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
摘要:民族地區的小學生,作為現階段凸顯各種教育問題的高發群體。文中主要從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健康行為這一視角入手,對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45-01
當前階段,民族地區的小學生多為留守兒童,此類群體又因為家庭教育的極大缺失,導致小學生存在諸多的健康行為問題。基于此,教師需要及時提高對其的重視,結合一定教學策略,有效解決學生的健康問題。
1.當前階段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問題
據現有調查研究數據證實,班級中88%的學生飲食習慣存在健康問題。班級中大多數的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6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吃早餐,只有22%的學生有食用三餐的習慣。同時,小學生的衛生習慣十分差。班級中超過80%的學生沒有早晚刷牙洗臉的習慣,經常會看到有學生隨意吐痰;班級中有40%的學生沒有飯前便后的洗手衛生習慣;有60%的學生不會打噴嚏時自主遮掩口鼻,甚至有多半的學生與他人共用毛巾與牙具。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看出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問題必須要及時予以解決。
2.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策略
2.1 自主構建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課程體機制
2.1.1 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需要及時組織教師依據班級中學生年齡規律,身心成長特點等內容,自主構建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課程機制。小學生健康行為課程機制,需要做到教學內容及教學理念的一致性,結合本校學生的現實情況自主構建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使學生逐漸形成健康的衛生習慣[1]。
2.1.2 學校方面需要定期組織舉辦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活動,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以榜樣的做法,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人的行為舉止直接受制于心理暗示及思維因素,內心想法是大腦對行為作出最為直接的反映,行為舉止也是內心想法的外在表現。只有找到其問題的根源,結合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時干預,告知學生不健康行為的具體危害,進而從根本上保證其健康行為的高效養成。
2.2 課堂教學中滲透健康行為教育。當前階段,多種學科教育滲透教育作為現階段落實健康行為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小學生在進行健康行為養成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這一教學優勢,結合教學課程的教學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凸顯的諸多健康行為內容,以此為依據,有效構建農村地區的健康行為準則,進而將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科學有效的滲透在教學工作中。如: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食物安全"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結合本班學生的衛生情況及飲食習慣,有效教學健康飲食內容,將諸多不良,有害身體健康的食物進行舉例說明,并對有益于學生身體成長的食物進行有效深化,以此來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飲食習慣[2]。再如:教師在教學語文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在班級中舉辦一個衛生習慣調查活動,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作為綜合評分,有效深化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在此基礎上,整合小學教育階段教學課程,教師群體一同制定學生健康行為養成管理計劃,并以此計劃為操作依據,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予以落實,以此來從根本上深化小學教育階段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的健康行為教育。
2.3 結合多項管理機制,全面約束學生健康行為教育。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學生日復一日的堅持。但是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健康行為自身并不是一種可以自主形成的生活習慣。因此,小學學校及教師方面需要及時進行約束強化,在實際落實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管束自我衛生行為。著名教育學家李紳說過:"若是沒有與之匹配的管理機制,那么多么完善的教育管理方案都將存在漏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管理約束機制的重要性。小學學校方面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自主制定科學完備的日常健康行為管理機制與生活習慣機制,從學生的生活細節入手,結合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利用相關管理約束機制進行干預管制。借助管理機制有效約束班級中學生的健康危害行為,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及時發揮出自我教學管理作用,強化督導管理,配合一定的值周機制及小學生健康行為測評機制等,從小學生的言行舉止出發,使學生自主遵守相關規范,進而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健康行為習慣。
2.4 自主構建學生家庭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機制。若是想要高效構建學生家庭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機制,就必須要與班級中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使其父母深刻認知到健康行為的價值性,并自主監管學生的衛生習慣的養成。同時,學生家長需要時刻對學生進行觀察,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不衛生習慣,及時予以解決。除此之外,學生家長需要與教師密切的溝通,自主配合學校各項健康教育活動,盡最大限度避免家長的漠視。家長需要將學生在家表現進行反饋,使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的衛生狀態,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其衛生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形成的,其作為一項艱巨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學生家長、教師及校方等多個主體的共同努力,結合高效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策略,進而從根本上落實小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向芬.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研究[J].教師,2016,11:28-30.
[2] 向芬.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研究[J].教師,2016,1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