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亮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反思性教學在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愈發明顯和突出,因此構建一條英語教師教學反思性路徑也就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王雪梅教授的論文《英語專業研究生教學中的協作探究模式——界定、理據與應用》中所構建的協作探究模式的啟發下(本文借助王教授姓名對該模式定義為“WXM協作探究模式”),從集合視域觀出發,提煉出針對教師教學反思性路徑的子集模式——“提出問題、合作探究、總結評價”。在為什么要進行反思性教學、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性教學及反思性教學后總結評價三個維度對子集模式具化后進行闡述。
【關鍵詞】集合視域觀 WXM協作探究模式 子集模式 教學反思性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87-01
一、集合視域觀念下“WXM協作探究模式”及其衍生后的“子集模式”
上海外國語大學王雪梅教授在其論文《英語專業研究生教學中的協作探究模式——界定、理據與應用》中對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教育特點進行分析后,以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群體動力理論為基礎,構建出了以“設計(提出問題、界定課題和評估計劃),實施(合作、資料搜集、探究及評估),反思(交流、總結、評估)”為主體的三元雙線循環的協作探究模式,該模式對英語專業研究生理論知識層面的拓展、實踐技能層面的提高、科研能力方面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啟示。鑒于此,筆者嘗試從集合視域觀出發,從“WXM協作探究模式”中提取元素構建子集模式“提出問題、合作探究、總結評價”,在為什么要進行反思性教學、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性教學及反思性教學后總結評價三個維度對子集模式具化后進行闡述,嘗試找出一條進行反思的路徑,使教師在進行反思性教學時有路可循,從而去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集合視域觀下“WXM協作探究模式”之“子集模式”在英語教師教學反思性路徑中的應用
(一)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進行反思性教學?
1.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十世紀末,“反思”一詞在西方發達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地加以引用,并且對世界各國的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國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學以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大量研究證明: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反思自身教學行為,在課程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的轉變、教材的整合應用、教學評價后思考幾方面做出努力,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新課程理念,以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推廣,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2.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教師要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走由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發展的過程和路線。而要想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就要不斷地對自己所具有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批判性思考,從而做出具體的行動和計劃,從而更新教育觀念、完善教育行為、提升教學水平。美國著名教育家波斯納也曾提出“教師成長=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的公式,可見,外語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3.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后,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理論基礎的高效課堂、翻轉課堂、主體課堂等課堂模式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教師成為了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促進者、監督者和組織者,走由“灌輸式”課堂向“協作探究”式課堂的轉變,因此,以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結合的課堂開始呈現出來。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的角度出發,學生主體式的自主學習也需要有較強的反思能力,而師生在反思性教學中共同發展,也是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所提倡的。
(二)合作探究——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性教學?
1.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新課程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評價過程中,可以對教學理念進行相互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彼此對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的深刻理解。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單一化、被動化接受學習”的教學理念,建立以“自主學習、協作探究、交流研討”為模態的理念,讓學生不僅能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及發展的過程,而且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可能多的傳授給學生。”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單一的機械式的以傳授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轉化為以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的教育教學方式,體現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從而去促進高中教師教育教學的發展。
3.對教材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參與課程設置,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對于目前高中階段英語教學所采取的教材有人教版、北師大版、冀教版、外研社版等不同版本,不同版本中所呈現的知識元素是一樣的,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對教材進行研究、提煉、整合,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反思教材呈現的知識技能元素,通過整合的方式使其形成知識鏈條,從而促進英語教學。
4.對教學評價的反思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同行教師間的評價,還是學期段結束后的學生評價,教師要找到問題所在,多傾聽一些需改進的措施和意見,也只有這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去發現問題,從而去進行改正。對教學評價的反思在某種程度上會促使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整合和規劃方面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推動英語教學的正態化發展,促進師生共同提升和發展。
三、總結評價——從反思中吸取經驗教訓,提升教學水平
美國一位哲人曾說:“沒有總結和評價的反思只是狹隘的反思,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經驗。只有通過總結和評價的反思,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借助于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材整合、教學評價方面的反思,英語教師要不斷進行四位一體的總結和評價,在教學上做到改進和更新,同時要對反思的內容進行豐富,促進反思性教學循環式進行,讓總結和評價在教師反思性教學上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從而去推動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廣和應用,促進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下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梅.英語專業研究生教學中的協作探究模式——界定、理據與應用[J].中國外語,2005,(7):13-1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2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