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鋒
摘 要:數學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可以優化幼兒的思維方式,培養幼兒對數字的敏感性,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當前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幼兒教師必須認清現狀,提升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選擇貼近幼兒的教學內容,組織幼兒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幼兒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學;教學活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2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140
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對于幼兒的智力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提升幼兒的數學素養,為進一步學習和生活做出鋪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數學教育應該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利用身邊的現象作為探究的對象和依據,還要教會幼兒從生活中感受數量關系,并且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很多幼兒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忽略了幼兒的主體性,導致幼兒的學習興趣下降。還有的幼兒數學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的感受,講授的數學內容超出了幼兒的接受范圍,使幼兒產生畏難情緒。針對以上問題,幼兒園和幼兒數學教師必須要進行深刻的反思,不斷做出調整和改進,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一、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現狀
(一) 數學教學活動較為枯燥乏味
在一些幼兒園里,幼兒數學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經驗,沒有制定明確的數學活動教學方案,只是憑借自己的思想,想到哪里就講到哪里,毫無邏輯性可言,導致幼兒不知道該學什么,對數學感到陌生。還有的幼兒數學教師不善于調動課堂氛圍,只是一味地按照提前設計好的方案進行枯燥的講述,使幼兒感到反感,不能積極配合數學教師。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不能將數學教學活動與幼兒的個性融合到一起,那么數學教學活動的效率是難以提高的。
(二) 數學教學活動脫離生活實際
很多幼兒數學教師為了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都會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中的內容卻并沒有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也沒有引導幼兒積極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對于幼兒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一些幼兒數學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理,在幼兒園階段講授小學數學知識,違背了幼兒園教育不允許小學化的規定,幼兒園出現了“搶跑”現象,對幼兒的智力發展造成困擾。
(三) 數學教學活動存在差別對待
有一些幼兒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偏愛思維積極、頭腦靈活的幼兒,而對于反應遲鈍、不愛發言的幼兒則置之不理。這種差別對待幼兒的教學方式是錯誤的,容易讓幼兒心靈受到傷害,抹殺幼兒的自尊心,出現兩極分化。還有的幼兒數學教師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把幼兒當成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不考慮幼兒是否學會,只重視課堂外在效果,也不能積極地與幼兒進行互動交流。幼兒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習慣,然而很多幼兒數學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二、 提升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
(一) 巧設懸念,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為了激發幼兒的數學活動參與興趣,幼兒數學教師應該學會設計懸念,讓幼兒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和智力的提升。幼兒數學教師還要考慮到幼兒的個性和發展規律,積極整合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提高數學活動教學效率。比如教幼兒認識物體的長短、粗細、薄厚、高矮,我準備了充分的教學用具,較高較細的、較矮較粗的茶葉筒若干,長短不同的明信片每人一張等等。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幼兒展示森林里小猴子過生日的畫面,小動物們都來參加他的生日宴會,這時,我設置了懸念:“小動物們都帶來了生日禮物,你們想知道都有什么嗎?”這時幼兒都非常活躍,想知道小動物帶來了什么。然后,我出示兩種不同的茶葉筒,并引導幼兒用又高又細,又矮又粗描述。之后,我再拿出兩種不同的明信片,引導幼兒用長或者短來描述。最后,我還帶領幼兒一起做茶葉筒望遠鏡,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更好地關注到全體的幼兒。
(二)聯系生活,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在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應該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只要得到幼兒數學教師的悉心指導,一定能夠讓幼兒得到良好的發展。比如教幼兒按數量進行平均分配,我先進行了學情分析:平均分配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見到的,學會了平均分配對于幼兒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教師應該先讓幼兒初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配。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系實際去給一些物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平均分配。首先,我創設了游戲情境。我拿來了6個蘋果,先請幼兒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蘋果,再請幼兒想一想,如果將這6個蘋果公平的分給兩個人,應該怎么分。在幼兒思考的過程中,我注重強調份數和公平的概念。在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到幼兒家做客的情況,我通過案例教學,讓幼兒學會學以致用,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教學方式給幼兒創造了發展的空間。
(三) 因材施教,提高全體幼兒素養
針對幼兒的數學學習能力有所差別的現象,我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了不斷地研究,積極采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學面對全體幼兒,給每一個幼兒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從而提高全體幼兒的數學素養。幼兒數學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讓幼兒感受到數學課堂的和諧和溫暖。比如教幼兒10以內的數字時,有的幼兒接受能力比較快,能夠短時間內就掌握了所學內容,但是有些幼兒的接受能力比較慢,需要教師多次的講解才能掌握。這時,我鼓勵幼兒互相幫助,結成學習小組,通過共同學習和探究,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我在益智區投放了很多數字拼圖和數字掛圖等,讓接受能力弱的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數字,可以更深層次的了解數字。我還為幼兒編寫了數字歌:一只小鳥兩條腿,兩只眼睛一張嘴;兩只小鳥四條腿,四只眼睛兩張嘴。并且讓幼兒自主探究三只小鳥有幾條腿,幾只眼睛,幾張嘴。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減輕了幼兒的學習負擔,也避免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厭煩情緒。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任重而道遠。要想提高數學活動的有效性,幼兒數學教師必須要不斷創新,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增強幼兒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全體幼兒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