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
【摘 要】 教學有效性是教學活動的效果和質量的指標,屬于教學評價范疇;教學道德性指教學行為符合道德標準的認知范疇。教學有效性是道德有效性的基礎,道德有效性影響教學有效性。體育教學是教學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體育教學的有效性與道德性之間也存在上述的邏輯關系。體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是實現(xiàn)有效性與道德性的和諧統(tǒng)一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體育教學;有效性;道德性;原則;途徑
體育教學有效性,所謂“有效”, 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在身體素質、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等方面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可表現(xiàn)為身體健康的增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以及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習得等。為了實施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做好課前的有效準備、課堂的有效組織和課后的有效練習等諸多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執(zhí)教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課后,有人問他這堂課備課用了多少時間,他幽默的回答道:“你是問寫教案所用的時間呢?還是問為上好這堂課所準備的時間呢?如果是問前者,我只用不到15分鐘的時間寫教案;如果是問后者,我?guī)缀趸ㄈチ诉^去的所有時間做準備。”精彩課堂來自精心準備。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xiàn)出:(1)目標的有效:教學目標要定位準確,清晰、簡明。(2)內容的有效:教學內容要適量、適度。如《江蘇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試行),明確規(guī)定體育教學內容中的必學、限學和自選內容,各類內容的課時比重在水平一至水平四階段都有明確要求。(3)教法的有效:教學方法要體現(xiàn)靈活、恰當。也就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體育課堂的有效組織,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又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便捷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有效達成課程目標。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做到:常規(guī)組織要貫徹落實。教學組織要面向全體學生。包括示范面的選擇及運用,有效實施分層教學,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形式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熱情。內容組織要重、難點突出。語言組織要準確、簡練。時間組織要恰到好處。課堂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完整,銜接流暢,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
三、課后的有效評價
課后評價應該圍繞兩個主體展開:教師和學生。教師層面,課后要客觀及時地評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達成,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合理,教學重、難點界定是否正確、突出,教法、學法運用是否得當、靈活,練習密度的安排是否恰當,運動負荷的把握是否適中等。學生層面,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反應,要把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納入課堂學習評定的范圍,重視過程性評價,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
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教得生動,學得主動”,真正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體育教學的道德性,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項目特點和規(guī)則要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發(fā)揚體育精神,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或者德育滲透。通過道德性教學,使學生尊重自己,關愛他人,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體育教學的道德性是通過德育來一步步實施的。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學生更易領會和接受。
一、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應堅持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
2.內化性原則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體育教師要善于洞悉和啟迪學生的內在需要,引導他們去探索和追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他們將教育內容內化為自身素質。
3.差異性原則
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身體條件、思想認識、教育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因材施教將德育所包涵的各項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以促使全體學生德育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1.結合教學,介紹我國體育發(fā)展史、體育文化和優(yōu)秀運動員、教練員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意志品質教育、紀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比如學習籃球、足球、排球、合作跑等項目,教師要在講技、戰(zhàn)術配合時,特別向學生強調集體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在戰(zhàn)術配合的練習中體會集體主義的精髓和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如耐久跑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障礙跑可以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跳馬、雙杠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教師應很好結合這些教材的特點,滲透意志品質的教育。如通過比賽加深學生對規(guī)則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任何體育比賽都是通過規(guī)則的約束,才富有了觀賞性和藝術性。在組織教學比賽時,教師嚴格執(zhí)法,讓學生認識到犯規(guī)就會失去一次得分的機會,犯規(guī)將會造成被罰下,失去競爭的機會,就此教師應順勢提醒學生紀律的重要性,遵守紀律是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職責。如舞蹈、韻律操、健美操教學時,體育教師應把握住美的瞬間,讓學生去觀察和感受。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斷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
3.結合自身,身體力行的感染,同樣具有無形的德育滲透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這兩句話同樣證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刻意義。體育教師應注意加強學習,提升師德修養(yǎng),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用自身言行去感召、教育學生。
總之,體育教學因為道德性的融入而更具有有效性,體育教學也因為有效性的涵蓋而彰顯道德性,所以說,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可以實現(xiàn)有效性與道德性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