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金輝
[摘要]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教師的閱讀與寫作教學脫節、作文教學范圍過窄等,學生的作文存在內容空洞、形式單一、情感虛假、雷同文多等問題。小學高段作文教學應拓寬寫作教學的范圍,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閱讀教學;寫作知識
小學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應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主,抓住語文學科情感熏陶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一、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我校生源比較復雜,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來自城區的學生在閱讀范圍、實踐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較強;一部分來自農村和外地落戶家庭的學生的閱讀范圍、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有欠缺。在高段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內容枯燥。很多學生的作文記錄的是事情的簡單發生過程,對內容不加選擇,枯燥乏味。第二,形式單一。學生作文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一般采用順序和倒敘的形式,沒有個性,沒有新穎的形式。第三,缺乏情感。很多學生的作文表達缺乏情感,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降低。第四,缺乏創新。作文模式化嚴重,仿例文、說套話,在整體表達上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
小學高段作文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長在引導孩子時依靠作文集等造成的模式化嚴重的情況,又有學生閱讀范圍窄、生活積累少造成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問題;既有現在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作文與其他教學內容脫節的問題,又有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沒有抓住語文特點等造成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關注到小學高段學生作文方面的問題,申報了關于《提高小學高段作文能力的研究》課題,在研究中我發現,教師需要對作文教學進行重新設計,拓寬作文教學的范圍,抓住語文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將閱讀教學、生活經驗、綜合活動實踐納入語文作文教學,讓學生的寫作范圍擴大,在實際生活實踐中進行寫作訓練,提高作文課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以讀促寫,以寫助讀
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一直將閱讀和寫作視為一個整體,以讀促寫,以寫助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在語文教學中將閱讀教學納入寫作教學,讓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發揮以讀促寫、以寫助讀的聯動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1.在課內閱讀中滲透作文知識的指導
語文教材內的課文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除了常規的識字、朗讀等基本知識的學習外,我常常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滲透寫作指導。例如,在五年級上冊《故鄉的蘆葦》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幻”“葦”“塘”等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體會作者抒發的愛家鄉的情感,除此之外,我在教學中增加了一些關于寫作的問題,我問學生:“是不是作者關于蘆葦的記憶就只有文中寫的吹葦葉哨子、疊葦葉小船、在葦子地里捉蟲這三件事呢?”學生想了想說:“應該不止這三種。”我又追問:“那為什么作者在這篇課文里只寫了這三件事情?”學生說:“這是因為這三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痹趯W生回答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了深入思考,一篇文章的篇幅有限,不能把對家鄉蘆葦的所有回憶都寫進來,因而需要對關于蘆葦的事情進行梳理和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結合閱讀教學學習關于記事文章的選材問題。
2.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進行寫作知識的指導
現在學校、家長、社會都很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除了在閱讀中積累識字、概括等常規閱讀知識外,還應該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滲透寫作知識的指導。教師恰當地結合閱讀進行的作文指導更有針對性,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合學生有一段時間愛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作品的情況,我在語文課上組織學生發言,說說沈石溪的小說為什么能吸引他們。在學生發言后,我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哪些地方值得你在作文中借鑒?學生能從構思、選材、情節的安排、描寫方法的選擇、寫作手法的使用等方面進行總結,這樣課外閱讀和課內寫作知識積累就結合了起來,讀啟發了寫,寫促進了讀。
在寫作教學中,我也會進行閱讀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朗讀學生作文的時候,對于結構完整、開頭新穎或描寫方法使用得好的文章,我會引導學生關注在閱讀同類文章時應采用的方法,讓寫作教學也能推動閱讀的教學。
三、結合學習生活進行寫作實踐練習,抒發真情實感
針對一些學生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我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拓寬學生的寫作范圍,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納入作文教學,讓學生在平時的語文練筆、記日記、交流等實踐活動中記錄生活,抒發真情實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用自己的筆記錄生活。
1.結合閱讀進行實踐
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我常常組織學生結合閱讀內容進行口語交流或者小練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寫作知識。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從生活小事中獲得的啟示,以“某某給我的啟示”為題進行口語交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了爬山的啟示、馬虎的啟示、游學的啟示、做家務的啟示、當小組長的啟示等,再讓學生選擇一個寫成片段,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結合理解和感受寫成文字。我還常常選擇生活中的小事組織討論,比如結合學生在值日過程中發生矛盾的事情,組織學生進行“值日矛盾誰之錯”的討論,讓學生明白出現問題應互相幫助的道理,同時提醒學生可以將這樣的事情作為寫作的素材。
2.結合學習生活進行實踐
在中高段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日記,讓學生將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如何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如何在寫作過程中抒發自己的情感。比如,臨近假期時,有的家長開始了讓孩子上假期補課班的計劃,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在日記中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有的認為假期班效率不高又耽誤時間,不想參加;有的認為用假期來補差也可以;有的認為假期班學習沒有必要,上點藝術班還是可以的……這樣的日記練習讓學生在日常實踐中體會構思、選材、觀點和情感等方面的內容,達到了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
四、組織語文實踐活動,進行個性化表達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方法也應是語文實踐。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應該注重組織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寫作知識,進行個性化表達。由于小學高段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而在教學中我常常設計、組織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積累寫作知識。
1.口語交流
我利用語文課組織口語交流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如何圍繞中心發言。每年假期,很多家長都會帶自己的孩子出去旅游或游學,學?!半r鷹小隊”也常常組織學生到錦河大峽谷、好八連等地方參觀。開學初,我會利用語文課讓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既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臺,又在說話練習中引導學生學習了理清思路、組織語言、提煉重點等寫作需要的知識。
2.話題辯論
我經常結合語文教材中的表達練習組織發言活動。例如,在“能說會寫”教學中,我將“評說社會公德”和“從一點一滴做起”兩部分內容結合起來,組織了一次主題辯論活動,讓學生結合社會上文明或不文明行為說說看法,讓學生說說該不該制止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在類似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將校園內、生活中見到的事情作為素材,和同學進行辯論,在辯論中練習如何說清自己的觀點,練習如何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3.主題班隊會
我經常結合語文教學組織主題班隊會活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滲透寫作知識。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前,我組織了“媽媽,我愛您”的主題班隊會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采訪、寫祝福卡等方式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學生在寫祝??ǖ臅r候,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寫一段精彩的話,在這一活動中,學生表達了對母親的愛,同時也學習到了一些寫作知識。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有整體的課程理念,有將閱讀、寫作、生活緊密聯系的意識,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拓寬作文教學的范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文質,竇桂梅.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黃波等.小學作文教學設計53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