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鵬+張亞軍
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了走訪和調查,通過分析結果梳理了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學校在辦學歷史過程中,通過全體師生和員工共同傳承和創造,積累和凝聚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軟實力”,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逐漸加以重視,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績,但由于高職教育辦學的特殊性,諸如成立時間不長、積累和沉淀不夠深厚、師資力量不足、學院的管理經驗不足等原因,也有一些與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情況。例如對“校園文化”的認識比較片面,只注重外在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內在精神文化的積累,把學生活動簡單等同于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娛樂化、低俗化、平庸化等一系列的情況普遍存在。故本課題組老師對全院學生展開了一次調查,以期對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加以分析和研究。
一、調查問卷統計分析
以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組的成員老師隨機抽取了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179位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通過分析回收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我院的同學們基本上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并有自己獨到的想法。現就相關結果,對我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的一些狀況進行分析和自查。
(一)校園精神共鳴層面的情況
問題1:“你了解電院精神嗎?”在被調查的179學生中對學校精神非常了解的占30.17%;有一定了解的占44.69%;不了解的占 25.13%。
問題2:“你認為目前學校是否已經存在大家都認可的精神文化?”有27.37%的同學認為已經存在;41.34%的學生認為學校的精神文化正在形成;還有10.06%的同學認為不可能形成;而21.23%的學生認為不知道。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同學對學院精神的認識是清楚、到位的,但也有待進一步加強、提升的空間。“學院精神”是學校在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核心,體現的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一直以來,學院將培育學院精神作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工作核心,以學院精神來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以精神力量凝聚學校的師生員工;另一方面,學院日益重視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發動全員參與校徽等學校精神文化標志的設計,建設校史展覽室,編纂校志、年鑒等書籍,加大宣傳、增強影響,以傳承和發展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來展現良好的校園精神風貌。
(二)校園物質建設層面的情況
問題3:“你對學校建設的標志性建筑或雕塑等建筑物的感覺如何?”有66.48%的學生認為能增加校園文化氛圍,32.96%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建筑只起到點綴作用,沒有別的意義。
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多的同學認為校園的物質建設對校園文化氛圍是有直接幫助的,三成多的同學認為意義不大。校園環境的美化和建設是學校長期發展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的建設不能僅考慮到它的基本物質保障價值,而忽略其文化素質的教育價值,要努力實現其實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統一。雖然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是無形的,但校園精神作為一個學校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是展現學校形象的重要體現。學校精神對師生員工產生著無形的深遠影響。所以,一所學校在硬件設施建設上也應體現出學校的辦學思路和行業特色,學校在制訂長期發展規劃中應當明確和突出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個性。近年來,許多的高職院校不斷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來整體規劃校園建設,校園物質設置日趨完備,通過物質設施的建設提升了校園環境的協調、實用,校園內的整體環境逐漸和諧;學校中的教學場所、實習場所、生活公寓等現代化設備設施也不斷健全,為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許多的便利,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更為實用、高效的平臺。
(三)校園文化活動層面的情況
問題4:“你怎樣評價學校里的各種講座、社團之類的活動?”有17.88%的同學對學校開展的講座和社團活動很滿意,認為對自己有很大幫助;認為滿意,有一些幫助的同學占37.99%;認為一般,沒什么幫助的占32.96%;不滿意,不能滿足需要的占到了6.70%;從來不聽,也不關心的學生占4.47%。
問題8:“你能從學院里的各種講座、社團之類的活動中感受到活動組織方舉辦某項活動的用意嗎?”有30.17%的同學表示可以很明確地感受到;表示還行吧,可以猜到的同學有49.72%;沒有感受到的同學占13.41%;表示不知道的同學有6.70%。
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56%的同學對學校內的文化活動表示滿意、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相對應的有44%的同學對校園內的文化活動不滿意。關于文化活動的目的是否明確,有約80%的同學表示能夠感受到,近20%的同學感受不到活動的目的。這說明當下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的初衷是好的、明確的,主辦方希望通過除了第一課堂,在校園內用各種類型的文體活動、講座、競賽、社團活動等方式來多層面、多角度地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可以為校園文化注入新鮮元素,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也能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實踐的橋梁。但同學對一些校園文化活動的肯定度不高,說明當前校園文化活動的水平和層次需要提升,這也是學校層面需要進一步努力和提升的方面。
(四)校園文化融入高職特色、行業特色、企業特色層面的情況
問題5:“你從學校的校訓、校徽、校歌、校園環境中能感受到學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學校嗎?”有45.25%的同學能夠感受到;38.58%的學生能夠感受到一點;沒有感受到的同學占8.94%;不知道的占到了7.26%。在一定程度上說,不知道的同學也就是沒有感受到,即16.2%的同學都未從校訓、校徽、校歌、校園環境中感受到學校人才培養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84%的同學能夠感受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的高職特色。我們知道,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決定了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需要以能力為本位,突出“職業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也需要融入“高職特色”。高職院校應當細心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律和特點,切實把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訓練為根本出發點,幫助學生建立好職業規劃、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力求營造濃厚的職業氛圍,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企業用人需求的緊密對接。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德技雙修、勤績立世”為校訓,強調培養人才應當把品德和技術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突出實踐的動手能力。
問題6:“不看學院正門上的名字,你能猜出學院是為電力行業服務的院校嗎?”有44.69%的學生能夠快速猜出;猜個大概的同學有27.93%;猜不出的同學占到了27.37%。
問題7:“學校校園文化中有企業文化的影子嗎?”認為沒有的同學占29.61%;認為有一點的占41.34%;認為有的同學占23.46%;有5.59%的同學表示不知道。
調查結果顯示,有約73%的同學能夠感受到學院是為電力行業服務的院校,有約64%的同學感受到了學校校園文化中的企業文化的元素是存在的。我們知道高職院校培養的是行業企業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依托行業,對接企業,學校以相關行業企業特點和崗位特征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滿足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特點。所以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當時刻體現行業特色和企業特色,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徽明確地體現了行業特色,以一個篆書的“電”作為核心的圖案,圖案的顏色用的是深綠色,體現了電力行業向社會提供的是潔凈能源。1957年是學校建校的時間,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歷史長達60年。學校也應當與企業的合作,將企業文化引入到校園文化的建設當中,創建有行業特色、企業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企業家報告會、校友報告會、校友訪談、企業實習,在校園創設企業環境等方式,提高了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度,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的熏陶,幫助他們樹立職業自信心,以加速將來畢業生從學生到企業員工角色的轉變和過渡。
二、結語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校園文化建設又是一個長時間的細致活,不能在短時間內突擊式完成,也不是靠財物的投入就能解決的。高職院校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校園文化需要通過長期的設計、提煉、積淀、傳承和發揚等工作,才能形成高職院校的文化底蘊,逐漸生成可持續發展的高職院校自己的精神和靈魂,為高職教育發展帶來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方鳳玲.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技能型人才培養搖籃--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調研[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P48-52.