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娟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錫林浩特 026000)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大發展,電視廣播媒體在當今社會中作用越來越突出,而新聞記者則在媒體中充當了主力軍,是電視廣播媒體的先鋒隊,是文化傳播的靈魂隊伍。新聞記者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不可忽視。本文先分析當今社會中新聞記者的重要性,然后研究新聞記者的素養培養,最后論述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提高新聞記者的素養以及社會責任感,盡可能發揮新聞記者的作用。
【關鍵詞】新聞記者 社會責任 重要性
一、輿論監督引導記者的社會責任感
記者的社會責任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無論是對記者的新聞生命、對所在媒體良好形象的塑造。還是對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增強引導輿論的本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改進報刊、廣播、電視的宣傳,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的心聲統一起來,增強新聞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因為正確輿論引導下形成的輿論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新聞媒體能否扮演好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積極輿論的角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這其中,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將承擔著不可推卸的使命。輿論監督功能也是媒體的一項重要職能。在探索事實真相的過程中,特別是一些揭秘性、批評性報道中,隱性采訪很有必要。但是同時,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也是新聞媒體的義務。新聞記者應該充分尊重他人隱私,在隱形采訪中注意分寸和方式,具有自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要認識到新聞記者并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不能越俎代庖,行使公安、檢查等司法部門的職權。況且,隱性采訪必須在法律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做到尊重公民隱私、保守國家機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等。同時,隱性采訪的目的應該是善意的,而不是為了對他人進行攻擊誹謗。不是為了整理黑資料、更不是為了制造社會的不穩定性。新聞記者只有堅持這些原則才能得到公眾的認可。
二、新聞記者需要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包括傳統道德與職業責任的沖突、各種引誘與堅持真理的沖突、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和侵犯他人隱私的沖突、保全自身與斗爭丑惡勢力的沖突等幾個方面。如今我們生活的社會,媒體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娛樂等各個領域。公眾對信息的依賴性和參與性也越來越強。媒體也日益被各界重視。在新聞傳播領域,表現尤為明顯。正面報道可以提高報道主體的可信度和知名度,取得巨額經濟效益與品牌效應。相反,負面報道則可能對報道主體有重大打擊甚至毀滅性影響。我們常常聽說記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這個責任感不僅僅是對于記者報道消息來源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是對于公眾文化品味提升的社會責任感,還是對于揭露社會問題的責任。責任與記者應該屬于密不可分的兩個詞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新聞記者的生命。它來自于記者的人格修養和對新聞事業的由衷熱愛。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只有具有真摯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夠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來。才能夠無愧于黨的新聞工作者這一光榮稱號。
三、新聞記者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責任源于社會關系之間的相互承諾,任何人、任何行業都應當對自身的行為負責,對社會負責。新聞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為重大,新聞責任是新聞實踐中提出的現實問題,也是新聞管理工作中時時面對的重大問題,還是新聞理論研究的重大課題。履行新聞責任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在我國,新聞是黨的耳目與喉舌。新聞業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黨的思想宣傳陣地,事關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與安全,履行新聞責任。除了要遵循一些共性的新聞傳播普遍規律與基本原則。同時還要遵循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及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堅持黨性原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與群眾觀點,以人為本。為全黨全國大局服務。記者新聞的社會責任感包括個人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社會責任感兩種。個人社會責任感是指與記者職業毫不相關,是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義務:職業社會責任感是指不在自己的工作范圍,但是和自己的職業有關的道德責任,是一個職業人應有的社會道德理念。其中,個人社會責任感是職業社會責任感的延伸,它對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和現實意義。而記者作為新聞媒體的細胞,是媒體和政府形象的代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應該把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記者社會責任感作為重要內容,努力去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新聞工作者。
四、提高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意識的具體策略
當前,我國有部分新聞記者存在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現象,例如故意編造假的新聞線索,或者挖掘的新聞事件不是真實地,利用記者這個身份進行招搖撞騙,然而隨著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新聞記者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因此新聞記者一旦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后,就會造成一系列違法行為。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指的是新聞記者應該要履行和承擔應有的社會價值,用筆桿子揭露事件的真相,信息化不斷發展,新聞記者受到大眾的關注,新聞記者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引起大眾的注意,直接影響社會大眾的思想以及行為。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職業精神,經常保持頭腦清醒,讓自己時時刻刻處于理性思考狀態,以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產生獨到的見解,做到實事求是、科學辦事。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首先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引導人們,這是新聞宣傳最重要的原則。隨著當前社會信息化日益發展,廣播電視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很多思想觀念影響著人們,如果新聞記者用錯誤的輿論影響人們的行為以及思想,甚至會影響個人成長,那就使得人們會形成錯誤的理念以及看法,做出的行為也是錯誤的。其次,新聞記者要以社會大眾為關注重點,及時了解民情,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千萬不可疏遠與人民大眾的距離,最先知道人民大眾需要什么,有什么難題要解決,民生話題中群眾滿意什么以及不滿意什么,這些都應該要深入生活進行了解,挖掘出當今社會的熱點,找一些新鮮的材料,這樣容易引起公眾的注意,成為公眾的聚焦點。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面對美好的誘惑,新聞記者必須嚴于律已,面對自己的讀者,要客觀地進行報道,不偏袒任何人,做到公平公正。此外,還要面對社會,讓社會和公眾評判你的新聞工作的價值。
總之,新聞記者是廣播電視媒體中充當了主力軍,也是電視廣播媒體的先鋒隊,是文化傳播的靈魂隊伍,新聞記者對于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聞記者的任務很艱巨,既要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又要向上了解國家的舉措,還要往下探尋社會基層最廣泛的人民的喜怒哀樂。因此新聞記者們要認清自己的使命,看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素質修養,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