確價值觀的思想。承包人追求成本低廉,利潤最大,不顧施工合同明確規定,將其承包的工程項目違法分包、轉包,都是企業缺乏誠信經營理念的表現。
(2)建筑法律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嚴謹。中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治建設相對落后,一些新型的社會關系沒有被及時修正和規范,導致了一些無法可依的情況出現。但最主要原因還是施工合同糾紛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執行力度不夠。已判決生效的拖欠工程款案件,難以執行的比例相當高,標的兌現率過低。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通過分析,發現了以下兩點:權力場無所不在,干預法院執行;申請執行人維權意識不強。
(3)建筑行政管理缺位,體制落后。建筑施工企業管理部門,除了日常涉及的工商、稅務以外,還涉及建設委員會、勞動部門、質檢部門、安全部門、消防、市政等諸多單位。然而這么多的監管機構,對于建設施工并未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實踐表明,諸多部門之間存在職責不清,管理混亂外,互相推諉扯皮,政府職能不明確不到位。如果可以完善體制,明確政府職能,切實做到實處,建設糾紛會減少很多,社會會更加和諧。
三、建筑施工合同糾紛對策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誠實守信
在施工過程中,監督驗收人員,嚴格把關,做到誠信公平,對于不滿足驗收規范的合同堅決不予驗收通過。只有這樣,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每一分子都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做到誠實守信,才是減少施工糾紛的思想先導,企業才能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企業樹立了良好的誠信經營理念,將誠信經營擺在公司發展的首位,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才能減少糾紛,經濟秩序才能更加井然。加強建筑企業協會建設,進行行業自律和管理,充分發揮協會組織的作用。培育品牌企業,加強行業間、企業間、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創新思維,建立新制度
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助推器和安全閥。一旦有人損壞誠信經營制度,就必須給予嚴厲的懲罰。建筑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負面清單機制”,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加強執法力度,對違法分包、掛靠建筑的施工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并且予以警告和公布。“政府要加大罰款力度,讓違規企業繳納高額保障金,限制違法企業的招投標,資質審批。建立被執行人財產舉報獎勵制度。針對法院判決執行難問題,建立被執行人財產舉報獎勵制度,對甲方惡意拖欠工程款行為堅決抵制,實行財產舉報。這樣做的意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案件執行難問題,有利于解決案件解而不決難題。開設農民工工資預留賬戶制度。針對建筑行業拖欠大戶,可以先拿出一定部分工程款項,以備償還拖欠的工程款。這樣做最大程度上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利益。
(三)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加強立法,使得法治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及時疏通法律解決途徑,堅決執行裁定結果,這樣方可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簡化法律程序,讓施工合同糾紛盡快得到解決。正確引導合同主體嚴格遵守合同條款履行相關義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確裁定是非主體,堅決執行裁定結果,避免小事大鬧,大事群鬧,群事久鬧等非理性活動。
(四)完善政府職能,強化制度保障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必須致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簡政放權,為企業創造更加良好,舒適,便宜的環境,為給企業創造以市場調節為基礎的寬松型環境。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建筑施工企業管理部門應該簡化機構,強化職能,將各個部門相關建筑管理職能細化分工。杜絕職責不清,管理混亂,互相推諉扯皮等亂象;②創新思維,結合我國國情和當地建筑行業實際情況,創建切實可行的監督管理制度,層層相扣,嚴禁活實。對于相關部門收取灰色利益,徇私舞弊行為設立舉報機制,這樣群眾可以監督政府。政府依靠依法治國,成為秉公執法的服務型政府,建筑行業會愈加完善和條理,政府出臺的相應政策是整個建筑業井然有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