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妹+韋志強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職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從人才素質與能力體系的構建開始,根據不同的專業崗位特點,把握不同課程的精髓,根據不同的專業崗位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崗位教學方法與技巧。它們有著共同的特征,又有著自己的個性。
【關鍵詞】職校 機械類專業 教學
職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根據不同的專業崗位特點,把握不同課程的精髓,機械類專業一般采用項目教學法或任務驅動法,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崗位教學方法與技巧,有著更高的教學效果。
一、職校機械類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與能力體系的構建
(一)根據行業需求,應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行業素質
職校機械類專業主要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任務,根據不同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對不同專業的不同行業崗位進行分析,根據行業崗位特征,各類從業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和行業素質,包括以下內容:基本素質。基本素質指的是熱愛祖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良好的人文素質及心理素質,特別強調綜合素質的養成和全面發展的要求。行業素質。行業素質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核心素質要求,不同行業的崗位特征和職業特點是不同的,通過對機械行業各職業崗位工作進行總結分析,行業素質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讀圖及繪圖的能力;工藝編制及分析能力;對加工設備及加工機理的認知能力;機構分析及結構設計能力;工程材料知識;檢驗能力及加工誤差分析能力;計算機語言工具使用能力;專業操作能力;設備維護保養;故障檢測與排除能力;科技英語能力;現代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m、自主學習能力n、自主創新能力等。
(二)職校教學特征分析,構建人才能力培養
基于職業教育對象特征和目標需求,以及機械類專業的課程特點,機械類職業教育的教和學是一個復雜的雙向關系,他們在教學進程中的作用是動態變化的。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一下幾個階段:授課前的準備階段、授課過程階段、學生內化階段以及升華階段。準備階段。教師依據相關的原則和專業底蘊及其自身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實施的出事高度,為教學內容提前準備教學模型或教學補充資料。正式授課階段。教師充分發揮其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采用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到教學活動中,對于有實踐性的內容,充分利用設備設施和機械模型,更直觀具體地將內容通過載體呈現。學生內化階段、升華階段,學生通過課后練習對已經理解了知識或能力的內涵,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或通過課后網絡學習或網絡聯系教師。教師可通過評價、歸納、總結、展望的手段,利用自身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幫助學生反思和成長,進一步提升本課程內容對其他內容或學科的輻射作用、支撐強度。
二、把握課程的精髓,以行業崗位為主,實施適合的教學方法
(一)分析課程,把握課程的精髓
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對學習者的未來,定位其宏觀的人才類型,課程目標則是面對人才在未來社會中的職業定位。課程目標要比人才培養目標更具體化、職業化。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下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校教育,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動手實操能力,將整合每門課程內容,課程的內容逐步向廣泛性、綜合性、輔助性、實用性方面發展,加大實踐環節而縮小理論課時的需要,要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將理論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轉化為實踐技能。課程整合為多個項目或任務,調整理論和技能并重,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只有成體系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更好地解決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問題,日常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帶領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著重理解和掌握本學科的思想和方法體系。
(二)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實施適合的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理念和內涵強調是能力性、實踐性,職業性課程的模式是強調與工作結合、與職業結合,課程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強調靈活性、多樣性,課程的規模:趨向小型化。根據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課程分析整合,精心制定為五個項目(項目一:平面圖形畫法、項目二:組合體三視圖、項目三:機件的表達方式、項目四:零件圖畫法、項目五:識讀機械圖樣)。項目教學法,對授課教師來說,課前準備階段工作比傳統教學工作更多,更耗時間和精力,課內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機械制圖采用項目教學法,以相應的模型、零件為載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學習、完成項目后進行項目成果評估。
三、小結
職校機械類專業的教學,根據不同的專業崗位特點,把握不同課程的特點,選擇具有合適、針對性的崗位教學方法與技巧,有著更高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加涅等著;王小明等譯.教學設計原理(第5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甘婭麗.現代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教學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