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唯
摘 要:早期閱讀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教師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節點,要牢牢把握游戲開展的有利時機,為幼兒今后的自主閱讀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游戲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2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128
幼兒正處于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有關研究告訴我們,幼兒閱讀活動起步得越早,閱讀與其精神生活的聯系就越有機、越密切,閱讀的思維就越復雜,對發展幼兒的智力就越有利。實踐證明,早期閱讀對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愛玩是人的天性,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愛的活動形式。游戲鮮明的藝術假設性與象征性,可以促成幼兒游戲與閱讀文本的象征性符號達成有效鏈接。故此,游戲是幼兒閱讀活動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為學前兒童的閱讀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降低了閱讀內容的深度,拓展了閱讀想象與聯想的寬度,增進了幼兒閱讀興趣的濃度。在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將各種游戲形式與幼兒閱讀活動有機整合,可以極大地促進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活動全程中,把握游戲開展的時機,非常重要。具體闡述如下。
策略一:閱讀前開展游戲活動——閱讀活動入門的“前奏曲”
閱讀前的游戲活動一般由幼兒自主控制,自由支配,體現出較明顯的自主性。具體而言表現為幼兒的自主探索與自發演練。如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摸摸玩玩、敲敲打打、看看弄弄。有的幼兒會對同一樣物品“走火入魔”,玩不釋手。教師對閱讀前的游戲活動不要過早介入,不要強加一些所謂的外在性“教學目標”。要知道,幼兒參與游戲的目的純粹是為了好玩,是不會抱有一丁點的功利性的。盡管在成人眼中,孩子們的游戲活動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與盲目性,然而,這種不經意,卻正是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必然途徑。《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由此可見,游戲就是讓孩子盡興地玩。在玩中學,在玩中養成幼兒的良好的知行習慣。幼兒豐富的游戲經驗,正是他們閱讀活動入門的“前奏曲”。閱讀前的游戲活動,為閱讀活動清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使得他們有話可說,有話敢說。
游戲“猜猜找找”是一種較好的形式。閱讀前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讀本封面,并將書名遮起來,問:大家看看這什么?誰來說說這會是一本關于什么的圖書呢?通過讓幼兒找找畫面的主要特點,猜猜繪本的故事情節,由此來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幫助他們將故事情節連綴起來,形成合理的邏輯聯系。
策略二:閱讀中開展游戲活動——閱讀內容內化的“催化劑”
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幼兒讀本的內容,因地制宜,組織一些娛樂游戲,適時開展一些即興表演。例如,可以模仿讀本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學老虎吼叫,學小狗汪汪,學小鴨嘎嘎……手拿畫筆,依據自己對書中人物、動物的理解,畫出相應的臉譜,或惡、或善、或喜、或悲……幫助幼兒正確理解故事的情節及主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闡釋讀本的故事,或正面、或負面,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智力游戲來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節會是怎樣的。這樣,既鍛煉了幼兒的想象、聯想能力,又幫助他們在故事情節間形成相應的邏輯聯系。
例如,閱讀幼兒繪本《田鼠太太的項鏈》,每次田鼠太太用過冬的糧食與別人換裝飾品后,教師都會追問大家;田鼠太太還會用糧食與別人交換嗎?它剩下多少糧食?幼兒用相應的玩具點一點、劃一劃,在游戲中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些閱讀中的游戲可以幫助幼兒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深入理解故事,是將幼兒讀本內容有效內化的“催化劑”。
由閱讀活動來生成游戲,可以運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手段。其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是動作性較強的表演。由于幼兒的思維往往具有直覺行動性,他們非常愛用夸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大家用相應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一些閱讀內容。例如,在閱讀《小貓睡覺》時,幼兒一邊有節奏地敲著窗子一邊大聲喊著:“小兔子!小兔子!我們大家一起玩。”閱讀過程中添加了動作,充滿樂趣,小朋友們樂此不疲,閱讀興趣更濃了。
策略三:閱讀后開展游戲活動——閱讀能力提升的“加速器”
一般繪本都比較短小精煉,給讀者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具備無限的拓展空間。所以,一本書讀完了,也可以讓幼兒自由想象,通過情節補白或續編來開展各種游戲活動,讓他們依據自己對讀本主人公的印象進行制作、繪畫或表演。要強調的是,無論開展哪一種游戲,都應該是孩子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以各自的特有的方式再現讀本的內容的過程;都應該是抒發自己讀后的情感,進行創造性想象與聯想的過程。這是閱讀與游戲最佳結合的形式。閱讀后開展的游戲可以深化幼兒對讀本內容的理解,培養幼兒自主閱讀意識與持續閱讀興趣。這些無疑都是迅速提升幼兒閱讀能力的“加速器”。
例如,幼兒讀完《森林大王》后,余興未盡,常常在游戲中模仿森林里的大象、獅子老虎等動物的行為。有些讀本的故事性較強、情節生動、內容豐富、角色較多,適合生成主題游戲,比如讀完繪本《老鼠娶親》后,可以圍繞鼠爸爸和鼠媽媽為女兒尋找如意郎君的故事,充分運用繪本中深受孩子歡迎的元素,如將朗朗上口的兒歌融入到游戲中。這些兒歌發音簡單,節奏感強,內容滑稽幽默,還充分體現了繪本的情節,小朋友們可以邊唱邊玩。還可以在此基礎上生成為期一周的主題繪本游戲。
總之,在幼兒早期閱讀中,適時開展游戲活動是提高幼兒各種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要重視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把游戲融匯于幼兒閱讀活動中,邊讀邊玩,通過游戲活動,引導孩子走進閱讀空間。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快樂的學習。幼兒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使教育回歸生活,讓孩子擁抱游戲,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閱讀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