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興
【摘要】我國的經典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文化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它的內容博大精神,形式多樣,風格不同,是我們中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吟誦經典,不但能啟迪他們思想,而且還能通過誦讀經典的啟蒙,使小學生在經典詩文閱讀、誦讀中提高漢語水平、思維能力、文化素養,加強他們今后閱讀中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 經典詩文 誦讀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205-01
我國的經典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文化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它的內容博大精神,形式多樣,風格不同,是我們中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引導小學生吟誦經典,不但能啟迪他們思想,而且還能通過誦讀經典的啟蒙,使小學生在經典詩文閱讀、誦讀中提高漢語水平、思維能力、文化素養,加強他們今后閱讀中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要。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強調“學生能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它要求我們能“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讓學生在誦讀、欣賞大量古詩文過程中激發靈感,增強原創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使他們健康全面發展。
那么,如何開展經典誦讀,幫助小學生提高記憶,提升品德素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呢?本人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為經典誦讀創設環境
1.1 重視經典誦讀課。現在大部分小學專門設置了閱讀課,這就給小學生閱讀經典提供了空間。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閱讀習慣,保證每周的閱讀課上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背誦經典,摘抄好句、好詩,銘記于心。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語文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背誦經典詩文,也可以讓紅領巾廣播站每天定時播放經典詩詞歌賦,讓學生隨處都能接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在整個校園都充滿著“書香滿園關不住,一屢墨韻順風來”的詩韻時,學生自不然就會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1.2 創設展示經典的環境。人常說,環境會改變一個人,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這個深刻的道理。是的,作為人,我們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某種環境的影響,環境中的一切都會無形中左右我們的感官和思想。對于正在發展中的小學生來說,為了讓他們有一個誦讀經典的習貫,為他們創設一個展示經典的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努力營造一個儒雅的書香環境,讓校園的每一墻壁都說話,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如,我們可在校園、教室張貼名詩佳句,詩人肖像,并分類分批、分時代地進行定時更換;將《朱子家訓》、《論語》、《弟子規》、《唐詩宋詞》等詩文作品中的好句,作為校園板報、走廊、櫥窗等主要內容,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與那些古代的先賢們交流思想,學習他們的偉大、深刻、智慧、厚德;我們也可以給校園的每棵花草樹木從經典中選一個詩意的名字,無論是一句詩,一個詞都好。這樣,校園就會有一種豐富的文化氣息,連一草一木都充滿詩情畫意,從而讓經典誦讀成為學生隨時可以實施的事情。
二、加強榜樣示范的作用,激發學生興趣
2.1 重視教師的示范。小學生都是6~12歲的孩子,他們心性,習慣還沒有形成,一切都愛效仿他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用教師的一些良好習慣和行為吸引他們的目光和注力,感染他們進行學習、模仿,追求。所以,教師要想讓小學生重視對經典的誦讀,教師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引領學生步入經典,讓教師和學生在閱讀中產生一種共鳴,使學生從心里覺得教師都讀經典,我們就必須要讀經典這樣一個理念。可見,教師的率先示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而且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使校園的經典誦讀活動順利進行,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作好學生的領路人,伴學生健康成長。
2.2 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新知識的源動力,也是他們堅持干某件事的動因。要想讓小學生能長期堅持誦讀我國的經典古詩文,就要在他們誦讀經典的時候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對經典詩文從閱讀到背誦形成一個意識,而不是在一種命令式的被動狀態下進行。當然,在學生背誦經典詩文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或者一下子達到什么目標,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地背誦。如,讓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背《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等,讓中高年級的學生背誦《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等等。這樣層層遞進的背誦方式,學生在沒有多大壓力的情況下,就能每天保證完成誦讀,背誦的計劃,培養他們興趣,使他們養成一種良好誦讀經典的習慣。
三、引導巧背,實現量的積累
3.1 根據意思背。在閱讀、背誦經典古詩文的時候,一定要學生了解詩的大意,不能死記硬背,更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這樣就不能完全實現讀經典、背經典的意義。所以,在引導小學生讀經典的時候要根據意義分類,讓學生背誦。如,把詩分為敘事詩、寫景詩、抒情詩、言志詩等。
3.2 讓學生結合表演背誦。經典詩文一般都是感情豐富,意境深遠。為了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我們要可以根據學生的背誦能力,讓他們在表演中背誦,表演的背誦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的學生。一邊表演一邊背誦,不但能加深理解,而且還能通過詩文與古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達到背誦的效果。比如,低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時,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這些關鍵的詞語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加強語氣的同時,讓他們用動作恰當表現詩中那些美麗的景觀和狀態,從而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學生的對詩的記憶和理解,讓他們背得更,記得更牢。
3.3 為學生創設背誦的情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學生背誦經典詩文時,盡量給他們創設相應的情境,營造一種吟誦的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背誦。如,在背誦一些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我們給他配上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立意比較歡快的詩文時,我們給他配上一曲輕快的音樂;背誦描述自然風光無限好的詩文,我們通過多媒體給配上生動、鮮活的大自然畫面等等。通過創設情境的背誦,不但能活躍氣氛,而且能讓學生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促進背誦的速度和能力。
四、總結
總之,學習經典是一個長期堅持的事情,教師要秉承著弘揚中化文化,提高學生素養這個一個原則,在教學教育學中,始終堅持讓學生讀經典、背經典,吸收經典文化的思想,培養學生讀經典,背經典的習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楊易梅.小學“經典誦讀”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3]劉小楓.經典與解釋的張力[M].上海三聯書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