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月楠
摘 要:加強新建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對新建高職院校、社會、教育、個人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機構,其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還存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至于學生心理素質不良,缺乏職業理想;職業意識淡漠,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素質低下,缺乏職業能力的現狀令人堪憂。因此,高職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設立一條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教育主線,將就業能力的培養與學校的教學、工作實踐等多方面相互結合,構建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系統的培養機制,使職業素質教育的實踐向縱深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質;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73-02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個性、職業道德等方面。高職生的職業素質,是指高職生通過校園和企業的文化熏陶與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陶冶和鍛煉,為適應崗位需要所養成的職業認知、就業技能、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及其心理狀態等。職業素質是在素質的基礎上進行職業化教育和訓練的結果,是職場致勝和事業成功的第一法寶。
一、新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從而專門明確了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為培養目標。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突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1]。目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職教育目標定位已形成共識。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對新建高職院校、社會、教育、個人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1.有利于促進新建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和成熟。新建高職院校處于成長發展期,存在著資源少,學生少,經驗不足,管理機制、學生培養機制不健全等特點。因此,為了加速新建高職院校的發展,加快學院的招生步伐,逐步摸索良性運行的學生管理和培養機制,就應該在學?,F有的生源上加大培養力度,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使學生畢業就業時,能夠獲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可,從而對學校的招生工作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有利于高職學生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多樣化要求,降低學生就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解決用人單位和學生之間的就業難題,從而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
3.有利于高職院校、教育部門根據社會和用人單位需求調整教育教學工作方法,提高專業和課程設置的適應性,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指導、素質教育等各項工作,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4.有利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做好職業準備,實現順利就業、成功創業,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適應崗位的不斷變化。
二、新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現狀及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迅速。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各行業的技術技能人才,要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一線勞動者的教育機構,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中,通過對新建高職院校——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日常的行為觀察、隨機訪談、問卷調查等途徑,發現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還存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現狀令人堪憂。
1.心理素質不良,缺乏職業理想。通過對高職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高職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心理素質低下。
2.職業意識淡漠,缺乏職業生涯規劃。高職學生作為特定的社會群體,雖然未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但是也應具備特定的職業人意識,包括個人對未來職業的認知、態度和看法以及所在領域職業實踐活動中的品質和意識等。通過與高職學生的訪談發現,大部分高職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目標、職業道路、職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沒有整體的思考,基本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職業意識十分淡漠。
3.專業素質低下,缺乏職業能力。高職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多數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專業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學習能力不強,導致專業素質低下。
三、新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方向
作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基地,高職院校教育必須與社會接軌,重視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因此,高職院校在成立之初就應以就業為導向,將學生培養目標定位于“職業人”與“社會人”的結合,既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術,又能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四、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機制
了解了新建高職院校目前學生的職業素質現狀及問題,就為進一步開展職業素質教育提供了依據。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只有以就業為導向,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自身的職業素質,才能適應社會各崗位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高職學生就業難的局面。
1.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貫穿職業素質教育。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在專業課程和教學大綱中落實具體的培養目標,做到職業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2]。通過整體的課程教學設計,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興趣。
(1)課程標準制定與課程改革中突出職業素質培養。必須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因此要不斷加強課程建設與改革。將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相匹配,與素質培養相適應,建立一系列工作過程導向的學習項目。
(2)課程質量考核評價中突出職業素質培養。突出過程考核和動態管理,形式上重視學生成果考核,內容上重視實用性考核,根據不同專業編排不同的考核內容,以動態的過程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3)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職業素質培養。發揮思政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加強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糾正不正確的認識,克服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培養他們對工作盡職盡責的態度。
2.在實習實訓的能力教育中貫穿職業素質教育只有在職業訓練和能力教育的實踐中,職業素質才能得以養成。因此,新建高職院??沙浞掷酶鞣N實踐實訓環節,強化職業教育,提高職業素質。
(1)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高職院校,需區別于本科院校,抓好各種實踐機會,提供解決問題的訓練,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如通過實習、實訓、項目教育等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鼓勵學生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實現自我發展與提升;組織各類志愿者活動,使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增長見識與才干,充分展示其個性與特長[3]。
(2)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作為高職院校,需區別于本科院校,緊密與企業的聯系,開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人財物等各種資源,為學生增加進入企業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提高其職業素質。
3.在就業導航的職業指導中貫穿職業素質教育。在新建高職院校中開設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增強其實效性。針對高職教育、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有效的職業指導教育,使學生對自我恰當定位,提高就業和求職能力。
(1)開展職業咨詢。以就業為導航,傳授就業指導知識,開展職業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通過入學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就業狀況和市場需求,避免學生盲目求職,實現正確擇業與就業。通過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學習與宣傳,做好人才市場需求預測與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及時就業,實現自我價值。
(2)加強求職技巧。利用就業指導課程,通過日常禮儀、簡歷制作、儀表包裝、面試技巧等方面的指導,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學生就業面試的能力和就業的成功率。
(3)加強心理咨詢。針對學生心理素質差等普遍存在的問題,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指導,開展心理咨詢,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情緒等特殊問題。
4.在校園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中貫穿職業素質教育。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環境來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樹立學生們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從而提高其職業素質。
(1)開展校園活動。學校提供各種幫扶政策,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各類社團,開展各種校園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
(2)建設校園文化。可通過設立各類宣傳櫥窗、開設圖書資料室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利用現代手段開展網絡咨詢、在線服務等高效率的職業指導,繁榮校園文化,加強學風建設。通過各種途徑營造有教育意義的文化環境,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責任感、使命感,從而進一步推進職業素質的養成。
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就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通過上述各種途徑構成的系統的培養機制,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必能使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出真正受企業歡迎的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關玉杰.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社會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向導,2013, (32).
[2] 應曉紅.高職學生職業素質養成實現途徑[J].當代青年研究,2010,(3).
[3] 周國燭.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0,(11).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