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素能這個理論前沿的角度,分別從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標榜學生數學語言習得的成效三個層面來進行深入論述,通過實例論述與理論論證相結合,充分論證了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數學語言教學法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素能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數學語言 教學法 素能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157-01
一、不斷激發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與自信心
(一)創設輕松的數學課堂學習氛圍。實踐證明,如果教學語言總是那樣的刻板、單調而沒有趣味性,無論所教的內容是多么的生動重要,都將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自身的力量,也就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用簡便運算計算(+1)+(-2)+(+3)+(-4)+…+(+2003)+(-2004)時。首先介紹“數學王子”高斯在上小學時的快速解答:1+2+3+…+100=5050的趣味故事,然后要求學生也自己動腦來找一規律,來“發現公式”。這時,學生們一定會興志高漲,氣氛活躍,都會受趣味故事的啟發去積極展開思維,也就能很輕松地發現規律,同時享受成功的樂趣。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自信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發展為主線,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疑、激疑,使學生產生好奇,激起他們探究新知的欲望,轉化為強烈的學習要求,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的課堂參與行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語言化與實踐性
(一)層次推進,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上,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能使教師更加關注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這樣,整堂課始終以問題為線索,教學過程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大大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民主授課,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言。在教學中,凡是學生通過思考能夠講得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自己講;在教學中,可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如板書、演示、圖形、實物等,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比較、思考,在觀察感知中積極思維,并讓學生用清晰的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觀察過程,不僅能反映學生思維的正確性,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三)科學引導,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轉化與實踐。如:購買一件售價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每期付款數相同。購買后1個月第1次付款,再過1個月第二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還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復利計算,上月利息要計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應付款多少元,精確到1元。簡析:①從最原始的思維開始。學生思維一:不少學生認為買5000元商品,每次付款1000元即可。引導:假如商家愿意這樣,當然可以。但是,和一次性付款相比,商家是否吃虧了。學生思考討論后認為,和一次性付款5000元比較,商家確實吃虧了,因為5000元存銀行還有利息,經商會產生效益。因此,這5000元必須考慮利息。按題意以月利率0.8,按復利計算比較合理,5個月后5000元的本息應該是5500010.8。②不放過任何錯誤思路。學生思維二:在理解復利的意義后,許多學生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但仍有部分學生提出,每月付款是5500010.85。對這種算法,教師不要立刻否定,要做進一步分析,調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引導:這樣付款商家當然不吃虧了,但是,如果是你去買東西這樣付款你吃虧了嗎?問題提出后,學生普遍認為顧客吃虧了,因為顧客每一次還的錢都要計算5個月的利息了。
綜上,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科學運用數學語言教學法,通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實現讓學生從“講中學”和“學中講”中逐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不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運用數學語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印發,2001.
[2]《新課程與學生發展》,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編寫,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為了中華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鐘啟泉著.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數學課程標準》,教育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李嵐清教育訪談錄》,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新編數學教學論》,涂榮豹,王光明,寧連華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怎樣確定教學的重難點》,王富英著.北京:《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10.
[8]《關注學生發展追求“優效教學”:“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案例分析》,肖凌戇著.北京:《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10.
作者簡介:
史仙莉,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陜西渭南人,現任新疆烏魯木齊市第88中學九年級數學教師。該同志是近年來教學改革中成長起來的青年骨干,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靈活新穎,教學成果頗為喜人。2003年所撰寫論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榮獲陜西省渭南市教學論文大賽三等獎;2004年被陜西省渭南市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2005年被陜西省渭南市教育局評為模范班主任;2007年榮獲烏魯木齊市初中教師說課大賽二等獎;2010-2011年度教案被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教研室評為優秀教案;2011年所撰寫論文《科學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在第四屆全國當代基礎教育學術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11年執教的《反比例函數》一課獲得沙區好評;2013年所撰寫論文《讓數學語言的美麗之花在數學殿堂中綻放—淺談運用數學語言教學法對學生數學語言素能的培養》在烏魯木齊地區中學數學論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2013年教學設計《不等式及解集》榮獲“沙依巴克區中學數學”壹等獎;2015年所撰寫論文《課前科學預習課中激發潛能》在烏魯木齊地區中學數學論文評比中榮獲叁獎;2015年制作的《全等三角形判定—角邊角》在烏魯木齊地區中小學微課大賽活動中榮獲叁等獎;2016年執教的《不等式的性質》在烏魯木齊地區中學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評比活動中榮獲叁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